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2

一月十日

学习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我们一出生就处于学习状态中,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学习方止。学习是一种对全新事物的心理上的体验和感悟。感悟就是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状态。

对于人生中的种种困惑,种种谜团,我们仅仅依靠个人往昔的经验或教训,以前积累的有用无用的信息是解决不了的。

到底有没有心理上的学习,这需要一些理论家从原理上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而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总要找到解决的方法。

每一个人的认知可以画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圈圈中打转转,做些自以为有意义有乐趣的事。  180906上午   易大壮于十四中图书室

一月十一日

一味地机械记忆知识和信息,并不是有创造性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用探索的目光发现事物本质之中的奥秘,找到事物的规律和向前发展的未来变化及方向,还有对事物前景的准确预测。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看到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深处的状态。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我们短时间内不可能认清它的基本面貌。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某一事物的喜好能产生巨大的认识它的动力和渴望。因喜好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兴趣而去探求它的一切,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强迫只会产生逆反,强迫不能使一个人去认知真理。反而会阻碍对真理的认识。人们总是好为人师,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诱导别人,强迫别人跟着自己向愚昧走去。学习本来是多么快乐的事,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时候,体验到发现的喜悦。我们对世界的追问就好像阅读推理小说一样充满了悬念,这个发现的过程令我们兴奋不已。但是,如今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了乐趣的学习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不仅摧残了学生,它还摧残了教师和家长。呆板僵死的教育机制早已经到了变革的时候了,为了我们的孩子,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教育发生革命性的革新。鲁迅八十年年前救救孩子的呼声言犹在耳,,可是我们的教育革新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一月十二日

我们现在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才是学习。认为学习至上,分数就是一切,升学率就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一切围绕着考试运行。这些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全部。其实,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工人在工厂做工,农民在田野种地,士兵在战壕里训练,到野外去探险就不是学习吗。这些也是对事物的觉察活动,也是学习。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更需要学工学农,在实验室里实验,在田野里考察,在社会上实践。在广阔火热的生活中学习到的技能更有用。我们现在的教育教给学生的不是怎样做一个高贵的诚实的人,而是怎样欺骗、虚伪、作假、失信、欺凌、暴力。

运用我们从前积累的记忆、概念、经验、原理、技术去做出各种举动,这个过程是对上述记忆、经验、技术的运用,它只是学习的极少部分,而不是学习的全部。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静止的或者不变的,而是在运动中的,处在动态的不停变化之中。而且这种运动状态也是万事万物的常态,不仅人会学习,动物、植物、宇宙中的一切生命都在学习之中,他们也有学习的能力。

竹子在雨后从土壤中吸取书法,吸收阳光,然后向上生长。这种变化运动中的状态也是学习。边活边学,在活中学,在学中活,它们的向前运动,不是水平的平面的推进,而是螺旋式的不断向上提升的。

一月十三日

我们对学习的认知有巨大的误解和误读,古人还知道学而时习之。而我们则一味地在课堂上空洞地抽象的堆积一些无用的信息和知识,满脑子都是无用的东西。于是,一个个孔乙己式的穷酸废人产生了。在实践中才能出真知,在爱心仁慈中才能培养出善良的人。

一个人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是很艰难的,而对于自己内心的认识也是很艰难的。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胸脯理直气壮地说,我认识了自己。

历史是块遮羞布,它是一件遮掩真相的外衣。使真相被爬满虱子的外衣掩藏了,它的里面包裹了多少历史的龌龊、虚伪、血腥和难堪。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扭曲的畸形的,我们了解的历史是次历史、再次历史,是第二第三历史,而非第一历史,第一历史早已经隐藏在历史云烟之中,早已经随着历史和当事人而消失在历史真相的深处。

一月十四日

婴儿的学习是最有成效的,饿了张嘴就吮,就得到了生命的滋养。婴儿不受书本和权威的误导,从而可以直接找到事物的本质。

孔子言之凿凿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为,他用礼制约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他想象的翅膀。于是,他的行动受到了阻碍,而历史的车轮早已经滚滚向前了,他在历史的尾巴后面踉跄前行。因为不能与时俱进,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周朝的礼,而不是对新时代的敏感和拥抱。

