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奇案:女子嫁两任丈夫,最后被问斩,御史举一反三,揭露真相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5年),出自吴兴姚氏的姚天福颇有才干,深受中书令安童的欣赏,提拔他为监察御史,命其巡察地方纠察冤案。
至元十二年,姚天福巡至武平县,由于县令空缺,由县丞代为署理。这期间积压了许多陈年旧案未结。于是姚御史便在县廨(xie)整理案牍,挑出其中觉得有问题的卷宗重新审理。
其中一桩案子引起了姚御史的注意,他立刻命人招来县丞询问。原来这是一起发生在一年前的案子,县里有个叫韩氏的妇人前来报案,她说从娘家省亲归家时,发现丈夫张某死在床上。
图片来自网络
县里发生人命案,县丞不敢怠慢,于是让衙役带着仵作去勘验尸首。这仵作也近五十岁,干这行近二十年,可他反复勘验尸首几遍都没有发现伤痕,加上当时元廷整肃吏治,县丞担心这件案子久不能破,影响仕途只能潦草结案,于是将这件案子定为“盗贼入室劫财杀人”,让韩氏将丈夫尸首领回去安葬。
姚御史正是看到了卷宗上仵作的勘验与案件结词不一致,这才有了疑虑。他对县丞说道:“仵作勘验上说尸首没有伤痕,可你在结词上说是盗贼杀人,那么这盗贼是如何做到悄无痕迹杀人的?”
县丞支支吾吾半天说不上话,姚御史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让他将韩氏唤来衙门,想亲自复审。
一盏茶的功夫后,衙役回来禀告说是韩氏回了娘家,已经派人去找,需要再等半日。姚御史趁机询问了一些有关韩氏的情况,得知韩氏乃秀才之女,因其父与公公是至交好友,便从小指腹为婚,长大后的韩氏生的花容月貌,前来提亲的人不乏高门贵子,但是都被韩父以“小女已有婚约”拒绝。
韩氏只得顺从,嫁给了丈夫张某,张某长得其貌不扬,卖烧饼为生。夫妇二人虽然不般配,可是甚在生活过得殷实。
姚御史用过午膳有小酣的习惯,他正在县廨(xie)里酣睡时,衙役将他唤醒,说是韩氏已经在院外候着。
片刻之后,姚御史穿戴整齐来到前院,只见一位貌美的妇女,人淡如菊般站在一旁,姚御史暗赞一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韩氏屈膝见礼,姚御史让人给她搬了一张小马扎,然后说道:“本官乃监察御史姚天福,昨日见你丈夫的案卷,有些疑虑想找你帮我解惑。”
韩氏闻言,眼睛微红道:“妾身每当想起夫君遇害的画面就痛不欲生,大人尽管提问便是,妾身定当言无不尽。”
姚御史问道:“你丈夫平日里可有仇家 ?”韩氏摇头道:“不曾听闻谁与夫君有过节,他平日里待人和善,就是与我成亲多年也没有吵架过。”
姚御史继续问道:“张某平时身体如何?”韩氏用帕子擦着眼泪道:“夫君平日身体不算太好,他未足月而生,故先天有咳疾,时常半夜被咳嗽惊醒,看着他难受的样子,妾身很心疼。”说完又捂着帕子哭了起来。
