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走出自负的沼泽
郭鸿雁
去年,林静分到了我们班。她长相漂亮,聪明伶俐,一至四年级一直是班、队干部,学校的文艺骨干,很多老师都认识她,不少女生甚至把她当作偶像。
可是,开学不久,林静因为分配值日生与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大家都有值日工作,唯独她自己没有任务。五年级的孩子哪里能容忍这种不公平?我找林静谈话,她竟然说:“上小学以来,我还没干过这么脏的活呢!在家也不干!老师的助手应该支使别人。”我吃惊地看着这个满肚子“情理”的孩子,考虑着我的对策。我首先讲了我所带的班级的规定:人人是班级的一员,人人有服务班级维护班级的义务,老师也不例外。她接受下来,我看得出来,她极不情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周后的阅读课上,她又抢了一名学生靠窗的座位,理由是:太热,皮肤会长痘痘。况且,连课本都学不会的人,不能浪费好座位!她的言语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同学。我依旧找她谈心批评她。然而,她似乎不以为然,办公室也不来了。课下,她几乎不和别人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来往。大家跳皮筋、踢毽子、做游戏,她斜眼视之,成了一个局外人。同学们也不愿意理她,任凭她孤芳自赏。
我开始与她父母和前任的班主任交流。在家里,她是独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要什么有什么。在学校,她成绩优秀,爱好广泛,是教师心目中的“尖子生”,天天受表扬,甚至堂堂受表扬。在同学中,她长得好,口才好,善表演,大家叫她“校园明星”。她已经认定自己就是比别人优秀。
由此可见,父母、老师评价的不恰当,夸大优点淡化缺点,使林静产生了自负的心理。
我决定联合家长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帮助林静矫正自负的心理,回归理性,快乐起来。首先,我约见了她的家长,分析了她性格的成因和危害,让家长配合,在家中评价孩子万不可忽视、缩小、掩盖孩子的缺点。矫正过程不要粗暴压制,优点继续表扬但要适度。
在学校,我搞了一些班队会活动,让孩子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找找同学和好朋友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当众表扬一些看起来平平的孩子,淡化林静对自己的注意力,让她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在学习中,我为她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或非强项作业,让她在困难面前学会冷静地思考,跳出自我陶醉的狭隘圈子,在品味失败中学会意志坚定、宠辱不惊。
在最近的植树活动中,林静为了完成挖坑和浇树的任务,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受到了同学的欢迎和父母的肯定。
看到她终于降下自己的高度看到别人的高度,我由衷地欣慰。现在她的目光里有了许多的淡然和坚定。
从林静身上,我意识到,自负的沼泽吞噬的往往是低年级的佼佼者,他们心理和学习中的异常表现往往不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好的成绩或某一方面的优势像光环一样笼罩着孩子,反而成了孩子成长的羁绊。可是这种现象只有到高年级才会显露出来,这不仅影响孩子的人格、智力发育,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所以,教育者和监护者,不要忽视“白天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走出自负的沼泽,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