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军 | 土灶月饼
土炉月饼
在我乡下老家过中秋佳节,民俗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之说。中秋佳节,万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是中国人的传统,是家人团圆的象征。只要老天作美,这一日的月亮显得又大又圆又亮,人们仰望夜空赏月,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儿时过中秋的美好情景,也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儿时的乡下老家,过中秋佳节时,每家都要做些月饼,用作礼品来走亲访友。我小时候很期待过中秋节,可以吃上月饼,以饱口福。老家有加工月饼的手工土作坊,是用砖块垒成的炕月饼的炉膛,里外用泥巴抹平,用石灰膏在外面粉刷一新,显得白净卫生,炉膛里用煤炭作燃料以烤熟月饼。人们买些白糖、花生仁、蜜枣、芝麻、冰糖、葡萄干之类,加工成传统风味的五仁月饼,吃来最为美味可口。每到中秋佳节时,加工月饼的乡亲们,带着面粉、食用油及白糖等配料,在月饼炉膛前,自觉排队等侯着加工月饼,还要比比谁家月饼馅花样多,很是热闹,老远就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每年我家过中秋节做月饼,我都会跟着母亲一块前往加工月饼的作坊,看那做月饼的热闹场面。做月饼活的师傅们坐着小凳子,围在一张和面的木案板周围,旁边放一个糖稀缸,外加一张大遮阳棚,就构成了加工月饼的简单作坊。做月饼时师傅们分工明确,有做月饼皮的,有做糖馅的,有看护炉膛的,他(她)们既忙碌又不慌乱地劳作着。母亲先将面粉倒入些在大铁托盘内,放入炉膛内烤熟,但不能太糊了,还要将花生仁、芝麻等提前炒熟备用。面粉烤熟倒出冷凉后与白糖、花生仁等配料加些食用油拌成月饼馅;生面粉加入糖稀、食用油和成的面团,还要切成小段擀成皮备用。作坊师傅们把已放入馅的月饼皮,包成面团,放在带手柄的专用月饼模具内按平,朝木案板上一扣,“啪”的一声响,一个带着漂亮花纹文字图案又油光闪亮的月饼胚子应声而生,将月饼胚子一个个整齐摆放在铁盘中,等待着上炉膛。做月饼拍案子的“啪、啪”声不绝于耳,响彻很远,昼夜不停,直至无人做月饼为止。没等月饼出炉,我早已馋的在嘴里直允手指。
古代文人墨客描写中秋渴望团圆,寄托思念之情的美文很多,我很喜欢宋朝大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秋之夜,望着一轮明月,品味着月饼加美酒,吟诵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那是何等的让人感慨万分。月饼,发展到今天,已品种多样,风味各异,以广式、苏式、京式、潮式为代表,受我国南北各地人们所喜爱。如今,老家做月饼还保持土炉膛烤月饼的习惯,做出的月饼还是那样富有特色,品尝过许多种风味的月饼,感觉还是家乡的五仁月饼风味最为传统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