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沟的记忆<3>

瓦房沟的记忆—3

三线兵工厂是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条件下决策建设的。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为了隐蔽普遍建在人迹罕至远离城市、远离国家行政中心的大山深沟之中,无法享受国家公有资源,如孩子入托、上学、商业服务、医疗、公共交通,文体娱乐等

这样,工厂只能走小企业大社会的道路,形成“柴米油盐病、吃喝拉撒睡”样样都管的轰轰烈烈的局面。508厂的各项后勤保障设置就是活样板。幼儿园、托儿所、子弟学校、医院、俱乐部、职工食堂、招待所、煤气供应站等样样俱全,各门类服务人员完整齐备。使非生产人员的比例高达30—40%。

厂托儿所是一处独门大院,四栋平房建在北沟中段职工上下班的路旁。院内环境幽静,孩子的各种玩器具齐全。如沙坑、秋千、滑滑梯、跷跷板……等。老师、阿姨大部分是农转非的职工家属,也有少数从各类学校来的小姑娘,大部分人文化素质低,有些人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也有优势,来自农村、已为人母,朴实心善,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都安排在小班当阿姨。大班则安排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当老师。

在那个无知识竞争的年代,人们普遍不具备“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没有奢望孩子在托儿所能学到多少知识,只要能哄孩子不哭就行,职工的要求非常间单,非常朴素。

小孩去托儿所的时间与职工上下班的时间是一致的。上班前,我们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书包内装点孩子喜欢吃的水果、蛋糕之类的食品送进托儿所交到阿姨的手中,下班时顺路接出来,替孩子背上书包,一边往家走一边逗孩子取乐。孩子高兴了还会唱一首老师教的儿歌、跳一段舞蹈。托儿所带给职工的是放心,带给孩子的是安全、启蒙教育。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至今仍很满足。

子弟学校包括子弟小学和子弟中学,中学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小学建在北沟峡谷北段的山丘上,中学建在后山一处荒坡上,两处校址均清静无扰。厂历届领导对子校硬件建设,师资队伍的配备以及学校的管理十分重视,他们一方面从地方名校中调入有经验、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另一方面从各车间、科室抽调具有大学文凭的工程技术人员改行当老师,组成了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

一所学校有财政的支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必然教出高质量的学子。自高考恢复后,508厂子校在高考中表现极为出众,为全国的大专院校输送了一批批高材生。考入清华者有之,考入北大者有之……。厂子校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稳定了职工队伍,为企业培养了后继人才。

山沟里,医院的地位非等寻常,医生的职业最受职工崇拜,医生的人格同样最受职工的尊敬,他们是工厂的天之娇子。厂医院不但要对厂内职工家属的健康负责,还要为工厂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治病救人,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

医院建在北沟福利区的中心位置,漂亮的二层小楼设立了80张病床,主要病理科室如内科、外科、耳鼻喉眼科、妇科的主管医生来自全国多个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妇科的刘大夫经常参加兄弟工厂医院、市区医院疑难病、危重病的会珍治疗,名冠南阳地区。

医院的王大夫德高医精,深受职工称赞。记得有一年邻居小钟因喝酒过量导致胃部大出血,危急中就是医院王大夫主刀手术,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但是,厂医院的医疗设备,人员配备都不完善,大病、复杂病经厂医院诊断后还需送到郑州、西安等大城市的三级医院治疗。厂医院能达到如此水平,职工从内心感到满意和自豪。

体育场地有灯光球场,但非常简陋。厂工会在办公楼前一块不大的沙土地面上,安装了一副自制的篮球框架,左右各竖起三根电线杆,架上电揽,装上三排射灯,一座简易的灯光球场就落成了。比赛时,按照篮球场的标准尺寸用石灰粉画上边界线,灯光一开,亮如白昼。

厂工会每年组织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球类运动会,除乒乓球外,都是在这个场地上进行的。阴雨天,借用职工食堂增加照明设备,进行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场地不大,也不漂亮,但她却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

我是一名球类爱好者,喜欢打排球、篮球,75年夏季排球联赛中,我调入508厂不久,代表九车间参加排球比赛,名不见经的九车间代表队小组出线后,击败实力强劲的工具车间排球队,决赛中,观众一边倒的为我们呐喊助威,最后以3:2的比分战胜了不可一世、目空对手的历届冠军队——技术科排球队。赛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开球场。场面热烈,激动人心,好像我们为他们出了一口气似的。

