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諸家之“迴文詩”說
南北朝諸家之“迴文詩”說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Xiāo Xiāng Guǎn 112
何世強 Ho Sai Keung
提要:本文所談及者乃南北朝時之“迴文詩”,所謂迴文詩即倒讀仍可成詩者也。南北朝時因聲律未嚴,故此時之詩風欠缺鏗鏘,而迴讀之詩則有欠流暢之感。
關鍵詞:迴文詩 藝文類聚 王融 蕭綱 庾信
以下諸“迴文詩”皆取自《藝文類聚‧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本文所談及者乃南北朝時之“迴文詩”,所謂迴文詩即倒讀仍可成詩者也。若四聲始自梁‧沈約,則南北朝之詩聲律始萌生,因聲律未嚴,故此時之詩欠缺鏗鏘,而迴讀之詩則有欠流暢之感。近體詩格律出現後,由於平仄之和諧,故唐以後諸家之迴文詩亦較可觀。
王融﹝公元 467年至公元 493年﹞,字元長,琅邪郡臨沂縣﹝今屬山東﹞人,南朝齊文學家。
﹝一﹞王融有〈迴文詩〉曰:
枝大柳塞北,葉暗榆關東。垂條逐絮轉,落橤散花叢。
池蓮照曉月,幔錦拂朝風。低吹雜綸羽,薄粉豔粧紅。
離情隔遠道,歎結深閨中。
詩押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叢”、“風”、“紅”及“中”皆屬此韻。
上詩乃女子思念遠道之人也,遠道之人未歸,閨中女子難免鬱結難解也。
“池蓮照曉月,幔錦拂朝風”屬倒裝句法,應為“曉月照池蓮,朝風拂幔錦”,故“朝”應唸作“招”,陰平聲,早上也。
“低吹”,指低聲吹奏也。“綸”指“綸巾”,用青絲帶做之頭巾,又名“諸葛巾”,三國諸葛亮之頭巾也,故名。“羽”指“羽扇”,以鳥羽製成之扇。故“綸羽”指“綸巾”與“羽扇”。
“低吹雜綸羽”指聽吹奏樂器之座上客皆“羽扇綸巾”者也。“薄粉豔粧紅”指傅薄粉者皆紅妝女郎也。
“離情隔遠道,歎結深閨中”指女子在深閨中思念在遠道之人也。“結”, “鬱結”也,女子在深閨中鬱結難抒也。“歎”,哀傷之“歎”曰“歎”,與讚嘆之“嘆”有別。
迴讀:
中閨深結歎,道遠隔情離。紅粧豔粉薄,羽綸雜吹低。
風朝拂錦幔,月曉照蓮池。叢花散橤落,轉絮逐條垂。
東關榆暗葉,北塞柳大枝。
詩押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離”、“低”、“池”、“垂”及“枝”皆屬此韻。“低”屬上平聲八“齊”韻,四“支”韻古通八“齊”韻。
迴讀之詩意無甚變化。除“紅粧豔粉薄,羽綸雜吹低”一聯外,其他四對聯之迴讀比順讀為佳。
﹝二﹞又齊‧王融〈後園作迴文詩〉曰:
斜峰繞徑曲,聳石帶山連。花餘拂戲鳥,樹密隱鳴蟬。
詩押平水韻下平聲一“先”韻,“連”、“蟬”皆屬此韻。
首句指彎曲之山徑環繞一斜山峰。“聳石”指高聳之石,“聳石帶山連”指高聳之石令山連山。“花餘拂戲鳥”指殘花落下時拂戲鳥之身。
迴讀:
蟬鳴隱密樹,鳥戲拂餘花。連山帶石聳,曲徑繞峰斜。
詩押平水韻下平聲六“麻”韻,“花”、“斜”皆屬此韻。
“餘花”,殘花也。“花餘”,花殘也。同期之齊‧謝朓﹝公元 464年至公元 499年﹞〈游東田詩〉曰: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三﹞梁簡文帝﹝蕭綱﹞〈和湘東王後園迴文詩〉曰:
枝雲間石峰,脈水侵山岸。池清戲鵠聚,樹秋飛葉散。
此詩又見於《古詩紀‧卷七十九》。詩押平水韻去聲十五“翰”韻,“岸”、“散”皆屬此韻。
詩意指高聳入雲之樹枝在石峰中相間生長,如脈絡般之流水現於山岸。“鵠”即天鵝,體形似雁。鵠能高飛,鳴聲洪亮。後兩句指鵠在清池中戲水,時正金秋,落葉飛散。
迴讀:
散葉飛秋樹,聚鵠戲清池。岸山侵水脈,峰石間雲枝。
詩押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池”、“枝”皆屬此韻。
此詩迴讀比順讀更流暢,又“水脈”及“雲枝”皆為順讀之詞,故應以迴讀為順讀。“脈”《古詩紀》作“脉”。
“水脈”指水流及其支流也。因其形如人體之脈絡,故名。詞見晉‧張華《博物志‧卷八》,曰:
自燉煌西涉流沙往外國,沙石千餘里,中無水,時則有沃流處,人莫能知,皆乘駱駝,駱駝知水脈,過其處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處掘之,輒得水。
