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风水揭秘(下)
1851年1月至1853年1月,短短两年时间,太平军打下半个中国,显示了不容小觑的战力。
而最后攻灭太平军,不靠八旗、淮军,不靠僧格林沁、左宗棠、李鸿章,靠的是曾国藩与他的湘军。
历史选择了曾国藩,风水造就了曾国藩。
2020年6月15日, 《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来到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村复证曾国藩风水。
以曾国藩为首的文化人,在内心世界里,不会容纳洪秀全这一欺师灭祖的所谓“农民革命领袖”。
面对洪秀全改造基督教义发起的起义,他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亮出“以卫吾道”的旗帜,奋起反抗,对起义军举起了刀枪。
曾国藩祖坟风水有刀枪吗?有。
曾国藩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度过的。在京师12年的仕宦生活中,曾国藩怀着对家乡的深沉依恋,曾三次赋诗抒怀,歌咏高嵋山。
高嵋山状貌独特,风景迷人,令人过目难忘。曾国藩反复咏赞的高嵋山,究竟有什么风水内涵呢?
高嵋山,现称刀面山,海拔446.8米。作为曾辅臣墓龙脉的右翼扈从,其山自九峰山来,一路向东,有如一面旗帜,刚毅锐立;又像一柄大刀,高举向前。
刀面山,形悠扬,体单薄,位在犁头嘴西南1公里处,绵亘10里,既是龙脉相向而行的白虎,又为曾辅臣墓重要的前砂。
刀面山连绵不断,其顶虽有旗形,但边直削,他山畏之而远离,脚少牵动之砂,故不为旗,是为刀。
张子微曰:“五十六名是衙刀,将军征战称雄豪,或镇边城授旌节,斩斫自由功业高。衙刀,应将军、武公、贵人之穴。”
蔡元定发挥曰:“衙刀二格,竖立者为吉,眠地者凶。逆水而刀面横者,当穴前,则吉。若顺水而过穴,则凶。有阔面者为刀,无阔面而尖长小者为枪,尖短小者为剑,又有小为箭,此其别也。”
刀面山随龙而出,停止竖立于曾辅臣墓西南坤位,隔开一圆峰,面向外卫侍一侧,是为吉砂。
曾国藩自幼从其父读书,21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27岁的曾国藩中进士,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时势造就了曾国藩。是他,凭一己之力,以一介书生统率湘军力挽狂澜,血腥镇压农民运动,扑灭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熊熊烈火。“包围天京”一战,统帅曾国藩与其三弟曾国荃克竟全功,湘军放肆烧、杀、淫、抢三昼夜,杀10余万人。
太平天国运动夭亡,与曾国藩有着直接关系。范文澜评曾国藩:“汉奸刽子手的一生。”陈天华:“恨的是曾国藩,只晓得替满人杀同胞。”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文人曾国藩,以其鲜明的个性,行“刽子手”之实,完成了书生建武勋的人生历程,个中缘由还得从风水上说起。
曾国藩其貌不扬,生成一对三角眼,似闭非闭,个性内向,有什么事情,常在心里悄算计,做事不露面,又做得绝,乡人叫他“闭眼蛇”。
“闭眼蛇”不稀奇,若配以风水神器,就得刮目相看了。
作为曾辅臣墓重要的前砂,刀面山高秀挺拔,随水东行,前有拦截,横而当穴,为衙刀,应将军、武公、贵人之穴。又杀气腾腾,主为将帅之刀,斩斫自由。
《雪心赋》曰:“坐山秀丽,杀刀化作衙刀。”
衙刀,反映了刀面山的某些特征,但还没有概括出其全貌。刀面山的精髓是什么呢?
别于一般之刀,刀面山起始,有山南向连出,独作支撑,专为底部刀座,故刀面山又是一把座刀。既含常相使用的衙刀杀伐之气,又具架在一侧,悬在半空,轻易不用的座刀神韵。
张子微云:“座刀,拔地卓立,元戎所用,武臣方面,四夷震恐,圆扁别之,枪刀殊种。”
蔡元定发挥曰:“座刀谓卓顿,座前大刀也,惟大将有之,然习武艺无所用,故专主武臣之当方面也,威震夷狄,功著鼎彝之象,圆者为枪,扁者为刀,故又从而分别之矣。”
座前大刀,元戎宝器,赖之征战攻伐,不可离也。难怪乎曾国藩爱不释怀,念念不忘。
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建于青山绿水之间,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农田,藏风聚气。
屋场背后,高嵋山、官帽山蜿蜒而来,左有虎形山,右有凤形山,前有团山,犁头咀河蜿蜒弯曲,环抱有情。风水师见之,无不啧啧称奇,咸赞其为理想的风水宝地。
高嵋山,现称刀面山。风水上,这是一把座刀——元戎宝器,座前大刀。
威仪远摄、耀武于外的刀面山,一不小心就会伤及自身。这又是一般人所没有想到的。
《葬书》曰:“形如仰刀,凶祸伏逃。”
对于曾辅臣猛虎跳涧地而言,有水拦截,刀面山作前砂,为将帅之衙刀,但山脚下的白玉堂则不然,刀面山分明是举于背后的仰刀。
早在曾家迁居白玉堂600多年前,张子微、蔡元定就在《玉髓真经》一书中毫无保留地将刀山利弊清楚地告诉了世人。