十几年时间内,娱乐场所换过三处。建厂初座落在后山子弟中学旁的露天剧场是508厂第一处活动场所,国标舞台,美观大气。弧形看台依山修在山坡上,利用自然坡度建有6个台阶,台阶用条石铺成。舞台与看台之间是几百平米的小广场,不愿坐的观众可以站着观看,自由选择。其结构与北京颐和园里供慈禧太后看戏的戏院子一致。

当年的设计者可能是受此戏院结构的启发而设计的,不过舞台比它宏伟,中间广场比它大、座位比它多,能容纳一千多观众。我们曾在露天剧场看过一次开封市杂剧团演出的的大型杂剧,其舞台的表演效果,音响效果堪称一流。遗憾的是因离福利区较远而自动废弃。

后来放电影,逢年过节工会组织的文艺演出就改在七栋楼区4号单身楼下的一小块平地上进行,久之则变为厂第二处娱乐活动场所,条件非常简陋。4号单身楼下平地之东侧原是一个荒坡,厂工会组织职工用双手自建了一个高出平地约一米地台子,上面铺层沙石即为舞台,台上立了两根木杆。挂上银幕就是影院,不挡风、不遮雨,放电影时自选位置,自带凳子,自带雨具,这样简易的露天影剧院也有优点,空气新鲜,自由度大,银幕两边都可观看。

顶风霜看过,撑着雨伞,冒着雨雪看过。尽管那年月放的大都是“八大样板戏”、“三战一哈”和一些工农兵战天斗地的记录片,但厂里的职工还是场场不落的从头看到尾。不看确无办法,因为孩子们要看,他们觉得银幕上放什么都好看。

记得79年十月末一个星期日的晚上,厂里在七栋楼放电影,什么片子不记得了,只知道一场小雨刚过,电影场地湿滑,略带寒意。我们领着五岁的女儿、两岁的儿子手提两把折叠椅和一把从重庆带来的竹椅前往。路上两个孩子推搡打闹、非常兴奋。由于胶片晚到推迟放映,散场时已过晚十点。

这时儿子睡着,女儿困盹。老婆拿着两条凳子一把椅子,我背着儿子拽着女儿,活像一家逃难的。走了约一半路程,女儿就靠在我的腿上,哼哼唧唧哭着要抱。我不会分身法,背一个已觉很累,没有办法,我只能边哄边拽慢慢地拖回家。

一进家门不知咋的,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的在女儿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挨了一巴掌的女儿哭的更伤心更历害。女儿从小聪明乖巧,我们视若掌上明珠,长这么大从未打过,就连大声呵斥也很少有。看到女儿哭我也很伤心,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些过分,转过身又把她紧紧的抱在怀中,用脸贴在她满是泪水小脸蛋上,拍拍哄哄一会儿就幸福的睡着了。

两个孩子睡着了,老婆还在辛苦的为明天的生活做准备。我的气消了,点根烟吸了几口,坐在床边的小凳子上闷闷的自叹:山沟里的生活咋这么难啊,连看场电影竟如此艰辛。

80年代初,在五机部的财政支持下,在北沟中段的坡地上,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俱乐部。造型美观,内装豪华,两层1800个座位。这样大型的俱乐部,在大城市里也是数得着的。俱乐部落成后,鸟枪换大炮,喜迎八方客。南阳、郑州、西安等大中城市的歌舞团、戏剧团纷纷光临演出。高水平的演出,拉近了山沟和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大改善了三线职工的文化娱乐条件,职工倍感自豪。

< 未完待续 >

(0)

相关推荐

  • 七八十年代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

    一起为历史正名 文/郑敬东 耿耀东退休时是821厂副总工程师. 他写了30万字的回忆录. 其中一段文字记载了七八十年代在821的生活. 作为厂庆40周年征文,这篇文章很好:厂史是由职工个人历史细节构成 ...

  • 养父母虐死1岁女儿,浑身骨头断裂,胰脏破碎!20万人为她请愿

    近日,在韩国曝光了一起虐童案 引发了全国关注 郑仁,一名仅有16个月大的女童 在父母的凌虐下惨死 郑仁出生第八天 就被抛弃在一间教堂门口 被好心人送往了收养所 2020年2月 韩国一对张姓夫妇来到了收 ...