引文中之“水脈”指地下水之脈絡,地上之人不見者也。
“雲枝”,指高聳入雲之樹枝。南朝齊‧謝朓〈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五‧出藩曲〉﹝見明‧馮惟訥《古詩紀‧卷六十八》﹞:“雲枝紫微內,分組承明阿。”
﹝四﹞梁簡文帝﹝蕭綱﹞〈詠雪〉
鹽飛亂蝶舞,花落飄粉匳。匳粉飄落花,舞蝶亂飛鹽。
此詩見於《古詩紀‧卷七十九》。詩押平水韻下平聲十四“鹽”韻,“匳”屬此韻。《古詩紀》注曰:“顛倒使韻。”
梁簡文帝以“鹽飛”、“亂蝶舞”、“花落”及“匳粉飄”比喻下雪之景象。
“鹽飛”典故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曰: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顯然以“鹽飛”或“撒鹽空中”比喻飄雪未及“柳絮飛”佳。
“匳”或作“奩”,古代婦女盛載梳妝用品之盒,有“鏡奩”,“脂粉奩”之名。梁簡文帝所云者乃脂粉奩也,將奩中脂粉撒於空中以比喻飄雪也。
﹝五﹞梁‧劭陵王蕭綸〈迴文詩〉曰:
燭華臨靜夜,香氣入重帷,曲度聞歌遠,繁絃覺舞遲。
詩押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帷”、“遲”皆屬此韻。
“燭華”亦作“燭花”,意思為蠟燭之光焰,其狀如花也。南朝‧梁元帝〈對燭賦〉曰:“燭燼落,燭華明。”
“重帷”指一重重垂下之帷幔。“曲度”之解釋見下文之“度曲”。歌者在遠處歌唱作者所度之曲。“繁絃”,比喻眾多樂器所發出之音樂。
迴讀:
遲舞覺絃繁,遠歌聞度曲,帷重入氣香,夜靜臨華燭。
詩押平水韻入聲二“沃”韻,“曲”、“燭”皆屬此韻。
“絃繁”即“繁絃”。節拍急促之絃樂是為“繁絃”。
“度曲”,指作詞曲及所唱之曲。語出《漢書‧元帝紀贊》:
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度,窮極幼眇。
“華燭”,意思為華美之燭火也。
﹝六﹞周‧庾信和〈迴文詩〉曰:
旱蓮生竭鑊,嫩菊養秋鄰。滿池留浴鳥,分橋上戲人。
詩押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真”韻,“鄰”、“人”皆屬此韻。
“旱蓮”為菊科植物。多生於溝邊和田野濕地上。為一年生草本,有花似菊。
“鑊”是古人烹煮牲肉之大型烹飪銅器。古時指無足之鼎為鑊,故有“鼎鑊”之詞。鼎鑊有三足,三足間可生火。有兩耳,可以以鉉﹝銅鉤﹞和扃﹝橫杠﹞抬起。現時之廣東稱煎、炒與炸之廚房用具為“鑊”。但現時之“鑊”與古之“鼎鑊”有很大差別。
“竭”,“盡”也,可引申為“無”義。“竭鑊”,腹中無物之鑊。“旱蓮生竭鑊”指一鑊閑置路旁日久則有旱蓮生,亦可能指鄰居秋天時以“竭鑊” 養嫩菊,而“嫩菊”即類似“旱蓮”之植物也。
“嫩菊養秋鄰”可視之為倒裝句,應為“秋鄰養嫩菊”。
“浴鳥”指戲水之鳥,又指水鳥。“分橋上戲人”,部分水鳥在橋上與人作戲。
迴讀:
人戲上橋分,鳥浴留池滿。鄰秋養菊嫩,鑊竭生蓮旱。
詩押平水韻上聲十四“旱”韻,“滿”屬此韻。此詩之迴讀不及順讀流暢,詩意與順讀相若。
“竭鑊”與“鑊竭”尚可解,但未必所有詞皆可如此,例如“旱蓮”是一種植物名,但“蓮旱”一詞則欠清晰意思。
﹝七﹞梁‧定襄侯﹝蕭祗﹞和〈迴文詩〉曰:
危臺出岫迥,曲磵上橋斜。池蓮隱弱芰,徑篠落藤花。
詩押平水韻下平聲六“麻”韻,“花”、“斜”皆屬此韻。
“危”,直也。“危臺”,高而直之臺。“岫”,山洞曰岫;或曰山亦曰岫。“迥”,遠也。“磵”古同“澗”;“山磵”,兩山間之溪流也。意指遠山有直臺冒出,彎曲之山澗上有斜橋跨越。“斜橋”指有斜石級之橋。
“芰”,芰荷也;出水之荷曰“芰”。“弱芰”,枝幼之荷也。
“篠”,小竹也。可引申解作“小”。“徑篠”,小徑也。
“藤花”屬紫藤,花有白色和紫色。古代女子多簪其花於髪上作裝饰。
迴讀:
花藤落篠徑,芰弱隱蓮池。斜橋上磵曲,迥岫出臺危。
詩押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池”、“危”皆屬此韻。
迴讀之文意與順讀相若。
藤花落小徑,枝幼之荷稍露於蓮池。斜橋上見彎曲之山磵,遠山露出筆直之高臺。
以下為《藝文類聚》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