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之风随笔《2021新学期,到农村去支教》

以前曾经发展势头看好的民办教育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踩下了急刹车,校外文化课培训机构不得不次第关停。即便是在校文化课教育内容,也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调整,一些被认定为纯应试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抑制。除此还不算,据说是为了均衡教育的需要,名校教师要到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轮岗交流,目的是保证教育均衡的公平性。新学期,我似乎很有幸,半百之身的我被轮岗到淮阳区原属于白楼镇的人民中学,来来才知道,据说凡是到这里的老师都是来担当大任的,经过领导精挑细选的,一般教师是没有资格来这里的。

2021年的年份注定要载入史册,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国家的诸多大事喜事自不待言,单就教育来说,迎来大变局的新纪元。社会各界一个最大的感觉是,教育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整治,教育正在回归初心。在国家政策统一部署下,淮阳区教育格局也迎来了大变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原属于白楼镇的人民中学更名为淮阳中学初中部,今年秋季淮阳中学可以在这里名正言顺进行七年级招生。

原来的人民中学曾经是淮阳人民的骄傲,见证了改革开放以后豫东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教育教学成绩创造了据说是豫东初中教育的神话,引领了淮阳初中教育方向。那个时候我还在初中上学,人民中学的声望对我而言,如雷贯耳。好多周边县市的领导据说都托关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在这里当个班主任坊间传言顶得上县城里当个局长,牛气得很。牛气有资本,人民中学每年考上淮阳中学的学生是几个乡镇的总和。后来上了淮阳中学,从那里走出来的学生在别人面前似乎很有高人一等的感觉。那个时候,即便是城区的淮阳一中在某些方面做的还远不如人民中学。

不过好景不长在,任何事情的发展似乎都有“物极必反”或者“盛极必衰”的循环圈。新世纪初,本区域的教育引入民办公助模式后,作为公办学校的人民中学因为收费的硬性限制,老师待遇下降,积极性无形受到影响,学校前景每况愈下。与此同时,民办学校初中教育发展蒸蒸日上,直到后来达到日丽中天,这里的收费据说是发改委审定的可以远超过公办学校。有了钱,校长为了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把待遇提得高高的。加上办学方式灵活,孩子在这里的成绩立竿见影,所以民办学校多少年以来,得到家长普遍认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民中学的办学质量下降是必然的结果。学生在减少,高素质的老师没有了用武之地,但又不甘寂寞,后来大多“另攀高枝”了,这是可以理解的。直到后来,这所学校在校生剩下一百多人,这种现状显然不是教育改革所希望看到的,在人民中学遇到发展瓶颈时,为了盘活这所学校,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亡羊补牢”式的教育改革,几年前,让淮阳三小接管人民中学校区。接管后,学校工作已经有了起色。

2021年,为长远发展计,区委区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全面整合教育资源,人民中学被纳入了淮阳中学管理,正式更名为“淮阳中学初中部”。原本申报高中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但是校长认为人中校区的工作更重要,需要我去那里奉献,据说几个想去高中教学的老师都被拒绝了。加上今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正在推行教师轮岗制度。想一下,我到农村学校去,只当是提前践行国家教育意志了。

从淮阳中学本部到人中校区大约需要步行半个小时的路程。骑车据说十几分钟,电车大概十来分钟。为了适应新环境,便于合理安排上班时间,我8日下午特地从人中校区步行到本部。从人中校区办公楼走到大门口用了四分钟。大门口就是106国道,这条路一直非常繁忙,南边可以直达广州,向北可以直达北京。从大门口往南,就是横跨106国道的周商高速过路桥,这也成了人中校区所在地的最直观的参照物。高速路路基高高在上,过路桥显得很是大气,上面车流不息,飞驰而过,在校区前面成了一道流动不息的风景,很有一种动态之美。坐在三楼办公室里,透过窗户,就可以轻而易举欣赏免费的风景。高速路桥周边满眼是俯仰生姿的树木和一望无尽的庄稼地,这些都是唐诗宋词里司空见惯的意象。过了周商过路桥,前面是一派乡村风光,乡村公交站牌、淮阳卫校、伟生养老院以及路边晾晒的花生迎面而来,据说这一带是城区防空疏散地带。最有印象的是道边的大叶女贞树,树干比碗口还粗,枝繁叶茂,从外形上判断应该有二十多年的树龄。突发奇想,如果将来要扩展路面,建议不要毁掉这些生长到今天的树,它们风里来雨里去活到今天不容易,建议挪到公园里去让它们安度晚年。除了大叶女贞树,道边依依的垂柳枝叶婆娑,虽然到了初秋,气温下降了不少,但垂柳青青,参差披拂,依然风姿独具。到了白楼镇镇政府附近,路面豁然开朗,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繁华景象。过了红路灯,前面就是城区,淮阳中学本部的建筑群巍然林立。路中间有隔离护栏,可以放心地行路。

到人中校区上班风景固然妙不可言,但一个最大的担忧是,交通安全不容忽视,这一点必须面对。尽管为了校区教师上下班方便区政府有关部门在路边安装上了路灯,但是靠近学校的一段路路面窄,因为是国道,来往车辆很多,尤其是大货车,大概车主入的保险金额多,在路上几乎是横冲直撞,让人望而生畏。如果七年级开学后,特别是到了周末,加上接送学生的家长,这里可以达到两千人的人流车流量,因此建议交警部门届时加大警力部署,确保师生交通安全。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区里交通主管部门尽快开通公交车线路。原11路、8路班线不妨延伸北移,周末放假,周淮班线也可以北移到校门口。当然,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要拓宽106国道,和白楼大街一样宽畅。各种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这样才能大大降低安全隐患。

遥想当年,长期在北方生活的苏轼被贬到粤地的惠州做官,这里充满瘴痢之气,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政敌们本以为苏轼在这里完结生命。值得后人敬仰的是,苏子不以环境恶劣为意,安贫乐道,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游山玩水,佳作颇丰,还发明了不少美食,尤其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句真地是气死政敌。环境恶劣固然不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反而更能够坚定人的信念,考验人的意志。多少年后,岁月的浮华散去,回望曾经走过的道路,这一段路途也许就是最值得怀恋的风景。

圣人眼里的君子一概似乎都是安贫乐道的,譬如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彰显的都是君子的境界,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想到此,对自己很有点自恋了。

新的学期开始了,崭新的一页掀开了,愿我的前面继续铺展美丽的画卷。

——2021年9月10上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