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汪岚在“讲好湖北抗疫故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用诗歌讲述抗疫故事》
汪岚:一个坚信信仰力量的公务员,一个相信爱是慈悲的母亲,一个确信有诗与 远方的人。
在“讲好湖北抗疫故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
用诗歌讲述抗疫故事
庚子之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凝炼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武汉获得了英雄城市的盛誉,武汉人民、湖北人民被总书记称赞为英雄的人民。在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最美工业城市黄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亲历了黄石在元月24日除夕夜封城到3月27日黄石最后一例确认患者治愈出院之后城市解封,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之考。作为一位诗歌作者,我经历了从恐慌与悲伤、反思与感悟、感恩与赞颂的创作过程。疫情期间,我用诗歌讲故事,一些诗歌分别在《现代艺术》《延安文学》《四川文学》《长江丛刊》等刊物和网络媒体上发表。
疫情之初,更多的是对灾难引发的死亡与无常,深深的惊慌与悲伤。元月28日,我从网络上看到曾经担任黄石市市长的杨晓波先生因新冠肺炎去世,心情悲痛而沉重。我写下了《这个春天》,用诗歌记述了他在离任市长之后,在一次倾盆暴雨中驱车到黄石,只为看看他曾经建设的城市是不是也陷入了“看海”的尴尬,答案当然是令他骄傲的,我一直记得他后来说起这件事时满脸的笑意,这是一位市长对一座城市的深情,也是所有人民公仆对为之奋斗事业的深情。在这首诗的结尾,我写道: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春天的脚步
可有的人已经没有春天
即便万物萌发生机勃勃
至少在这个春天
我愿意在每一场雨中保持肃穆
只要不遗忘
一切都不会真的消失
我想这种不遗忘是对所有在疫情中罹难者的深深怀念。
疫情中期,是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感悟与反思。这期间,因为战斗在抗疫一线,每天都会收到亲人朋友的提醒、问候,我用《朋友》这首诗,记录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远在北方的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几年前答应给我写幅作品却一直没有兑现,疫情期间,他突然发来问候,并说答应我的字写好了寄给我,于是我写道:
惊喜之余我在想
他是不是害怕我被病毒光顾
而他就没办法兑现曾经的承诺
一个不愿留下遗憾的人该有多么善良
经历这场疫情之后,我发现身边很多人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态度,善良的人越来越多。
在《烈焰之上》这首诗中,我借用茶的隐喻进行反思:
我们置身于茶林,芽尖被掐
阻断了数次抬头与星空交流的机会
受到恐吓而扼杀的希望
最终煎熬的从来都是自己
每一声悲叹,幽暗如已死之心
人类所经历的痛苦远比幸福的印迹烙得更深,我们每一次的惊醒和进步都是在有如烈焰之上的煎熬中得到的。
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时,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颂扬。在这场战疫中,江苏省对口支援黄石,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的非常之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江苏援黄医疗队是一支技术精湛、不惧险阻的精锐部队,从2月11日到3月28日47个日日夜夜,362名白衣天使带着8000万江苏人民的嘱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谱写了“同饮一江水、苏黄一家亲”的生动故事。在欢送全体援黄医疗队员离开黄石时,12位广电播音主持人在现场深情朗诵《谢谢你,用一个春天守护我》。
我在诗中写到:
这个春天有太多悲情的泪水
这个春天也有无数感动的故事
每一件汗水湿透的衣衫都是我已无我的誓言
每一个不舍昼夜的守望都是心手相连的重托
每一次争分夺秒的拯救都是生死之交的印记
每一次情真意切的送别都是今生无恙的祝福
……
多年之后
当我们打开岁月封存的画册
记忆中有一人出征全家牵挂的悲壮
记忆中有携手并肩生死度外的担当
记忆中有一城人民守望相助的大爱
记忆中有362颗心的深情呼喊
禀父母,楼兰破,人平安
白衣将士把家还
我至今仍记得我身边的医疗队员们眼里的泪水……我相信这是诗歌与心灵的共鸣。
用诗歌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经典的诗篇一定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毫无疑问,庚子年的抗疫之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宏阔而深沉的记忆,因此必将留下与之相称的时代诗篇。事实上,已经有很多诗人写下了充满人性光辉和生命力量的诗歌,例如吉狄马加的长诗《死神与我们的速度谁更快》、王二冬的诗歌《母亲,我在武汉送快递》等,还有许多在抗疫主战场的湖北诗人都写下了既关注现实也观照心灵的诗歌,这些作品将为中国诗歌史留下特殊的一页。
写好抗疫诗歌,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伤痛和悲悯的关系。死亡是人类长久的畏惧,于是产生了慰藉人心的宗教。抗疫诗歌无法回避死亡,怎样表达悲伤,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个人认为在写作的过程中,用悲天悯人的慈悲与善良,淡化消沉戾气的悲痛,更能展现生命的温度与厚度。
二是处理好共情与煽情的关系。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写到:“人具有情感,而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诗歌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情感是人们内心的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面对疫情带来的灾难,诗人有共情或煽情的情感表现。共情者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煽情者则是放大自我激情或悲情,更多时候是一种个人情绪的渲泄。好的诗歌要有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并达成共鸣的共情心。
三是要处理好个体和时代的关系。抗疫诗歌要经得起时代检验,必须既要回应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更要观照每个个体独特的内心体验。既要有个性鲜明的悲悯情怀和触动灵魂的深刻反思,更要有提振公众精神、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磅礴力量。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人性、社会性、政治性总是和谐统一的。
最后,我想用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结束语:文艺作品“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