蔡元定发挥曰:“逆水而刀面横者,当穴前,则吉。若顺水而过穴,则凶。”
刀山顺水过穴,已为凶砂,何况作父母山乎?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刀面山为祖作龙身的白玉堂,乃是一座凶宅,势必伤人自伤,难逃其祸。这正是为曾氏及芸芸众生所忽略了的。
白玉堂西北紧邻一山包,山包滚圆,乡人称之为“官帽山”。与乡人的美好寓意有所区别,风水上,那是一颗头颅。
刀起头落。头颅山的一幕,白玉堂建后半个世纪在现实当中显现。
三河镇一役,曾国藩甚为看重的胞弟曾国华顿成无头之鬼。于翘首等待中迎回曾国华无头尸身归葬故里,曾氏族人无不感到心痛欲绝。
于刀面山下右砂兴建的白玉堂,虽有效避开刀锋所向之凶险,但根未除,祸难免。偏侧而建,缓趋之以图得水,并大力扩建,对于刀祸的耐受力自然会好一些。又为趋吉避凶之举,不属无理。
武星强悍,近傍而伤身,其凌厉多兑现在相互关系上,这是风水的特性使然。刀横而当穴,为吉贵之砂;用之作龙身,则难免害己。
既杀人如麻亦不免被杀,刀面山馈赠曾氏白玉堂、犁头嘴阴阳二宅的,是大醇小疵。阳宅有欠,不损九峰山两处阴宅大穴明皓光辉。
打碎牙齿和血吞!曾家以大丈夫之气概,隐忍独对白玉堂之殇。
湘军之所以打败太平军,曾国藩之所以攻灭洪秀全,与公相地金船出峡之形固然有关,但根本还在于将帅之地猛虎跳涧起作用。
刀面山末端折向东北,刀锋所指,似为白玉堂或断头山,实又不是。其最终目标与曾辅臣墓猛虎跳涧相一致,在于当面的雨大岭——半璜。
延伸之,包括前面涓水沿岸所有可及之砂,统属其范畴。两脉携手,曾辅臣墓有这个实力。
双龙抢珠。天子坪上,犁头嘴、刀面山两条生动的龙脉,西起九峰山,连绵起伏,结伴而行,会聚于神冲之西。
从大的方面看,褒忠南下、九峰东出的争珠之龙尽结,得到了南岳西北众砂的有力策应,雪峰山脉与衡山山脉在此合流、回归。这种回归,既有回龙顾祖式的虔诚,又借力发力,面东北开辟了一个局面,铸造新辉煌。回环旋转使这里呈现出巨大的生气,曾氏祖茔居中,捭阖自如,空间广大。
造物主真是神奇无比。九峰山两穴血脉相连,涓水河东出南下,成就了犁头嘴猛虎跳涧;再蜿蜒东南,突然北上,为大西冲水桐坨金船出峡玉带。
改道后的涓水河,隔开了鼓山和扯旗山,适时区分了南岳之脉与雪峰山脉。
在这里,南岳接应之低山丘陵,散而不断,漫而不僵,静观西部上演的抢珠大戏,最后时刻表现出当仁不让的堂皇气派。旗鼓峡,在水口给九峰山龙脉画上最后的句号。其出现的位置与高低、大小,恰当而不造次。九峰山龙脉大结,至此停步不前,把自己准确定位在一定的范围——涓水河西,绝不越位。
刀面山5公里跃进,是那样的洒脱。与东部混沌的朝应之山相比,涓水河西透着一股清新亮丽的气息。欠缺南岳之脉众砂的烦浊,无以显示九峰山脉的清奇;没有散漫之砂的接续,毓秀之脉将失去广阔的前程。入世为龙脉所必须,出世才是结果。这使得具圣人、完人之称的曾氏有了立世的绝对高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平洋中崛起,在挺进中并肩,在乱世中称雄,如风水预示的那样,经过大风大浪反复历练的曾氏兄弟,在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的乱世中,显露出大英雄的本色,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高高立起,文功武略,相得益彰,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带刀猛虎,金船出峡。有此造化,自然是无惧于争珠,尤其是面对出身芙蓉的对手。
花都芙蓉嶂,洪㳂三墓朱雀争珠,局面壮观,气势宏大。受争珠波及,是半个广州平原。几乎在同一时期,南岳西北20多公里的荷叶,也出现了一处具有同类气势、更为形象的争珠大局。
洪㳂三墓争珠之应,气象远大于曾氏二坟,芙蓉嶂狮、象之南数十里,大江横拦,珠江北部平原广大,足以容万马,其场面何止百里河山;曾氏抢珠之力,则强悍于洪氏,九峰山下,三脉竞出,如船似虎,直奔目标,志在必得。在曾氏的合力打击下,开帐中透、狮象把守下的洪氏禁穴最终溃败,一泻千里。
“朱雀争珠,所应皆凶。”此不独凶地有之,吉地亦有之。曾、洪同属争珠,但存本质区别:一为龙身所带,形同双龙抢珠;一为前砂排列,实为朱雀争珠。
曾、洪结局,是为争珠之应,既是人为,也是天意。
曾氏龙身所带,全副身心似为争珠而生,势雄力大;洪氏争珠局限于朱雀,所用之力不为全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争珠之性质迥异,力量对比悬殊。
“穷天下力,覆此金汤。”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所穷,首先是祖上龙脉赐予的贯串之力。龙身带出的双龙抢珠,应了湘军水陆齐进,钳形绞杀,曾国藩兄弟并肩战斗,同朝显贵。
更多曾国藩的风水奥秘,请看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二龙争珠》。
文丨竑缘・启瑞
图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