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周氏新台门——绍兴五日(2)
★旅游地点:浙江绍兴鲁迅故里之鲁迅故居
第二天吃完午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丽华去昨天没有赶上开放时间的鲁迅故居,这里有百草园,鲁迅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尽管多年前,我已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故地重游,我还是兴致盎然。
故居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881年鲁迅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生活至十八岁去南京求学。后来回到故乡任教,大多数时候也是居住在这里的。
鲁迅故居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因为昨天闲逛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台门,所以当时就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所谓台门,那是有地位的人家才能有的称呼,可见周家在绍兴也是大家族。
如今的故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共分六进,大小房屋八十余间,加上后面的百草园,占地面积约四千余平方米。我记得以前来的时候,好像并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大约这几年扩充出来了不少。
尽管大中午的太阳很热烈,即使坐着不动也觉得十分燠热,江南的夏天就是这么任性。不过,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是不会被热情的太阳吓退的,所以门口等候刷身份证的人还真不算少。
门额上的“翰林”两个字,让人们猜测周家祖上可能做过这类清贵的官儿。鲁迅在北京、上海、杭州、厦门、广州等地都长期生活或工作过,所以在这些城市都有鲁迅故居,但唯有绍兴的故居,才是先生度过青少年的地方,也是在他笔下多次回忆的故土。
走进故居,第一进的正厅是德寿堂,这里是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和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可以说是周家对外的门面。墙上是一幅松鹤图,大抵大户人家都喜欢“松鹤延年”这类的寓意。
正好有个旅行团聚在这里听导游讲解,我们就蹭了过去,才知道原来鲁迅和周恩来竟然都是周敦颐九世孙周澳的后人。周恩来与先生不仅同宗同族,还是远房亲戚,先生的母亲鲁瑞,是周恩来祖母鲁氏夫人的堂侄女,算起来两人好像还是同一个辈分?不过树人和恩来,好像起名的时候没有按着族谱来?
东西厢房则是图片展览,分别介绍了鲁迅与其弟周作人和周建人。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新青年》重要作者,新潮社主任编辑,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听听这一连串的衔头,也知道鲁迅的这位弟弟在文学上的成就绝对非同一般了。我收藏着他的一本散文集,他的散文不像鲁迅那样锋亡毕露,而是冲淡平和,仿佛不带一丝火气,一棵树、一杯茶、一片瓦、一缕风,仿佛世间万物都那样的美好,难怪被一些人推崇为“民国第一散文家”。
不过在他的哥哥鲁迅被捧上神坛的时候,周作人却只能默默地躲在书房里,做着枯燥的翻译工作,还不能署名。这样天差地远的待遇,是因为他在人格上的懦弱,在品德上的污点,在同胞被日本人侵略的时候,他沦为了头号大汉奸。
周建人是周氏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与两位哥哥不同,相比而言,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远不如两位哥哥,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鲁迅研究专家。对于自家大哥,他当然比别人更了解,也更熟悉。比如《鲁迅回忆录》,就成为我们今天认识鲁迅最好的资料。
一二进之间有天井,藤蔓植物长势极好,从栏杆处垂下来,为炎热的夏季凭添一抹盎然的绿意,无端让心境也清凉了几分。
旁边有一间小室,“话说鲁迅先生”,是赵延年鲁迅文学作品插图展,这位著名的版画家是浙江湖州人,与绍兴离得并不远,勉强也能算与先生同一个故乡,因此画下了大量有关先生的作品,比如《阿Q正传》、《鲁迅先生》等。可惜展馆并没有开放,我们只能遗憾离去。
树人书屋可以喝茶看书,架上有不少新书,毕竟来这里的人都是游客,很少会有人花大把的时候在这里阅一册书,所以哪怕外面游人如织,这里也十分清静。墨缘堂后有一处庭院,树木葱茏,环境十分雅致。
后面一进才是原来保存的故居,五间二层的楼房,所以在门口还挂着一块木匾“鲁迅故居”,说明这里才是真正保存原貌的地方。
东首楼下的小堂前,是周家的吃饭会客的地方,墙上挂着的画和对联,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常在这里接待亲友和学生。
西首楼下是鲁迅祖母的卧室,小堂前的后半间则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也是他后来回绍兴入住的地方,这里的铁梨木床据说是曾经的原物。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创作的,靠窗的书桌上陈设简单,我们仿佛能看到先生伏案工作的身影。
楼后有一条长长的弄堂,然后是一个天井,后面是三间平房,厨房和堆放杂物之用。大户人家的灶台,似乎也比普通人家的更精致一些。而两个大大的水缸,大约可以窥见当初周家的人口,应该也是不少的。
培训顺游:浙江绍兴鲁迅故里之鲁迅故居
7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