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说谱| 让更多的宗亲看得到家谱
导 读
让更多的宗亲们看得到家谱,让更多的宗亲们读得懂家谱,我想应该是裘氏宗谱探究中提倡和追寻的目标。
在十三多万裘姓人群中,有幸接触到家谱的宗亲所占比例一定很小,象学东秘书长那样看过二十多地家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自己亲自参与过岳父母修家谱,我想到现在我也没机会接触到老谱。在各地微信群中看聊谈宗事,大多数年轻人甚至有好大一部分年长者也说没有与家谱谋面,家谱读者群之狭小由此可见一斑。崇仁,天台,新建是我们裘姓较大的聚居地,家谱卷数相对多一些,在古时,即便正规分发,也大都只有涉及本支本户的卷宗,获得全集谱牒者甚少。
所以当我看到中华裘氏宗亲联谊总会想要编纂《中华裘氏大辞典》时,一直期望自己能参与到“探索渊源,梳理世系,衔接宗支,整合谱牒”的这等好事。这件事要想做好,需要拥有丰富的史料,广泛阅读家谱原本,从中分析研究,考证辨识,得出合适结论。看得到家谱,读得懂家谱,则是一个关键环节。过去的传统做法,隔二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修好后,家谱署名登记领取。家谱类似于“秘密文件”,注重保管,忽视应用,留待下次再续编。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中国家谱文化研究专家徐建华先生表示,家谱“私藏不如公藏”,应当把它视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将家谱捐献到图书馆有利于其永久保存。在信息发达的现今环境中,各地各宗支或爱好收藏者,应该克服家谱密不外传的旧观念,改变家谱放在箱子里睡大觉的老状况。让新旧家谱公开亮相、充分展示,从而使家谱在人文、历史和族群、社会中发挥其传承姓氏文化的独特效用。我想,如果各地把珍藏的裘氏老谱都晒出来,许多世系、宗支关系就很容易弄清楚,许多历史谜团就可能得到破解。
近些年,重新续编谱牒的工序,大都在电脑上完成,编辑或付印的文本,一般以doc通常格式或PDF便携格式,保存在电脑、光盘或移动磁盘中。有的家谱只有传统纸质牒卷,没有现成的电脑储存文本。为方便交流、传阅,我们也可运用扫描、拍照、复制、转换等技术手段,以文字、图片或影像的格式,运用QQ、微信平台或电子邮箱,对外发布,以可以做成影印本保存。
研究家谱,从中获悉本宗支来龙去脉,弄清此宗支与彼宗支的关系,最好办法是通读整卷整套家谱,必要时还需阅读比较不同时期的诸多版本家谱。广览家谱,观其全貌,可以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弊端,有利于全面思索,妥善处置。在各个平台,发布、传送零星的谱页照片或截图,只能起到“打广告”、“刷存在”的作用,告诉他人:我们这有家谱。对于整体研读谱牒史料,作用非常有限。
从研究分析考虑,阅读家谱主要看卷本的谱序和关键祖宗的生平、传赞,以及迁徙、要事所涉及的文字。这些谱牒文字资料,往往直接或隐约表述了世系脉络和宗支关系。当然,只想查询某位祖宗的资料,免不了要阅读其本人名下的具体谱文了。
读得懂家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传统的老式家谱,阅读开本方式,跟现时书籍不同。其封面、封底,与现行书籍完全相反——要把封底视为封面,在左侧开卷,从左向右翻阅家谱。家谱页面文字,竖向编排,从右向左阅读。家谱中,世代分栏,上下栏依序展示。这些,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比较生疏,长者或会者,需要向他们传授基本常识。
至于谱本中的生僻字、文言文、老地名等等,也会妨碍宗亲阅读家谱。这个事要从两方面解决:一是重新编修家谱时,给予适当注解、标识、翻译或说明。二是宗亲们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对家谱的阅读能力。有条件的话,亦可考虑编制家谱解读版本,对上述难点、障碍统筹解决。比如,旧家谱年份是干支纪年,月日是农历。在解读版本中,年份可以公元、干纪、时代三种纪年一并使用。时代纪年是指旧时朝代名称、帝王名号、启元年序等,包括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华民国。用真正万年历(如易通万年历),可以逐年查对公历、农历日期,将这些数据记载到家谱中。年月日的新式表述,将为宗亲读家谱、敬祖宗,增添精准数据,获得真切感知。如,知道某祖宗生卒公元年月日,即能算出其享寿岁数,想象他距离我们多少年。若是仅有六十年一轮回的干支纪年,一般人难于辨析和推算。
我多么希望总会能根据各地的裘氏宗谱编辑制作出全国裘氏世系图。欢迎裘氏宗亲朋友们,支持、参加、协作、配合,期待《中华裘氏大辞典》早日问世。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