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宽仁失天下(上)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宋辽金夏长达三百年间的分裂对峙局面。元朝首次将青藏地区全部和云贵地区全部纳入版图,还在台湾岛设立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

忽必烈

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元史‧卷五十八》: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朝在在历史开创了省这一制度。而且元朝开挖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的河道。还有举世瞩目的青花瓷。元朝留给今天的遗产非常多。但是元朝历史比较冷门。这个朝代是大一统王朝中在民众的了解非常冷门。

很多人将元朝的历史停留在什么所谓的四等人制度和十等人制度,还有初夜权,十户用一把菜刀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清朝末期,为了反对晚清政府,文人编纂的。

在正史中的文献资料中根本没有以上所谓的事情。而且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待民众政策非常宽松的朝代。没有所谓的愚民政策和文化。

朱元璋

朱元璋认为元朝就是因为宽仁失去了天下。

《皇明宝训》:“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元朝的政策宽松表现在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元朝赋税最轻

历朝历代都会向百姓收取赋税,当时分为徭役和赋役。所谓徭役就是政府规定百姓一年内必须为政府做事,时间为一个月到两个月。赋役就是税收,分为农业税和人头税,有时候还会有商业税。

古代朝廷的税赋是百姓身上巨大的负担,有时候百姓为了缴纳朝廷的税赋,甚至要卖儿卖女。迫不得已的时候,就揭竿而起了。

根据历史记载元朝是中国古代王朝中赋税最轻的王朝,元朝税收比宋朝和明朝还要轻。元朝只有赋役,没有徭役。而且元朝的赋税制度很轻。

元朝女子

元朝在蒙古汗国窝阔台时期就有人提议杀了全部汉人,将中原的土地变成草原,在中原放牧牛羊。

蒙金战争时期蒙古近臣别迭曾主张:“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

耶律楚材说,军队征服南宋需要供给;如果在中原平均征收地税、商税、盐税和铁冶税,以及其他山泽之利,每年可以获得白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就足够军需之用了。

耶律楚材建言:因奏地税、上水、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绪八万匹,粟四十万石。

蒙古大汗窝阔台听从了他的意见,就委派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税。耶律楚材于是在中原设立了十路课税使,全部委任儒士向百姓征收税赋。

蒙古汗国开始新的赋税征收制度:每二户出丝一斤,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每亩二升又半;盐价,银一两四十斤。

到了蒙哥时期又改了,蒙哥时期的税收:初汉民科纳包银六两,至是止征四两,二两输银,二两折收丝絹、颜色等物。

耶律楚材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天下一统。建立了全面的税收制度,为了安抚南宋军民。南北的税收制度是有差异的。

元朝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两项。税粮南北不同,北方分为丁税、地税;南方则沿袭南宋旧制,按地亩征收两税。科差行于北方者,包括丝料、包银和俸钞三项。

南方科差则有户钞、包银。但“江南包银”在元代施行时间很短。一般来说,元代的江南三省不征收包银。

当时南北的税收非常低,《元史·食货志》说:“至元七年(1270年),遂定三十分取一之制。”很多时候元朝都减免了税收。尤其是为了安抚南宋军民,减免了很多南宋地区百姓的赋税。

《元史》卷十六,《世祖》十三,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二月壬申,中书省臣言: 江南在宋时,差徭为名七十有余,归附(元朝)后一切未征。 可以说元朝的税收非常有利减轻百姓负担的。

因此很多从元朝过来的明朝人都认为元朝的时候国家发展和百姓都非常好。元朝时期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明初人叶子奇在《草木子》里记载:“元朝自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 ”

明朝人李开先则在《西野春游词序》云:“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

明朝读书人认为“前元取民最轻”“其时(指元朝)赋税甚轻,徭役极省。”

而且元朝的税收制度到了元朝末年也没有就此增加。元顺帝的时候国家形势发展严峻也没有增加税收。

谈迁在《国榷》卷一,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二月癸酉中引朱国桢话曰: 又其时赋税甚轻,徭役极省,侈汰狂惑,酿成臃肿之势,于是群盗叠起,几遍天下。

因此明朝人认为元朝可以超过汉唐时期。前元全盛之时,国内升平几八十余禩。人才猬兴,比隆唐宋。休明之运,淳龎之气,见于文章,散于篇什,率皆光华俊伟,一扫衰世委靡之习。

《元史‧卷五十八》: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明朝人叶子奇说“元惠民有局,养济有院,重囚有粮,皆仁政也

