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学期过半,科研人都还好吗?

不知不觉之中,本学期已经过半了。
本周,各中小学校基本上都在进行期中考试活动。这意味着,一个学期已经过半了,学校该检验一下半个学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各个中小学校都比较重视,各学科教师也都不敢掉以轻心,都在积极地备考之中。
在开学初,我们为科研人写了一篇文章《新学期,送给科研人的八句话》,真诚希望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新学期都有自己的新打算、新思路和新向往。那么,学期过半,我们的科研人做得怎么样了呢?我们不妨对照着这八句话,来看看科研人的行动吧!?
1.树立良好的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首先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这是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原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做研究工作”。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基于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研究方式,这也是属于我们中小学教师自己独特的“草根式”研究。
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问题司空见惯、俯拾皆是,这都可以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源泉”。“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缺憾的教学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就在我们的班级里,就在我们的社团或课程活动中。
学期过半,您树立良好的科研意识了吗?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的大多数教师科研意识越来越明显,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科研意识、问题意识,这是我们中小学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当然,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小学教师都能够树立良好的科研意识,让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服务。
2.开展一项科研课题
什么是“教育科研”?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经常这样对老师们说:“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他还说:“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
那么,就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而言,一般分为选题阶段、研究阶段和结项阶段等三个主要阶段,以一年为研究周期。我们认为,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一项研究课题用两三个月或一个学期是最佳的研究周期,而且是完全能够解决一个科研问题的。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可以真正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工作,把研究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结合起来,让研究落地生根,让科研开花结果。
学期过半,您的课题开展怎么样了?
前几天,我们对部分学校的课题进行中期走访活动,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课题情况进展良莠不齐:有的课题进展很顺利,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而有的课题似乎还没有开始研究呢!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学期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最佳时期,因为我们的科研都是行动研究,都是基于问题的研究。一个学期相对比较完整,有利于课题研究工作地开展。
我们希望,中小学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尽快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让科研真正落地生根。
3.读一两本书
就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读书是一种教育责任,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我们应该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读书,但我们每个学期还是可以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的。我们建议,本学期抽出一些零碎的时间,读一两本教育专著或者心理学著作。读书,会使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读书,会使我们永葆教育青春;读书,会使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学期过半,老师您读书了吗?
我们没有做具体的调查分析,不敢妄论中小学教师的总体读书情况。但我们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教师读书情况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读书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不读书或少读书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当然,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作过多评论。
我们希望,中小学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这不仅是丰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品位,而且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负责。
4.写一点东西
“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法国思想家罗兰道出了写作的真谛。作为中小学教师,平时动手写一点东西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我们每天都学习和生活在学校中,你的学生、你的课堂、你的班级、你的课程等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源泉”。只要你多观察、多思考、多研究,那么你写作的素材就会“汩汩流淌”。
当然,我们中小学教师写作的内容比较广泛,如读书笔记、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或者教育随笔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表达方式。我们认为,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记载,它必然伴随着观察、阅读和思考,与观察相偎,与阅读同行,与思考并存。学会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这是我们科研人应有的素养。
学期过半,您坚持写作了吗?
“言为心声”。我们已经有相当多的老师已经拿起笔来,经常性写一点感悟、反思、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比如,郑州市第26中学的李亚伟老师,原来很少写东西,而本学期开始一直坚持撰写“支教故事”,令人钦佩。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丰赢自己的人生体验,累并快乐着!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其中,写作是自己留下痕迹的最重要体现。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给我们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这些“痕迹”,今天已经成为我们中小学教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写作,我们有这样几点感悟:1.写作带动思考、观察、行动;2.写作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3.写作积累学术资料;4.写作促进专业成长;5.写作丰富我们教师的人生。
5.读懂您的学生
一个班级几十名孩子,是由一个个鲜活的、各具特色的生命体组成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行为,因此读懂每一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他的眼中,学生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光亮和别样的魅力。
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就要有区别的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始终以研究的心态来了解、认识和读懂这样一群孩子。因为只有读懂了孩子,才能读懂教育、读懂学科、读懂课堂。
学期过半,您读懂学生了吗?
认识孩子,读懂孩子,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我们提倡“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孩子学情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最近通过观课发现,我们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已经能够“基于学情”制定“学习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
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多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读懂孩子们的心理世界,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6.站好您的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备好课、上好课是我们中小学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地研究课堂、创新课堂,才能吸引孩子们喜欢自己的课堂。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一名好老师,她/他的课堂应该是孩子热爱学习的乐园,应该是孩子生命得以绽放的舞台,也应该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伊甸园”。站好自己的课堂,就是守护好自己圣洁的“灵魂”,就能够谱写好自己生命教育的新篇章。
学期过半,您站好自己的课堂了吗?
我们知道,新学期每个学校都有大批的新教师走上课堂,开始了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华丽转身”。前一段时间,我们听了部分新教师的课,发现不同教师的课堂是不一样的,有的成熟,有的生涩,还有个别教师的课堂“一团糟”。当然,也听了部分老教师的课,课堂情况总体上比年轻教师好一点,但也良莠不齐。
因此,我们希望,老师们要站好自己的课堂,这是立身之本。站好课堂,就是让课堂对学生充满了“磁力”,让孩子们喜欢听你的课。要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孩子们感到妙趣横生、如坐春风,达到师生共鸣、和谐共生。
7.让学生喜欢您的学科
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无论语文、数学、英语或者其它学科,能够让孩子喜欢上您的课、喜欢您所教的学科,这是一名教师莫大的幸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要让孩子喜欢您的学科,那么就需要您付出百倍地努力,就要您去钻研、探索和革新学科知识内容,提升您的学科教育素养。只有孩子喜欢您的学科,才会真正地走进课堂、走进课程,才会真正走进您的内心世界。
学期过半,学生喜欢您的学科吗?
在前一段时间的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死气沉沉。事实上,课堂是最能够反映学生对您所教学科的热爱程度。学生是最可爱的,是最透明的,当然也是最挑剔的,他们是否喜欢某一个老师或者学科,课堂上往往是无法掩饰的。
数学特级教师刘永宽说:“只有让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所任教的课,只有你的课能实实在在地吸引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数学。”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您的学科和您的课堂,这才是您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8.学会与家长沟通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显然,中小学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显然是徒劳的。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学校外来务工子女明显增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这亟待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显然不是一件简单和轻松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中小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学期过半,您学会与家长沟通了吗?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家庭和家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了。我们发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是学习上的沟通;而沟通的方式,更多的是网络的沟通。显然,这样的沟通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希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的沟通,还应包括心理沟通、情感沟通、生活沟通以及健康沟通等等。与此同时,除了网络沟通方式外,我们希望家访或者家长进校园也成为一种沟通的常态方式。当然,我们教师也要学会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和技巧,这有助于提高我们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教育水平。
结束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就是人学,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教育工作,就是要满足孩子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需要,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如今,学期已经过半了,我们科研人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美好时光里,我们科研人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科研人也能够做得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