要想勇敢的面对新的情况,就要用新的观念去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中记忆将不堪重负。凭借着经验、研究、分析、探究及反省,发现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勇敢的用理智和全新的观念去快刀斩乱麻,及时地处理这些新的问题。

记忆造成的模式形成了一个个的套路,于是经典的的模式出现了。一个作家在自己的模式中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套路,在喃喃自语中唠唠叨叨,喋喋不休。

作家需要在生活的火炉中淬炼才能够成钢。一个自己都有自己的文学故乡,一旦离开就失去了创作的根据地。由于时代语境的改变,读者阅读趣味的转移,一个自己的黄金创作期是很短暂的,作品的生命力需要时间和读者的双重检验,作品是否能够传世不是取决于作家的主观意愿,而是取决于时间和读者。一个作家在创作的同还要汲取营养,出的同时还要入。在终其一生的文学修炼中,读书、思考、观察、哲学理论的指导等等都是学习。就像一个钢琴家不断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在日复一日的练琴中功力得到提升。一个作家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在学习中进入更高地境界。作家在创作中常常有掏空的感觉,这就需要及时补充文学营养。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所以一个作家不可能长期地脱离了生活之后,还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作家从来都没有业余的专业的之分。应该取消专业作家。民国时期就没有专业作家,他们都在职业中创作。把一些所谓的作家养起来,就等于养了一群不下蛋的老母鸡。作家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没有写出的比写出的多得多,写出的比出版的多得多,出版的比传世的多得多,传世的比代表作多得多。出版了那么多的作品,能够有少数作品经得起时间和读书的检验而传世就够幸运了。

一月十五日

自由,特别是心灵的精神上的自由,是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圆圈组合而成的。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由于历练的不同。进境也就有差异,因此每个人的圆圈大小不等。一个人不同的阶段不同层面的圆圈也就大小不等。我们只能在属于自己的层面表演,在自己的圆圈中获得相对的自由。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粉碎权威的架构,就等于自己动手拆掉了自己四周的围墙。在精神层面上也是有围墙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双手拆掉它,从而获得精神的相对自由,进入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王国。

精神上,生理上,心理上能量的获得,要求我们又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有了这种能量就有了破与立的力量。从而打碎一个精神上的旧世界,建立一个精神上的新世界。

内心的冲突不断地耗损我们自身的元气。

鲁迅发现了这个世界是一座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面全是黑暗。但是他无力打碎它。摧毁是破,建设就是立,破与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它是同时存在的。所以,破和立也应该同时进行,但是破和立又往往不能同时进行,齐头并进。

一月十六日

人心从权威中解脱出来,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里飞翔,人才不会感到恐惧。我们心生恐惧是因为我们担心与权威的距离越来越大。

人好像不可能摆脱模仿,一旦开始模仿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路。在自己的路上砥砺前行,去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美德不是道德,美德是把发自内心的善念付诸行动。它是无法模仿的,我们都有自己的最低道德底线,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别人也去遵守你的道德底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崇德向善的良知。美德不是责任,它是我们高贵尊严的体现。

虚怀若谷是形容一个人的谦虚的,只有谦虚了,心态才能平和,才能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别人的长处就是自己的学习之处。三人行必有我师,先贤尚能时刻学习别人的犹长,我们不能夜郎自大,只有无知者才能无畏,闹了笑话还不自知。

心理上对权威的依持,对权威的模仿,使自己内心的本善得不到发挥。于是自己的善就会被阻碍摧毁,心中没有善念的人是可怜虫。 180811 瘦竹斋主人

一月十七日

制约和局限就像人身上穿的一件件衣服,它束缚了我们的身体,使人们看不到我们身上的本相,不能了解我们身体和精神上的本来面目。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是最真实的,他的身体,他的精神,他的啼哭,他对这个新来乍到的世界的感知都是真实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掩饰。一旦长大了,了解了传统、知识、经验、技术、权威等概念,就失去了本真,学会了遮掩,学会了伪装,学会了包裹。

心在不停的追寻,不停的运动。它每一次的跳动,都是当下新的运动,在运动中想找到一个无风无浪安静的避风港。可是,这个避风港却永远也找不到。

权威是自己和别人共同虚拟出来的,它是泥塑木雕的偶像,就像一个吹了气的气球,漂浮在半空,里面什么也没有,却给人里面装满了东西的感觉。这漂浮在半空的气球既落不下来,也升不上去,只是不停的在半空中晃动着。被硬物稍微一扎,气一泄就瘪了,跌落地上,被人踩上几脚,踩的脏兮兮的。