我们来看看元朝人是怎么评价元朝的。都说元朝时期,天下太平,元朝朝廷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是一派盛世太平的景象。

马致远

​元代大学者虞集“昔在至元、大德之间,天下大定,天子方与民休息,上外晏然,可谓熙洽之至矣。武皇帝入篡大统,当富有之大业,圣明于赫,盛莫加焉。方是时也,国家丰裕,府库充斥”。

​明代文士贾仲明:“元贞年里,升平乐章歌汝曹。喜丰登雨顺风调。茶坊中嗑、勾肆里嘲:明明德,道泰歌谣。” “至大、皇庆锦社稷,延佑、至治承平世,养人才,编传奇,一时气候云集”

当元之初,闽广稍警,旋即安枕,吴、浙晏然。(苏松人)以苦宋(朝)公田之累,如释重负,有祝而无诅,则轻徭薄赋,实以招徕而深结之也。(《纪文·上大司农陈素庵书》

元人陈草庵的《中吕 山坡羊》“尧民堪讶,朱陈婚嫁,柴门斜塔葫芦架。沸池蛙,噪林鸦,牧笛声里牛羊下,茅舍竹篱三两家。民,田种多;官,差税寡。”

杜仁杰散曲《般涉调;耍孩儿》,“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

元人马致远:“喜,喜,喜,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四方宁治。”

卢挚《阳翟道中田家即事》:“颍川南望襄城,邂逅田家,春满柴荆。翁媪真淳,杯盘罗列,尽意将迎。似鸡犬樵渔武陵,被东君画出升平。桃李欣荣,兰蕙芳馨,林野高情。”

元代文士陆友仁“昔我文宗皇帝(元文宗),天下太平,文物大备”

(二)元朝的货币政策宽松

纸币的流行起源于宋朝的交子。在宋朝,还有金朝都发行过纸币。结果都产生了纸币滥发的现象。导致通货膨胀,民不聊生,钱不值钱。但是宋朝和金朝虽然发行纸币,但是也没有禁止金银铜等贵金属。

元朝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

铁木真

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

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听从开国军师刘秉忠的建议发行纸币。铜钱用于阳,纸币用于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地。今日陛下龙兴朔漠,如果主掌中原,适合发行纸币。陛下应当叮嘱后代子孙,如果流通铜钱,将来天下四海都难以安宁。

元朝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采取了多项措施:禁止流通金、银、铜等重金属;停止使用蒙古旧钞;可用中统纸钞兑换南宋纸币,而且还规定所有的赋税都使用纸币支付。元朝对制造假币的行为法律严酷。

《元史》中记载:“凡伪造宝钞、同情者并处死,分用者,减死杖之。”

元朝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

中统钞一贯

忽必烈统治末期,征服扩张基本停止。没有了战争收益,元朝财政支出压力骤现。为缓解财政压力,中统钞开始出现超发趋势,元钞币值下跌,通货膨胀问题初露端倪。

1276年由于元廷大肆搜括,增发纸币,并将各路准备金银运往大都,引起物价上涨,纸钞贬值。1280年,纸币贬值成为原来的十分之一。1287年物价已经“相去几十余倍”了。

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这种新钞一贯权铜钱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钞的二倍。

中统钞五百文

为了稳定物价,元廷发行“至元宝钞”和中统钞并行。1350年元惠宗又发行“至正交钞”,发行不久,贬值严重,物价暴涨。事实上,民间的日常交易、借贷、商品标价等多有用银的。这时使用的白银,主要是银锭和元宝。

因为朝廷收去赋税必须要民众缴纳纸币。而纸币滥发,导致贬值。民众又必须将农产品换成纸币才能缴纳税赋。结果加重了百姓负担,老百姓甚至无卖儿卖女,有的就逃跑了。有的甚至当了贼寇。

“尔来岁颇丰收,而物价甚贱,得钞为艰。”“粜终岁之粮,不酬一引之价。缓则输息而借贷,急则典鬻妻子。”“民力日弊,每遇催征,贫者质妻鬻子以输课,至无可规措,往往逃移他方。近年漳寇扰攘,亦由于此。”

元顺帝一系列倒行逆施的举措使得百姓生活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民众的愤怒达到了极点。民众写曲来讽刺元朝的政策。

至元钞两贯

民间流传着一首《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若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当时红巾军起义,军费紧张,为了赏赐军队。大量印刷纸币,导致纸币数量太多。而纸币又不值钱,所需要的钱太多,运送钱币的车船不可胜数。“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

与此同时,“物价腾踊,价逾十倍”、“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元朝发行的纸币失去了信用,终于崩盘了。而元朝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0)

相关推荐

  • 强大的秦朝为何只维持了十多年

    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始,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止,秦自诞生至灭亡,只有短短15年,堪称"史上最短命帝国". 后人将秦亡原因归 ...

