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直男杜甫怎么给妻子写情诗吗?无一肉麻字眼,后世却评:秾艳
千年文坛,擅长写情诗情词的高手不在少数。唐代李商隐元稹、宋代秦观柳永、清代纳兰性德这些赫赫有名的文人,在情诗情词上都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篇章。不过诗坛最璀璨的两颗“明珠”李白和杜甫,一生却很少写情诗,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
其实李白和杜甫之所以甚少写情诗,这和他们的性格以及人生际遇是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洒脱,虽然是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他的浪漫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一生漂泊,感情对他来说或许是枷锁,所以让他写情诗确实有点难为他,他为数不多写给妻子的诗篇中有一首《赠内》,更多也是表达对于妻子的歉疚“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而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生活拮据,小儿子都因为家贫被饿死,所以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他,也是少有儿女情长的作品。不过感情本就是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面临久久的离别之时,便是“诗圣”杜甫也不能免俗,依旧会有对于妻子的绵绵情思,而这情思在他手上便化成了笔下不多见的动人情诗。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看看,作为“直男”的杜甫是怎么给妻子写情诗的。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6年,当时安禄山叛军攻破长安城,唐玄宗逃亡蜀中,杜甫也是颠沛流离。直到他听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便安顿好家人只身前往灵武,奈何半路却被安禄山叛军擒获,被押解回长安。到了八月,天上的月亮越来越远,眼见中秋将至,被独自囚禁在长安城中的杜甫望着清冷的明月,不由想起了远方的妻子,于是便写了这首情诗。
这首诗首联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想着妻子此时的处境。当时杜甫被囚禁在长安,妻子和儿女都在鄜州羌村。在这里诗人想象妻子独守空闺,举头望月。“独”之一字刻画出妻子的形单影只,其实也是反衬出诗人的形单影只,想来他还在鄜州的时候,两人曾时常一同望月,但现在却是分隔两地。
次联两句描写的是妻子为何望月。家中儿女年纪尚小,见母亲望月,他们也便跟着望月,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母亲是为何望月,不知道母亲是在回忆当年在长安城中一家人团聚的时光,他们年纪尚小还不懂得忧愁。虽然那时候过得也并不宽裕,但好歹一家人在一起,一起望着鄜州的明月。但现在家人被迫分离,诗人也不由心疼妻子的忧虑,也遥遥怜惜着一双儿女。
第三联,则是对于妻子独自望月“忆长安”的进一步描写。在这样的秋夜,在妻子望月怀思中时间一点点过去,妻子的头发已经被秋日的霜雾打湿,云鬓上涂抹的膏沐的香气浸入雾气,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清冷的月辉洒在妻子的身上,双臂不由泛起阵阵寒气。其实这两句主要是为了说明妻子望月的时间之久,反衬出妻子思念至深。而这都是诗人自己的想象,之所以有此想,恰恰也说明诗人也在深深地想念着妻子。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美好寄望。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的分离会结束,两人能够团聚,一起依偎在薄帷帐中,到那时两人在月华的映照下双双擦干眼角的泪水。
这首诗从开篇的“独看”到结尾的“双照”,表现出诗人对于妻子的真挚情感。虽然全诗无一肉麻字眼,却句句深情令人感叹。历朝历代名家对于这首诗也是颇为赞誉,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便称这首诗“愈缓愈悲,俯仰俱足”,而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则称这首诗“语丽情悲,非寻常秾艳”。
对于“直男”杜甫这首别具一格的情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