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捡到盗墓贼随手丢弃的文物,却被外国人骗走,成为了别国国宝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国力衰弱,人民困苦,帝国主义列强更是趁火打劫,掠夺了大量的财富。那些代表光辉灿烂历史的文物,往往也不能幸免,被巧取豪夺而走,从此流失海外,再也无法返回故乡。今天要说的这件文物,就是如此,它的名字叫“楚缯书”。

楚缯书的发现非常偶然,在1943年,一群盗墓贼在长沙作案,采取雷管爆破的方式,粗暴地打开了一座战国楚国贵族大墓。因为当地政府的低效,等警方到达时,盗墓贼早已满载而归,只留下空空如也的墓穴。甚至连墓主是谁,墓室中到底有多少陪葬品,都一无所知。

警方一无所获,倒是有一位叫蔡季襄的文物专家有了自己的发现。他前往被盗现场查看时,发现在盗洞的出口处,找到了一张“废纸”。这个位置不可能有陪葬品,很可能就是因为盗墓贼的收获太多,而这件文物太不显眼,就被他们废弃扔掉了。

这个推论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按照墓穴的形制,一定有数量不菲的青铜器。相比之下,这样一份破布废纸模样的东西,实在引起不了他们的兴趣。然而,蔡季襄先生第一眼看到,就发现了不寻常之处。

要知道,在战国时期,造纸术还未出现,根据这件文物上密密麻麻的图案和文字,他断定这是一份帛书。在那个年代,帛是极为昂贵的丝织品。大多数文字还是记录在竹简、龟壳或者青铜器之上,能写在帛书之上的,绝对包含着相当重要的信息。因为出土于楚国墓葬,所以蔡季襄先生将其命名为“楚缯书”或“楚绢书”。

初看起来,楚缯书确实平平无奇。它高38.5厘米,宽46.2厘米,颜色虽然还比较鲜艳,但显得十分破旧。然而,在它的中心位置有两段互相颠倒的文字,一段是13行,一段是8行。在这两段文字的周围,又有12段边文旋转排列。这12段边文,每隔3段就被带有青、赤、白、黑四种颜色的奇特图形所分开。整件帛书的四周,还有12个造型怪异的神像。帛书记录了这12个神像的名字,正好与《尔雅》中的12个月的名字一一对应。

蔡季襄先生继承父亲大量遗产,不吸烟、不饮酒、不赌牌,对仕途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唯独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潜心研究楚缯书,写下了《晚周缯书考异》,并呈送给当时的政府。在此书中,他考证楚缯书是现存最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唯一的完整帛书。而且,那些文字和图案包括了阴阳五行、神话传说、天灾异变等等知识,是先秦思想文化的荟萃,甚至是打开先秦时期各种文化源流的一把钥匙。

然而,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人微言轻的蔡季襄并没有得到理解。他和他的著作无人问津,甚至还得到了冷言冷语的评价,这也让蔡季襄一度心灰意冷。然而,就在国人对楚缯书麻木不仁的时候,一个美国人找了过来。

此人叫考克斯亨德烈,表面上的身份是长沙雅礼中学的教师,实际上却是一个文物贩子。他假装对中国文化十分热爱,想方设法接近蔡季襄先生。取得蔡先生的信任之后,他便求借这件文物。考克斯亨德烈甚至还开出了一万美元的抵押金,表明了自己的诚意。

本来蔡季襄先生就因为自己的见解得不到国人理解而沮丧,难得有人这么看重,最终中了圈套,借出了楚缯书。随后,这件珍贵文物和考克斯亨德烈一起如同泥牛入海,了无音讯。再后来,经过多次倒手转卖,楚缯书最终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哪怕是解放后,蔡季襄先生还无数次努力希望能拿回楚缯书,却始终没有能够如愿。

如今,这件文物变成了美国的国宝。对于它的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它的中外专著就不下三十种。可惜的是,中国学者要实地研究,还得漂洋过海。楚缯书的流失,不能归咎于个人,还是旧中国的时局所致。现在的中国日益繁荣,这类事情也越来越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