  • 明代税收

    再接上,还说明朝. 前面说了明朝士绅是有一定的免税耕地额度而不是全部免税,还有清朝实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只有雍正那么短短的几年,乾隆上台的第二年,就恢复了明朝的制度,继续实行了对士 ...

  • 李世民为何评价曹操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两人相比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评价过曹操,他是这么说的: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这话的意思是说:临危处理急变,料敌设置奇兵,作为一位将领智慧有余,作为帝王则才智不足. 李世民说这话是在贞 ...

  • 常识积累(102)

    终将渡过时间的海 01 01 下列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及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A.拔河时,手长久握住绳子会发烫--摩擦生热 B.运动员举重前在手上擦"白粉"--增大摩擦力 C.跑到 ...

  • 在宋代,朝廷发给出家人的身份证,何以成为一种“特殊的货币”?

    度牒,是古代朝廷发给佛教僧尼的身份证明文件. 出家人只有持有度牒,官府才承认其为合法的僧尼,才能够获得相关优待,如免除赋税徭役.减免罪罚等. 然而,宋代的度牒,除了作为僧尼的身份证明外,自宋英宗以后, ...

  • 元朝宽仁失天下(总论)

    上几篇文章都详细说了元朝的宽仁,比如赋税.货币政策.律法.商业政策.宗教政策.民族政策和没有文字狱.但是而元朝灭亡也就是因为这些政策导致的. 元朝疆域图 元朝的赋税最轻,这看起来对百姓是好事.其实不然 ...

  • 元朝宽仁失天下(中)

    上回说到元朝的税收制度比较轻和货币政策宽松.今天就来说说元朝的律法和商业政策 (三)元朝的律法宽松. 元朝定鼎中原,一统天下,为了治理广大的疆域内的各族人民.元朝统治者为了管理各族人民,制订了一系列宽 ...

  • “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政策宽仁到什么程度?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元朝就和清朝一样,实行的是高压政策,并且文字狱横行.其实恰恰相反,元朝的统治在历朝历代里算是最宽仁的.在洪武七年所著的<皇明宝训>记载:"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 ...

  • 为什么会有'元以宽失天下'的说法?元朝真的宽仁吗?|文史宴

    这个问题,有网友具体解释说: 朱元璋在<明太祖实录>中提道"元以宽失天下,不足法也".怎么理解,元朝不要(是)异族建立的政权吗?对汉人士子应该是高压,怎么还会宽呢? 简 ...

  • 朱元璋说“元以宽失天下”,元朝究竟“宽”到什么程度呢?

    人总是对距离自己比较遥远的东西没有多少感触,而距离自己比较近的东西则是感触颇深,历史无数次将这个道理深刻诠释,比如说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因为对当年周朝分封制导致灭亡的经验教训感触颇深,所以秦朝建立了郡 ...

  • 朱元璋曾说:“元以宽仁示天下”,元朝究竟宽仁在哪些地方?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身为少数民族政权的元朝,嚣张跋扈,其政权必定是严苛无比.很多人更是认为,元朝时候的百姓如同奴隶一般饱受压迫. 但朱元璋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元以宽仁失天下."这和 ...

  • UC头条:朱元璋说过元朝失天下, 失在太宽 朱元璋为何有这种认识

    对朱元璋和元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看清楚,朱元璋可没说元朝以宽仁失天下,而是说"失在太宽" ...

  • 元朝以宽失天下?不是法律宽松,而是治理太混乱

    明太祖说"元以宽失天下",其实是个误会.这里的宽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宽厚意义上的宽,而是说法律不够严密,对违反社会秩序的事情的整治不够严苛,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都处于秩序比较混乱的状态 ...

  • 朱元璋童年受暴政之苦,全家大多被饿死,为何还说元朝“宽仁”?

    在不少人心中,蒙古铁骑动不动就屠城,因而元朝统治者一直给人留下残暴.穷兵赋武的印象. 可在明朝却有"元以宽仁失天下"的说法,说这句话的的竟然还是童年饱受元朝暴政之苦,全家好几口因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