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新市的传统习俗:祭祀朱泗与养蚕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古镇新市的传统习俗:祭祀朱泗与养蚕
作者:张明儿
治水英雄朱泗,生前为百姓做了大量好事,目前流传最广、史志记载的是治水。他兴修水利、开渠挖河,建成“西河口”千古防灾工程,消除旱涝,功绩卓越。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为他造了庙宇,形成定期的祭祀活动。后来,由于四方来祭的百姓太多,所以又为他造了两座庙宇,这便是新市历史上的三座永灵庙,分别俗称为:西庙、东庙和南庙。
百姓纪念这位治水英雄,这里所有的农事、蚕事都因为他的治水而呈现丰盛。所以,后来作为以桑为重要经济收入的本地蚕农,每年在养蚕的关键时间,都必须要进行往永灵庙进行“进香大祭”,祈丰祝盛,这是自古以来本地蚕农的习俗。
康熙辛末《仙潭文献》对新市历古以来的风俗进行了收集,在此书的“风俗志”里,有一“节令”项,描述到蚕事最为重要的农历四月时,把当年新市百姓祭祀朱泗与养蚕的风俗情形,按实记录了下来:
……立夏,三日后凡蚕家定稍叶者,任从采摘,以蚕三眠也。四月十四,永灵侯诞辰,东西两庙社盛,水陆作乐佑神,张灯三日。“小满”蚕功告成。有谚曰:“小满见新丝”。又云:“小满动三车:丝车油车水车”之句。
这里明确写出,百姓是在“蚕功告成”之时,进行祭祀永灵庙神。这里的“小满”节气,一般在农历的四月,这一天,成蚕进入“上山”期,这便是史志上所称“蚕功告成”。谚语说:“小满见新丝”是指“小满”的时候,蚕宝宝开始吐丝作茧了。虽然“小满”日子每年都会有变,而四月十四作为永灵庙神的诞辰,却是永不变期,所以,这一天就需要进行社祭,做些水上与陆上演出。一是感谢庙神对蚕事的佑助,二是期待蚕业丰收,这是符合百姓心理要求的。
对于新市蚕桑历史以及的相关物产,《仙潭志》上的记载还是比较详尽务实的。
说到“丝”一类物产:
大抵蚕丝之贡湖郡独良,而湖郡所出,本镇所得者独正,外上皆其次也。收丝盛时,呼为丝行。
这里就反映出本地的丝是属于“湖丝”范畴,且品质“独正”,丝质优良。
说到“桑”一类物产:
本土及西北两乡,所出最广。每清明后,蚕育群摘而聚于市衢以卖。早晚时价不同,俚谚云:仙难定叶价。又有“朝金暮土”之说,谓其贵贱起于忽焉之顷,不可预定也。鬻桑盛时,呼为叶行。
这里反映出本地的桑叶产量大,品质好,有繁盛的桑叶市场,有专门的“叶行”。
唐朝以前,本地农蚕之事祈神,一律全部往“西庙”进香,治水英雄朱泗被拜为“五谷神”。后来,随着佛教寺院的进入,就逐步出现往觉海寺烧香祈神。但朝廷对于永灵庙神朱泗的祭祀,从明朝开始,成为官祭的一种形式,这在《仙潭志》中明确写出:
每岁丁祭后,命县官躬诣,春东秋西,以次分祭。
上面所指“丁祭”为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是为祭祀孔子所设,称丁祭。“丁祭”之后,县官必须亲自往“永灵庙”,分春秋两季分别到“西庙”与“东庙”进行祭祀。
官祭活动的进行,对民风教化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所以,百姓纷纷仿效,烧香拜佛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清明是祭祀活动最为繁盛的一季,后来逐步形成“烧香市”形式,成为新市古镇对治水英雄独特的祭祀方式,也成为农事及蚕事“进香祈神”、每年定期常态化活动。
“烧香市”形式,说白了,是一次祈神与集市的综合民俗活动。后来它的内容是以蚕事为重点,主要是缘于本地蚕桑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人们通过对朱泗庙神的纪念与祭祀,来祈求蚕业丰收,所以,新市古镇“烧香市”名弛遐迩,几乎南至余杭、塘栖,北至乌镇、甚至江苏的平望一带。盛况空前,蔚为一绝。
大赛春社,景物繁华,士女杂沓,前后月余,近乡妇女无不入市,托以拈香祀蚕,盛极一时,而觉海寺、东岳庙为最闹。
这是清朝康熙《仙潭文献》中对新市古镇清明“烧香市”的记载,让我们似乎想象到当年新市清明街市的车水龙、熙熙攘攘的热闹景况。而清光绪的《新市镇再续志》中。作者费梧先生专门讲述了“烧香市”盛景:
每年清明后,四野乡人妇女至觉海寺烧香极闹:
乡人起愿说烧香,过了清明性渐狂。
姊妹东西多结伴,红裙绿袄闹新装。
这里虽然是指去“觉海寺”烧香,但烧香之风源自对朱泗的纪念,只是祭祀“平台”变化罢了,形式上与时俱进,百姓祭祀活动出自内心的自发形式,仍未间断。至于后来政府指导下的“新市蚕花庙会”,那是一种新市传统“烧香市”的演变形式,它的文化内涵仍是一种民俗的祭祀祈愿活动。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