姚御史劝慰韩氏几句便让她回去,他看着韩氏离去的背影,思忖道:“韩氏虽然哭得很伤心,却没有哀伤的感觉,直觉告诉我张某的死与韩氏脱不了干系。”可惜此案已经发生一年,尸首早已经下葬,况且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这件案子实在简单,简单的能让人一眼看出破绽。可就是没有办法找到关键证据。”姚御史心里想道。就目前掌握的证据,结案陈词的“入室杀人案”将会变成“张某因病死亡”,这样还是没能找出凶手,于是姚御史先搁置此案,先将其它积压的旧案处理完。
几天过后,姚御史突然招来县丞说道:“张某遇害一案,本官决定重新开棺勘验尸首。”县丞大惊,说道:“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先暂且不说朝廷是否应允,这张家人就会闹翻天,死者为大,我们这样惊扰死者也是不对的。”
姚御史劝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此案有诸多疑点,至今无法查明真相。只有开棺重新勘验尸首,才能找到线索,帮助张某伸张冤屈。我已经上书朝廷,等待回复后便可开棺。”
图片来自网络
开棺一事,不胫而走,张家人觉得此事伤了颜面,于是煽动亲族百来人在县衙外闹事,此前在武平县因其它罪名被判刑的家属也来闹事,让不明真相的村民也参与进来。
由于元廷立国之后,心怀宋室的人经常揭竿而起。县丞担心姚御史开棺会引起民愤,故而上书弹劾他。宰相阿合马,得知后,觉得此事会影响元廷安稳,故命令姚御史回京述职。
姚御史得知被调回京城后,只得摇头长叹。当他打点行礼要走时,县衙仵作找到了他,说道:“小的见大人来武平县这段日子,废寝忘食的办案子,我甚是钦佩,心中藏着一件事,今日说与大人听。”
姚御史惊愕问何事?仵作回答道:“虽然当年我反复勘验张某尸首,都没有发现身上有伤痕,可当张某的尸首停放一日后,他的尸首上出现了很多苍蝇!”
“这有何奇怪?”姚御史问道,“回大人的话,这苍蝇喜好血腥,但凡有血渍,它便会徘徊在其附近。”仵作解释道。
姚御史心中了然,既然张某身上有苍蝇徘徊,足可以证明张某身上的某处定然有外伤。只是隐藏的极好,并未被发现。仵作走后,姚御史独自坐在县廨(xie)里到天亮。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以后,他头也没回的走出县衙,上了马车离开了武平县,此时在街边阴暗处有,一个娇小的黑影注视着姚御史,当马车消失在大街上后,此人长吁一口气,消失在了原地。
武平县经此动乱后,引起了元廷的重视,在县里增加了驻守的兵丁,很快补缺了县令,将原来的县丞调往他处任职。
白驹过隙到了至元二十年癸未(公元1384年),此时的武平县令叫丁钦,他家资殷实,受庇荫补缺,实授武平县令。于是,他带着新婚妻子共同赴任。
这一日,县衙外的鸣冤鼓被人敲响,敲鼓之人叫刘义,他状告嫂嫂与他人私通,并伙同奸夫杀害哥哥刘成。
接到状纸后的丁钦,立刻让捕头赵虎带着仵作去勘验刘成的尸首。当仵作反复勘验后,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赵虎遂问道:“你因何故惊慌?”
仵作语无伦次的说道:“他又出现了,他又出现了。”待仵作冷静下来之后,仵作才把十年前张某被害一案说了出来。赵虎是一年前来到武平县做捕头的,他听闻后也觉得奇怪,说道:“竟然如此巧合?这刘成身上也没有发生伤痕?那么他是如何被害的呢?”
