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自以为是”引发的思考
笔者日常阅读中较偏好于哲理类书藉,在哲理审美上惯常地把“自以为是”放到美的对立面,也置于聪明的反向面。因为“自以为是”的人与他人相处时很难或且不可能形成平衡状态,从美学上说,没有平衡就无美可言。从聪明的层面上说,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人是不聪明的。因为聪明是讲实际效果的,取得好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给人美感或好感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这里就有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人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表现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除自己以外的人发生关系或联系,多数情况下是在或大或小的群体(集体或团队)中表现的行为,即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完成离开他人的视线,而任何现象只要进入人的视线必然产生视觉反应,进而传递到大脑引发思考,导出了观点。据此,一个人的行为必然引发出他人对此行为的观点或看法。如果这种看法是正向的,意味着对行为主体认同或有好感,则行为主体的行为表现是聪明的,反之,就是不聪明或者愚蠢的。一个自以为是而自我感觉超“适度”良好的人,往往过高偏大地看待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如此一来,就会被放大了的自身“光芒”刺了眼而影响“视线”,既看不清自己的不足,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以这样扭曲的“视角”看己看人,得出的感觉必然是“自己很行”、他人“不行或不怎么行”,在意识和心态上会自觉不自觉地“处高”以俯视的方式看人,导致了自己与他人在高度上“高低不平”、在长度上“长短不一”,而且“高和长”非己莫属,这就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严重扭曲,自己在他人的眼里就不可能有好感好印象好评价。一个人不能使自己在身边人心目中有好感好评的人,可能发展得好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愚蠢也就由此可见。
近日,笔者看了一篇题目为“人性最大的愚蠢:自以为是”的文章,对其中的观点没有任何异议。但在深入思辨“自以为是”的问题时引发了联想,即从事物的对称性来说,有“自以为是”就应该有对应的“自以为不是”,接着就产生了对“自以为不是”的一些思考和辨析,并本能地与日常工作生活的人和事联系起来,结果还觉得颇有些思辨的价值,思路随之也拓展开来。对现实生活稍作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自以为是”和“自以为不是”两种人都有相当数量的存在,两者对人生的为害程度可谓“不相上下”。因此,有必要对“二者”作些比较分析和深λ思考。从词义上和哲理上分析,“自以为是”会导出两种状态:一是本来“是”而夸大地以为“很是”; 二是本来“不是”也以为“是”甚至“很是”。两种状态都会导致过于自信而产生“傲”。盲目的“自信”和骄傲会低看他人,进而会放松甚至放弃继续学习提高,不能可持续地积蓄和激活自身能量,阻碍自身发展;再就是引起他人反感、厌恶而转为“瞧不起”自己,还会因低估他人实力影响正确判断和决策而在竞争中“吃亏”。“自以为不是”也有两种状态:一是真的“不是”。学识贫乏能力差;二是本来“是”而认为自己“不是”。这两种状态结果都是“自悲”。前一种“自悲”源于自身的“不是”,不知道将眼前的“不是”转化为“是”,只知因“危”而悲,不知化“危”为“机”,不知道因自己现在不优秀或不够优秀而发奋努力,将之转化为优秀或很优秀,使他人“另眼看待”变为“括目相看”;后一种“自悲”是因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是”,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盲目地低看自己而高看他人,并被他人的“高”所“吓到”,振作不起来,抑制了自己本来所拥有潜能的充分发挥,暗淡了自己在他人心目的应有形象,阻碍了自己人生的发展和前程。
莎翁(莎士比亚)有句经典名言:“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告诉人们,自以为聪明的人是最不聪明的,唯有“自知之明”者方有智慧。这主要是针对“自以为是”者说的。说明“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他人聪明)会失去“智慧”,会对人生造成“致命伤”的负面影响,极不利于人生发展。
“自以为是”故不可取,然而“自以为不是”其弊亦不可小觑。自信是力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被林肯总统称为“美国的孔子”的美国19世纪思想家爱默生在其著名的《论自信》一文中说:“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其中表明两点:第一点是要相信自己内心深处确认的东西大家也会认同。这里说的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第二点是说不要因为是自己的观点就“不值钱”,就不当回事而轻意放弃。告诉人们不要妄自菲薄,盲目小看自己。工作生活中自悲者并非少见。自悲之害在于:一是看不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常处于“自我放弃”状态,阻碍了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和学识资源的充分发挥,浪费了人生发展的能量。二是信心缺位,缺乏激情,振作不起来,没有干事业的胆识、果敢和魄力,丧失发展机会。三是精神面貌不佳,缺乏精气神,没有美感,气场差,赢不到“人和”的条件,阻碍人生出彩。
上述显见,无论是“自以为是”之傲、之愚,还是“自以为不是”之悲,都是人生发展的羁绊。从自身来说,障碍了人本身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说,自傲者和自悲者对家庭美好生活氛围的形成、对团队或单位的发展、对社会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不利的。毋庸置疑,自傲者和自悲者都百弊而无一利,是人生发展之大忌。每个人都应引以为戒。人生在世,匆匆过客。人生之旅的每一步、每一程都很值得珍惜,惟有读懂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才能驾驭好人生,才能有想要的美好人生。因此,每个人都应努力读懂和领会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要善于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尊重他人、学习他人,把握好“自以为”的适度,既不要过于“自以为是”,也不要过于“自以为不是”,恰到好处方为“是”,恰到好处方为“道”,恰到好处方为“智”;恰到好处方为有蕴涵之人,有智慧之人,有品位之人;恰到好处方为值得品读、值得欣赏、值得点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