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篇)-期末冲刺丨2020高中政治期末专题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他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易混提示】要特别注意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试题中经常混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如: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等等。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联系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三、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必要性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重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怎么样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特别提醒:只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易犯“封闭主义”错误;不认同或不尊重本民族文化,易犯“民族虚无主义”错误。点拨:(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依然保持自己的特色。(2)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只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它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统一,而且首要的就是尊重本民族文化。(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是消除文化差异或实现文化趋同,而是尊重差异。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1.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易错提示】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只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称为主要途径、主要手段。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传播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面向大众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大众传媒的特点、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提醒] 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三、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态度1.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间政治交往与政治互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热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2.态度:①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要借助大众传媒等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④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⑤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也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易错提示】①传统建筑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二、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三、传统文化的影响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拓展: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②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漠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2.要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3.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与“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考点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二者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1)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决定因素)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在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助推器作用)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殊作用)拓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角度科技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交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发展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三、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性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第5课 文化创新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文化创新的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1)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考法提示】分清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根基、渊源(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3)文化创新的根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4)文化创新的渊源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易错提示】克服几种错误认识: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源、源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创作者的灵感。三、文化创新的作用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拓展升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易错提示】克服如下错误认识: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四、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易混提示】克服如下错误认识:繁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必须避免重复传统的东西;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动力。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原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做法:①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拓展: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易错提示】克服如下错误认识: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借鉴,加以吸收;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逐渐走向同一。三、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坚持正确方向: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拓展:全面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通过两个“一”、两个“两”把握文化创新的措施(1)两个“一”:一个主体,即人民群众;一条根本途径,即社会实践,且二者之间是统一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两个“两”:两条基本途径,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从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角度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