赵虎带着疑问回到县衙,将仵作的勘验交给丁钦。后者看后也觉得奇怪,于是让人将刘成的妻子王氏传唤到县衙审问,片刻过后,王氏被带到大堂,她还未等丁钦问话,哭着说道:“妾身是冤枉的,请大人替我做主。”
丁钦问道:“刘义告你私通奸夫,谋害亲夫,你可认罪?”王氏一口咬定是被诬陷,并且说刘义贪图哥哥财产才故意乱攀咬。
刘义兄弟共同经营一间布庄,弟弟负责进货,哥哥负责卖货。两兄弟配合默契,一间名不经传的布庄,不到几年就生意兴隆,日赚百金。
可是自打刘成娶了一位画舫卖艺女为妻后,两兄弟经常发生争执。原因是刘成的妻子王氏,竟然安排娘家人参与经营布庄,这些人不但好吃懒做,还吃里扒外,将客人介绍到竞争对手马氏布庄。更可气的是王氏并非完璧之身,她在画舫卖艺时就和一个叫马奎的人眉来眼去。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马奎便是马氏布庄的掌柜,自从刘氏兄弟共同经营布庄后,马氏布庄生意一落千丈。两家布庄经常为了抢生意发生争执,刘成知晓王氏是马奎的软肋,于是花重金让王氏从良,并娶她为妻,这是真心喜爱王氏或者想王氏来挤兑马奎,外人无从得知。
刘义曾经极力劝阻刘成娶王氏,但是刘成一意孤行,竟然红妆百里,广发请帖娶了王氏为妻,这件事在武平县家喻户晓。至此,兄弟之间有了隔阂,刘义嫌少回布庄。然后因王氏家人干涉布庄经营后,两兄弟彻底分家。
数月之后,刘成的管家告诉刘义,说是哥哥夜里突发疾病死了。刘义不相信,觉得刘成的死有蹊跷,便一纸诉状,将嫂嫂王氏和马奎告了。
丁钦见王氏和刘成在堂上争执,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谁的话。于是宣布退堂,择日再审。
刘成身死案是丁钦上任来第一件案子,没想到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刘成身上没有发现伤口,无从断定是他杀还是病死。这件案子一拖就是一个月,期间来了一份公文,说是新任辽东按察使要来武平县。丁钦得知后,饭吃不下,夜不能寐,整日唉声叹气。
这新任辽东按察使,刚毅正直,不畏强权,勇猛如虎。在做监察御史时曾经弹劾宰相阿合马的不法行径,被世祖皇帝(忽必烈)封为“巴尔思御史”(“巴尔思”蒙古语译为:老虎),这位“老虎御史”便是姚天福。
当宰相阿合马得知姚御史弹劾他之后,于是怀恨在心,趁世祖皇帝幸巡上郡时,派遣兵卒将姚御史捆绑,命人抄姚家,结果姚御史为官清廉,家徒四壁,只剩下几石大米(官员俸禄)。
姚御史虎啸鹰视,怒斥阿合马道:“宰相大人没有陛下的旨意就要杀御史?你是想造反吗?”阿合马被姚御史的浩然正气吓住了,亲自帮他解开绳索,并赔礼道歉,此事朝野上下人尽皆知。“姚老虎”的外号不胫而走。
这姚老虎突然要来武平县,让丁钦很紧张,担心因为刘成一案毁了大好前程。此时,一顶小轿停在县衙门外,门外值守的衙役见状,立刻上前去掀轿帘子。
片刻之后,美艳妇人从轿子中弯腰出来,衙役连忙向院内喊道:“夫人回府了。”此妇人,正是丁钦的妻子韩氏,她刚省亲归门。须臾,管家从内院出来,韩氏问道:“我离开的这几天,老爷有按时用膳吗?”
管家躬身说道:“回夫人的话,老爷最近用膳较少!”韩氏疑惑问为何?管家也说不出所以然,韩氏便径直去了书房找丈夫。
韩氏年方三十许,保养得当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韩氏在嫁给丁钦之前有一任丈夫,因其病故,两人无儿无女,韩氏便回了娘家,一年后与丁钦邂逅。丁钦初见韩氏便惊为天人,不顾韩氏的过去,执意要娶她。
丁钦是家中独子,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虽然性格胆小,可是脾气很固执,他一心想娶韩氏为妻,父母见劝说不动只好同意这门亲事。韩氏知道公婆不待见她,就怂恿丁钦去外地谋任官职。
丁父以为儿子想立业,就帮他谋了武平知县,于是丁钦兴高采烈带着韩氏赴任,韩氏听闻要来武平县,起初不愿意来,可是想到时隔多年,当年的事情早已被人淡忘,抱着这种侥幸,她便和丁钦回到武平县。
韩氏推开书房门,只见丁钦满脸胡渣,眼含血丝,韩氏惊愕说道:“老爷这是何故?”于是丁钦将刘成一案说了出来,然后说道:“这刘成并无外伤,可刘义咬定他是被王氏和马奎合谋害死,我到底该相信谁?”
