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麻黄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麻黄汤。
【麻黄汤方】
方药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
【麻黄汤速记】
麻桂杏甘。
【麻黄汤方证】
太阳伤寒证。
【扩大运用范围】
运用麻黄汤,若是辨治太阳伤寒证,最好用麻黄汤原方用量比例;若是辨治风寒犯肺证,可依病变酌情调整麻黄与杏仁用量比例;若是辨治关节疼痛,可依病变酌情调整麻黄与桂枝用量比例;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辩证要点】
(1)以发热恶寒,头痛为基本要点。
(2)以口淡、不渴、无汗为审证要点
(3)以舌淡、苔薄白、脉浮为鉴别要点。
(4)可能有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5)发作或加重或缓解大多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之间。
(6)病变证机在表是卫闭营都;在里是肺气不得宣发、素降。以上6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2项,即可得出正确诊断结论,至于其他方面均为病变证机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只可作为辨证中的参考,而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即可用麻黄汤。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呼吸系统之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消化系统之习惯性便秘,隔肌痉挛等;泌尿系统之急性肾炎,慢性尿道炎等;神经、运动系统之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疼痛等;皮肤科之荨麻疹,风疹等;五官科之过敏性鼻炎,急性结膜炎,面部痤疮等;妇科之产后高热,急性乳腺炎等病证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治疗。
【煎服方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运用须知张仲景设麻黄汤用法,以水煎煮方药约35分钟,去滓,每次温服。然后根据病情决定服药方法:
①若1服病除,则止后服;
②若病重者,可缩短服药间隔,或加大用药剂量;③若病证表现有规律性或发作性,应在病证发作之前增加1次服药。
以水800~1000m1,漫泡30分大火烧开、改小火煎煮35分,每次服用150ml每日1剂,分3服。
【方药功用】
麻黄基本作用是宣发:麻黄于麻黄汤中可辦治营卫病证,于小青龙汤中可辨治肺病证,于半夏麻黄丸中可辨治心病证,于麻黄连赤小豆汤中可辨治肝胆病证,于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可辦治脾胃病证,于越婢汤中可辨治肺肾病证,于乌头汤中可辨治骨节筋脉病证,于麻黄升麻汤中可辨治肝脾大肠病证等。可见,运用麻黄辨治病证的基本点是宣散,温通,化饮,并不局限于营卫病变,更可辨治诸多脏腑杂病。
杏仁基本作用是润降:杏仁于麻黄汤中既可辨治营卫病变又可辨治肺寒病证,于麻杏石甘汤中可辦治肺热病证,于朴麻黄汤中可辨治肺寒热夹杂病证,于麻子仁丸中可辦治脾约病证,于茯苓杏仁甘草汤中可辨治心胸病证,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可辨治肝胆病证,于麻杏薏甘汤中可辨治肌肉筋脉骨节病证,于大黄虫丸中可辨治瘀血病证,于大陷胸丸中可辨治水结病证等。可见,运用杏仁辦治病证的基本点是降泄滑润,通利止逆,并不局限于营卫病变,更可辨治诸多脏腑杂病。
桂枝基本作用是温通:详见桂枝汤方证中。
炙甘草基本作用益气生津:详见桂枝汤方证中。
【方药分析】
药用个性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解肌发表,通达经气:既助麻黄散寒,又助麻黄温肺化饮。杏仁肃降肺气:辛助麻、桂解外,苦降泄肺气、与麻黄相用,以宣降肺气。甘草补益中气而生津,并调和诸药。。
【仲景麻黄汤基本方证】
1.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3.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4.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之。(46)
6.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7.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8.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9.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2)
10.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意,麻黄汤主之。(235)
【王付大师麻黄汤医案助读】
罗某,女,46岁。半年前出现面肌抽搐,渐渐加重,曾诊断为面肌神经炎,几经中西药治疗,可面肌仍然抽搐,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面肌抽搐,甚于中午,无汗,口淡不渴,舌质红,苔薄略黄,脉无变化。辨为风寒表实证,给予麻黄汤加味: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白附子10g,黄芪15g,防风10g,知母15g,炙甘草6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面肌抽搐减轻,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
根据面肌抽搐甚于中午辨病变部位在太阳,因无汗辨为表实证,口淡不渴辨病变证机是寒,舌红,苔薄黄辨为寒证夹郁热,以此选用麻黄汤发汗解表,通达经脉,开泄腠理,加防风祛风止痉,黄芪益气固表,白附子祛面风,化痰解痉,知母清泻郁热,兼益阴和筋。方药相互为用,以发汗通经,散寒祛风,益气清热功效。寒郁营卫,久而不解,阳气不得入而化热,则可演变为寒证夹郁热,根据病变证机有夹热,其治就要考虑选用清郁热药,这样既治本又求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