事实里面有理念,又不全是理念。事实和理念有着极大的差别,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座高峰,耸入云端,遥遥相对却不会像鸳鸯一样交颈。

一月十八日

人性中的奴性是很强烈而且顽固的,愿意成为别人的奴隶,而自己又要去操控别人,时代的进步使世界各地的奴隶主在表面的形式上消失了,而奴隶也好像没有了。但是在暗中隐性的奴隶和奴隶主还是很多的。中国取消了多妻制而实现一夫一妻制,但是包的二奶,以致七奶、八奶,不还是一负多妻制的变形吗。精神上的奴性更是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一生在紧要的人生路口,要把持得住自己,有定力操控自己的言行。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失足,犯了错误尚可回头,而失足是没有回头路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人生紧要的几步不能走错,一步错步步错,人生的很多风景就会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人们渴望自己的一切都正确成功,博学多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使自己的名望、地位、权势、事业、家产都能够永恒。但这些身外之物最靠不住,并不能长久,愈是期盼永恒,愈是转瞬即逝。一切繁华皆虚幻,任何物质都会毁灭。帝王的文治武功和将帅疆场拼杀,也在历史的云烟之中销声匿迹,灰飞烟灭。唯有文韬著述辉耀千载。

凭恃着自己的所谓学术、识见、经验、主张、观点等等,就一厢情愿地妄想建立一个自己的权威体系。然后扯起大旗作虎皮,虚实声张地去唬人。见媒体就上,遇场合就将,满口白沫,滔滔不绝,如江湖郎中一样贩卖自己的假药方、假膏药,以为就是所谓的学问,盼着名垂千古,流芳万代。

一个人能觉察自己臣服于权威的整个过程,就可以超越权威,用自己的混沌状态去打碎权威与偶像的幻影。

一月十九日

在恐惧与希望之中去倾听,其根本意图是期盼在倾听中找到精神鸦片。用它来麻醉我们自己,其结果就是饮鸩止渴,越听越缺乏安全感,反而更加焦虑不安,更加抑郁躁动。人的精神机能一旦负担过重,就会使情绪感冒。于是在恐惧不安中,一个个抑郁患者无助地抗拒着这个世界的冷酷。

对于万事万物,我们只有自己去理解去觉察,才能得到答案。

靠某个开悟的人来解决我们的安全感问题是徒劳的。权威者只能在膨胀的气球里吹气,一直吹到爆炸。这些所谓的权威者,他们连自己的安全感都找不到,怎么能给别人带来安全感。

满足得不到满足时,就缺乏安全感了。在接受、寻找的循环中,靠别人来拯救我们自己,那么我们就永远得不到拯救。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我们的救世主就是自己。一切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吧,要有这个志气和自信。

认识自我吧,一个人只有自己在心灵深处,在精神上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心之所求,知道自己是什么,自己是谁,才可能在心灵上平衡后,解除自己的无明和痛苦。才能勘破一切,消除心灵上的魔障,拨开云雾,明月见性。

一月二十日

人们不由自主的总要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权威,然后心悦诚服的臣服他。权威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成了大众追随和模仿的对象。我不禁要问,一个人为什么要追随权威,以权威为偶像。一旦越过了追星的境界就超越了自己的狭隘,进入到了别人追你的境况。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从质疑开始,又以质疑结束。在疑问中开始探求了解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物的面貌。

我们对自己心目中的权威总是从崇拜开始,然后是试图窥探权威的一切,从而强化对权威的信赖和崇拜。以为权威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就像幼儿对他心目中法力无边的父亲崇拜一样。在随后的质疑中,权威高大的形象慢慢变得渺小了,以致最终消失、幻灭。于是,感到极度的失望和失落。这个过程充满了纠结和犹豫、疑惑和痛苦,我们只有在心中没有权威的情况下才能平静下来,才能解脱痛苦。

人们都有对精神领袖的膜拜,渴望得到人生引路人的指导,在渴望中试图按照精神导师的指点、提携和呵护,从而顺利地走过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是往往更加迷惘,在人生路上不断摔跤,不断碰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