韩氏见丈夫为了案子茶饭不思,非常心疼,她沉默了一会,突然说道:“老爷,你让仵作去勘验一下刘成的头颅上的囟门(头颅中最软的地方),我怀疑此处被钉了钉子。然后犯人涂抹痕迹,这才没让人发现。”
听完韩氏这一番话,他立刻让仵作招着韩氏的话去做。一炷香的功夫后,衙役来禀告果然在刘成的囟门处发现了一枚钉子。
图片来自网络
丁钦听罢立刻让人拘拿王氏和马奎,经过丁钦的反复审问,王氏和盘托出,对杀害刘成一事供认不讳,并指认马奎便是杀害刘成的凶手。
刘成死的那天夜里,他本该去外地进货,可是刘成改变行程,行走到半路便打道回府,此时正巧撞见马奎与王氏私会。
原来王氏被迫嫁给刘成以后,本想和马奎一刀两断。可是马奎却不同意,并让王氏到刘家做内线。至此,王氏便将刘家布庄最新的布料和花样透露给马奎,两人约在刘成外出时见面。
这一天,没想到刘成去而复返,撞破王氏和马奎约会。刘成并没有动怒,只是让马奎写下与王氏私通的供述,想借此要挟马奎,做完这些以后,便让他立刻。
马奎恶从胆边生,并没有离去,而是在刘家等到后半夜,趁刘成酣睡之际,用一根被烧得滚烫的钉子扎入刘成头顶,后者来不及求救在睡梦中就被伤害。
马奎让王氏找来一些蜂蜜糊在了伤口上,用来掩盖伤口,将刘成伪装成病故,可惜刘义并不这样认为,遂将两人告发,在一波三折下,刘成案终于真相大白。
最后,马奎犯“大逆”罪被判凌迟,王氏伙同奸夫害死本夫,罪大恶极,判了秋决。
很快刘成遇害案的卷宗到了姚天福手里,他发现这桩案子与十年前武平县张某被害案很相似。于是让丁钦亲自来一趟衙属,当面汇报有关刘成遇害的案情。
几日后,丁钦带着案卷前来找姚天福,两人寒暄之后,姚天福问了一些卷宗上的疑点,丁钦都一一回答,姚天福赞叹道:“丁大人才思敏捷,真让人佩服。”
丁钦没有隐瞒,如实说道:“回大人的话,其实洞察凶手犯案手法的是我的妻子,我不敢贪功。”
姚天福闻言顿时感到好奇,于是问道:“你的妻子真乃女诸葛也,不知她姓甚名谁?”于是丁钦将妻子的情况说了出来,“韩氏?你妻子与你是头婚吗?”姚天福冷不丁问道。
丁钦尴尬道:“韩氏是再婚,她的前任丈夫已经病故。”,“想必定是她了。”姚天福闻言起身继续说道:“其实你妻子的前任丈夫名叫张某,他并非病故,其死因至今不得而知。当年因种种原因无法断案,今日借刘成遇害案的东风,终于有望勘破这桩旧案。”
姚天福让丁钦暂时留在衙属,他亲自前往武平县衙,另一边,他人有司找到张某的下葬之地,起棺重新勘验尸首。
此刻,韩氏站在武平县大堂之上,姚天福笑道:“韩氏我该称呼你为丁夫人还是张夫人呢?阔别九年,我们又见面了,本官有话问你。”
韩氏长叹道:“大人称我为韩氏即可,大人请问。”姚天福点头道:“张某是否被你所杀?”
韩氏惨笑道:“大人明知故问,还用妾身说吗?”魏天福怒拍惊堂木道:“犯妇韩氏,休要装傻充愣,衙役正在打开张某的棺椁,他的死因很快便揭晓。届时,你想说都没机会了。”
韩氏这才知道,姚天福居然想开棺验尸,此时再也没人敢阻止“姚老虎”,他不仅是辽东按察使,更是令百姓信赖的“青天大老爷”,此刻武平县百姓聚集在县衙外,都是为了看姚天福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