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⑦。

[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注释]

1、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2、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

3、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4、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

5、冲气以为和:冲,冲突、交融。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

6、孤、寡、不谷:这些都是古时候君主用以自称的谦词。

7、教父:父,有的学者解释为“始”,有的解释为“本”,有的解释为“规矩”。有根本和指导思想的意思。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於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从无之有,数尽乎斯,过此以往,非道之流。故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百姓有心,异国殊风,而得一者,王侯主焉。以一为主,一何可舍?愈多愈远,损则近之,损之至尽,乃得其极。既谓之一,犹乃至三,况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损之而益,岂虚言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我之非强使人从之也,而用夫自然,举其至理,顺之必吉,违之必凶。故人相教,违之必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违之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强梁则必不得其死。人相教为强梁,则必如我之教人不当为强梁也。举其强梁不得其死以教耶?若云顺吾教之铃吉也,故得其违教之徒,适可以为教父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夫道非一非二,及其與物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則非一也。一與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是以往,而萬物生。雖有萬不同,而莫不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者,蓋物生於三,而三生於一,理之自然也。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世之人不知萬物之所自生,莫不賤寡小而貴眾大。然王公之尊,而自稱孤寡不穀,古之達者,蓋已知之矣。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世以柔弱為損,強梁為益,不知其非也。故將使天下之教者,皆以此教之日:不見強梁者之不得其死乎?強梁,妄之極也。人知強梁之不免於死,則知妄之不可為;知妄之不可為,而後可與語道矣。故日吾將以為教父。

(0)

相关推荐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二章 冲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 ...

  • 《道德经》: 苦与乐常有,平常心对待

    第六十二课 生 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故 ...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阴阳平衡才是道

    为了让各位朋友能更准确地了解到道德经的原貌,我先把笔者的师父道家天仙丹法正宗传人金童子的注解呈现给大家,然后谈谈我的理解. 金童子: 道生万物 尹喜问: 常听说抱元守一,一是不是就是道呢,守一就是守道 ...

  • 言有宗,事有君,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前言2 我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本来就是一,怎么又生一?道生的一,是冲气,冲气之时,混而为一,不分彼此,故仍统称为一.但冲和之气,已不是道,而是道的产物,所以说道生一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二章

    德经·四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吴澄:自此至天下希及之,皆详言弱者道之用.道自无中生出冲虚之一气,冲虚一气生阳生阴,分而为二,阴阳二气合冲虚一气为三,故曰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国学,重在义理.儒道两家思想中多含国学义理,学习国学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儒道两家经典,主要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②,其用不穷.大直若屈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④.静胜躁,寒胜热⑤.清静为天下正⑥. [译文]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 ...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有道,却①走马以粪②,天下无道,戎马③生于郊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⑤. [译文]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q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