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狂欢节,为什么是元宵节?中华文化内涵了

都说中国古代的条条框框极大地约束了女性的人格发展,大部分女子在当时都过的极其压抑。不过人类向往外界的探知欲可是世所公认的天性,所以即使有狭隘的礼教限制,被锁进深闺的古代女子也需要一个窗口释放长时期的孤独苦闷,于是元宵节就成了古代女性释放天性的突破口之一。节日当天夜晚,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人手持花灯,五光十色,好不热闹。也可能由于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的缘故,这一天的人们也格外的放纵,原本对女性极度严苛的封建礼制在这一天也暂时下岗了,于是观灯猜谜的人海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个窈窕婀娜的倩影。

元宵节不再限制女性的内在原因

虽说旧时女子在这天被破例允许出门有元宵节是一年辛勤劳作前最后一个解放日的缘故,但内核恐怕远没那么简单。众所周知,黄老学说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之一,道教认为宇宙万物由阴阳调和而成,其中充满内生活动的为阳,含蓄内敛的为阴。而两性由于身体机能不同,男性大多健壮勇猛,女性则内敛沉稳,洽和阴阳学说,故男为阳、女为阴。而太阳与月亮给人们的观感也是这样,所以月为阴。而元宵节适逢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其自然而然成为了女人们的节日。

此外,女子较男性而言体格较为弱小,在体力至关重要的古时,她们多依附异性存在,但也因如此常常导致男人们无休无止的争斗,久而久之,女子们便被主导社会的男人们以礼教之名铐上了枷锁,不过在女性的专属节日,人们也不再好限制她们。不难想象正值壮年的男男女女只有在当天才有机会得以相见,错过了就得等到七夕了,所以创造机会让青年男女结识也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女子们怎么过节

旧时元宵当晚,各色彩灯八仙过海,街巷中戏曲、杂耍、猜谜等各类活动应有尽有,这些都是面对普罗大众开放的,这可是平时独处深闺的女子们增长见闻的好时机,于是各类小摊前聚集的凑热闹者不乏女性。此外因为元宵节面对青年男女的情人节性质,热恋中的男女也会在今天盛装打扮,相约良宵;而未曾应许者也极有机会找到心仪的另一半,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一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正体现了这一情景。

既然元宵节作为为数不多的女儿节之一,怎么少得了专属女性的节日活动呢?拜紫姑就是其中一个独属女子的祈福活动。据传说,紫姑原是一大户人家的妾室,由于得宠,被善妒的正室屡屡刁难羞辱,最终忍无可忍,激愤而亡,上天哀其不幸,封之为神,专门保护较为弱势的妇女们,于是在元宵节当日祭拜紫姑就成为古代女子们的风俗。

走三桥也是当时女子们元宵节当晚进行的活动之一,届时,女子们相约成群,选择性走过三座寓意较好的石桥,以免来年染病,清代著成《清嘉录·走三桥》就为我们记录了这一习俗,其具体形成原因现今已不可考,但久困家中的她们借机多运动运动,于身体也大有益处。

摸门钉也是古时元宵节女子们一项独特的风俗,当晚已婚女性们会四处寻找装有门钉的门楣,不断抚摸,这是由于“钉”与“丁”谐音,反复碰触有祈求自己早生贵子,家族人丁兴旺之意,明沈榜的《宛署杂记》中就有相关记载。

当今各类洋节频闯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传统节日受到了不小冲击,但其实我们自身的许多文化风俗内涵我们都还没摸透,但愿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传统佳节所倡导的阖家团圆,平等相处的中华内核。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清嘉录·走三桥》、《宛署杂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