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车企看重与中国的合作?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在哪?
昨天的六一儿童节,对于各位汽车圈的大朋友来说可是发生了几件大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总理访欧期间,汽车大单是一个接着一个。戴姆勒拟战略投资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
“为什么德国车企看重与中国的合作?这证明新能源是趋势,新能源的机会在中国。” 联合电动创始人曹刚在6月2日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电动车技术展示、交易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池产品及原辅材料、零配件、机械设备展示、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中,在谈及此番中德车企间的合作时表示。
而随着大众江淮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新能源公司,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似乎又再次迎来了高潮。
新能源汽车:沸腾不减
截至4月份,2017年北京5.2万个私人小客车指标已经派发完毕,比去年提前4个月派完。北京市第二轮小汽车摇号结果也显示,本轮中签率仅为0.122%,每817人中一签,难度再创新高。
但是,消费者尤其是北京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依然不减。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中,北京新能源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景光谈道,如今北京市的纯电动车数量大概占全国的10%,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也谈及,如今北京市已有超过12万辆纯电动车,充电桩数量已达8万。
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170余家。除了已经布局的北汽、比亚迪等车企,5月25日,曾经表示要“专注做SUV”的长城,也上市了首款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长城C30EV。
而国家的鼓励,更是让新能源相关企业干劲十足。前不久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到2020年,我国汽车生产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200万辆;到2025年,我国汽车生产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700万辆,接近四分之一的车都是新能源车。
“我国电动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牛近明表示。
商业模式与技术:生态与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曾说过,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三好”,即好的产品、好的充电设施、好的商业模式。
总理此次欧洲行,除了带来两家传统车企的合作,蔚来汽车、百度也各自与大陆集团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纯电动汽车、智能交通与自动化驾驶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商业模式核技术层面如何升级,正在成为业界主要讨论的问题。
牛近明表示,目前北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不同类型的充电桩和应该进行共享,能够互联互通;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模式也应该能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京津冀之间的新能源车辆应该能够进行联通,在政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提高消费者城际间出行的效率。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在售后维修以及二手车售卖等方面,也一直没有非常成型的方案。曹刚认为,不同于传统的4s店,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其实并不复杂,在后续保养方面比传统燃油车要更加简便,主要是对于电池的维护。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联合电动则提出了生态化服务的电动车服务模式,深入北京各个社区,建立电动车社区服务站,从充电桩到后续保养都可以在自己门口解决,提升消费者的驾驶体验。目前北汽在分时租赁、汽车共享、充电基建等关于电动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都有布局,这在将来也势必成为戴姆勒在华发展的重要资本。
一直以来,电动车由于续航里程、安全性等问题备受诟病,而造成此类问题的“元凶”一般都是电动车的心脏——电池。
有科学家说,电池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混沌的艺术”。它之所以发展得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几乎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或改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试,以保证安全和稳定。对于业界对国内电池企业的不断质疑,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赵金生表示,如今社会对于这个产业是存在偏见的,我国的电池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目前已逐渐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进行转变升级,在加工和贸易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
而将在6月21-23日举办的电动车展和国际电池展中,将围绕”聚焦变革:摆脱政策依赖'独立走向市场”主题举办技术沙龙,深度分析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未来发展之路,探讨电动车、动力电池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同时,本届展会除了有十多家整车生产企业热门车型参展,参与车型基本包括在京销售的所有电动汽车产品,还有数十款车型参与试驾和现场购车优惠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让市民进一步了解电动汽车产品,推广普及电动汽车。
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势头,市民对于电动车的熟识程度应该不成问题,在技术和市场模式上下功夫,才应该是未来相关企业思考的重中之重。
目前,北汽新能源股份公司正在进行B轮融资、全力准备上市,戴姆勒的入股,对其上市来说无疑是个助力器,并且获得技术支持。
虽然北汽新能源与戴姆勒目前签订的仅是框架协议,最终的合作方案还没有确定,不过,业界可以确定的是,2017才过半,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牌照的争夺,也会更加“惨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