  • 感念:八十年代的那拨幸福家长们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度引发热议.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毋庸置疑,大家的生活质量.精神面貌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养孩子越来越难,越来越累, ...

  • 记忆中的古蔺石屏磺厂,是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磺厂今日图 多少次,在梦里哭着醒来,那个磺厂,永远也回不去了. 在古蔺磺厂出生.长大的磺厂子弟,对磺厂的感情是深厚和特别的. 父辈们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某一天,说关闭就关闭了. 随后,熟悉的邻 ...

  • 南阳市中光学校2021年学区划分范围地图划分中光厂职工子弟及中光社区居民子女。

    南阳市中光学校2021年学区划分范围地图划分中光厂职工子弟及中光社区居民子女.:

  • 广州菜农70年

    2021-01-22 09:55 行业研习© 这些年来,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胡靖教授一直带着他的学生们到乡村做田野调研,并遵循<寻乌调查>的风格,指导学生如实记录乡村社会的变迁,撰 ...

  • 杨曙明原创丨北园路1号的济南卷烟厂

    北园路1号的济南卷烟厂 文/杨曙明 我对济南卷烟厂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我生在那儿,长在那儿. --题记 在国营济南卷烟厂七十多年的历史上,曾经迁徙过多个厂址,我对其当年在北园路1号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 ...

  • 刘伯承最遗憾的事,深埋心底41年,临终前还因此说:我死不瞑目

    开国将帅中,能征善战的人很多,但是被称为"军神"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刘伯承! 战场之上他身先士卒,导致右眼中弹致残,为避免伤及神经,强忍疼痛不施麻药进行手术,比虚构的关二爷刮骨疗伤还 ...

  • 瓦房沟的记忆<1>

    写 在 前 面 的 话 1990年508厂从瓦房沟迁至南阳市,旧址移交解放军某部.本文仅从几十年后的模糊记忆中记述当年瓦房沟的俊貌,工厂的英姿,从八小时之外.工作之隙的生活琐事里回忆三线职工的艰苦生活 ...

  • 瓦房沟的记忆<4>

    瓦房沟的记忆 < 4 > ﹀ ﹀ ﹀ 瓦房沟是伏牛山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山沟,行政区域划分上连"村"的资格都不够.中国地图.河南省地图里找不着,镇平县地图里也找不着.这里 ...

  • 瓦房沟的记忆(五)

    瓦沟房的记忆(五) 1974年11月23日寅时女儿出生. 提起女儿出生,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埋在心中.当天午夜,刚到预产期的妻子突觉下腹疼痛,我意识到即将临盆,赶快起床穿衣,将早准备好的婴儿衣服从箱 ...

  • 瓦房沟的记忆(六)

    瓦沟房的记忆(六) 1 山沟里什么东西都缺,唯独不缺土地,满山遍野的荒地任由职工开垦耕种.对开荒种菜工厂领导不支持不反对,暧昧的态度使房前屋后的空地,半山坡的荒地几年之间变成了职工的菜园子. 我入住北 ...

  • 瓦房沟的记忆(7)

    图文/麻岁善 1 508厂职工队伍的组成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五机部下属各大型企业中百里挑一选拔出来的,政治可靠,业务精通. 第二部分年轻的学徒工是从开封市.南阳地区各县经 政府推荐招工 ...

  • 瓦房沟的记忆(后记)

    图文/麻岁善 87年初我们一家从南阳调回西安,实现了从山沟到城市的身份转变.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屈指算来我在瓦房沟共渡过了13个春秋. 30岁进沟,43岁出沟,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龄段奉献给了三线.在 ...

  • 我们那一代人的芳华---瓦房沟的回忆

    写<瓦房沟记忆>的麻岁善叔叔,是我爸爸的同学,也是我同学的爸爸.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候,我被麻叔叔写的508厂13年工作生活经历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3万字,掩卷叹息,写得真好呀!质朴.生 ...

  • 田园时节雨:​桥盟记忆旺沟泉

    桥盟记忆旺沟泉 文/田园时节雨 在1980年以前,在现在的太行大道桥盟段的西南侧,曾经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池塘,被桥盟人约定俗成地称为"旺沟泉",也有叫"万股泉"的 ...

  • 寿光记忆‖野虎村的石牌坊、古槐、野虎沟

    ​野虎村,寿光城北十五里.民国<寿光县志>记载的是"叶护".关于村名由"叶护"到"野虎"的来历,传说叶护庄前有杨家庄,有&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