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
除了几本教材、教参和教学参考资料外,我们的部分中小学教师几乎是不读书或少读书的,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一方面可能是我们部分教师自身的认识问题,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能够胜任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认为只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就可以了,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另一方面,由于繁重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开会、教研、培训、检查、考试、学生教育、接待家长或家访等各种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部分教师很少能够“挤出”更多的空闲时间来阅读。因此,读书对于部分中小学教师来说成了一种奢望。
那么,关于中小学教师是否需要读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认为的:“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部分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几年之后,个人成长的空间被压缩,个人的学科专业素养发展出现了“瓶颈”,教育事业也出现了一个短暂的迷茫阶段。那么,如何提高个人的学科专业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段精辟论述:“教师不深刻了解他所教的基础知识所属的那门科学,就谈不上教育素养。然而如何才能使每位教师不仅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了解本学科的渊源呢?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由此可见,读书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本能需求,是个人成长专业的重要路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中小学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志趣和求知愿望,他们的问题和质疑就越多,提问题提得越有头脑、越有趣、难度也越大。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促使我们教师去思索,去读书。”
随着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技巧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这样才能不断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那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呢?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认为:“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自于课本和教师。那么,我们中小学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和超越学生的步伐,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知道的东西必须是他在课上教授的东西的10倍、20倍。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对教材运用自如,才能在课堂上从大量事实中选取最本质的东西来加以说明。要是我知道的东西必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多20倍,我在课上表达的思想和语言就在学生不能察觉的情况下形成了。学生没有感觉到教师‘创作痛苦’,他们轻松接受材料。我注意的中心不再是自己的叙述,而是少年的思维;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他们,他们懂了还是没有懂;如果有必要,我就补充新的事实。教学的艺术不在于预先规定好课上的一切细节,而在于巧妙地,对学生来说是不知不觉地根据情况作出变化。”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集思广益,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懂得“择其精、释其妙”。中小学教师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备,显然是不可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最崇拜和最尊重的是那些博览群书、真才实学的教师,最欢迎的也是那些“新潮”的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爱戴你。
“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苏霍姆林斯基送给我们中小学教师的一句箴言。他还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所好学校,到处都应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呈现出一幅师生共读的温馨画卷;一名好老师,应该是书籍最忠实的“伴侣”,是阅读最积极的倡导者、执行者。
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读书是幸福的,教学是快乐的。在读书中,我们感悟到教育的真谛,领略到书籍世界的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我们体验到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实现着自己的幸福教育人生。
读书,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读书,也是一种教育的责任。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