揭秘你不知道的成功秘诀:看透事物的本质,胜过盲目的坚持
吕白,一个喜欢称自己为学渣的95后小镇青年。
自小学三年级以后,考试就再没及格过,连高中都差点没考上,却在大学期间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撰写的《底层逻辑》一书,近日也在读书平台飙升榜排名第一。
一个至今也不过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凭什么能拥有如此令人称羡的成绩,难道因为长得帅,老天特别眷顾他?还是误入了什么洞穴,拾得成功秘籍?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斗志昂扬,越挫越勇
他从小就坚信自己一定会成为很厉害的人。
即使学习成绩差被嫌弃、恋爱被甩、单挑被揍、游戏水平也很弱,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坚信。
大学创业,因为极度渴望拿到天使投资,他努力让自己在第一次参与商业运作时,不露出丝毫慌乱,被甲方夸奖“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一个知名的自媒体实习时,稿子曾连续被“毙”掉50多次,他屡败屡战,终于在数百篇爆款文章里找到“成功秘籍”(原来真有成功秘籍),写出了人生第一篇阅读量达到“10万+”的文章。
又凭借在内容创作中积累的自信和经验,写出了第一本书,并且上市不久,就登上了亚马逊图书热销榜单。
他说: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他现在的年龄、收入、学历,而取决于他内心真正的渴望。
靠着对成功的渴望,他杀出自己的一条路。
直面问题,杀死焦虑
他在武汉的分公司,招聘了一批应届大学生。
因为互相之间没有沟通清楚,导致第一天就有6个人辞职,而自己在北京无法赶过去,只能暗自着急。
一大堆的问题困扰着他,“人手不够怎么办?”“再招新人,如果新人再走怎么办?”“公司的指标完不成又该怎么办?”
每天在焦虑中入睡,又在焦虑中醒来,陷入困局,找不到出路。
一个偶然他看到一段话,那段话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遇到问题干就完了。
他幡然醒悟,原来自己这段时间不是为了问题而焦虑,已经陷入为了焦虑而焦虑的恶性循环,他当机立断,采取行动,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杀死了焦虑。
行动本身,具有与焦虑一较高下的实力,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精力管理,明确目标
在被时间管理软件搞得筋疲力竭,心慌气短,工作却又没什么成效后,他开始反思。
最终发现,把时间分成一个个的小格子,不如把精力放在能带给自己进步的两三件事上。
一天当中按轻重缓急的顺序,选出重要、必须要做的三两件事,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去做。
一生当中,也该如此,用80%的精力,去做可以改变人生的20%的事。
确立一个目标,目标太多会分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哪个都干不好。
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因为做了很多事而成功,而是因为做对了某些事而成功。
比如莫言,他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作家,一天三顿肥肉馅饺子都吃得起的作家。
在吃饱饭都成问题的年代,一天能吃三顿饺子,是莫大的追求。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成功,不一定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不够专注。
所有成功,始于行动
吕白崇尚先干再说。他不相信万事俱备才能出发,不管准备得多不完美,先行动,再修改,任何完美都必须建立在完成之上。
因为敢干,所以,他能在2014年新媒体刚刚兴起时,便搭上了这部飞速上升的电梯。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运气,但这份运气里,藏着一个成大事者的眼光与决断。
因为敢干,他能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翻身爬起。
大道至简,很多底层逻辑、原则,我们都知道,只是,“知道”不等于“懂得”,“懂得”也不等于“做到”。
因为懂得常识的人很多,践行常识的人很少。
他诚恳地把自己的思考、摸索得来的成功经验,写进书里,写给那些迷茫而有野心的年轻人。
这本《底层逻辑》里,他的自我调侃,他的轻描淡写,都掩盖不了他一路打拼洒落的汗水痕迹。
书的内容丰富、全面。
人生逆袭、突破阶层、向上进阶、锚定未来四大部分里有更多的细分,是一本值得收藏起来、细细品读的书。
低头赶路的人很多,停下思考的人很少,看清事物本质,永远比盲目坚持更重要。
别人的成功不一定能复制,但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