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坏了竟招来多种心脏病?怎么治疗才能解除心脏危机?
心脏是人体中最勤劳的器官,持续不断地为全身供血。要保证心脏正常发挥作用,就要把好它的大门——瓣膜。一旦大门坏了,将影响全身,引起相关疾病。如二尖瓣狭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浮肿、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还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最常见,患者会出现心慌。滞留的血液还容易在左心房凝结成团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漂移可导致栓塞,漂流到脑动脉可引起中风。
而二尖瓣关闭不全容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病菌在病变瓣膜部位滋生,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主动脉瓣狭窄可导致心肌缺氧、心绞痛,可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及晕厥等症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左心衰竭,还容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表现为长期发热;病菌“毁坏”瓣膜可出现心衰加重,严重者有生命危险。肺动脉瓣狭窄会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患者表现为腹胀、浮肿等。
什么治疗才是解除心脏危机的不二之选?
若患者感觉心脏相关部位出现细微震颤、心脏有杂音,并伴有活动耐力下降、咳嗽、不能平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要坐起、心悸、胸痛、晕厥等症状,或突发中风,应及时就诊治疗,否则在治疗上将会难度增大,通常被医院医生建议做心脏瓣膜修复术,就是把互相接触切边缘发生融合的心脏瓣膜,用手术刀切开,就可以了,它们的活动就自如了,狭窄也就解除了,可结果却未必能如愿。
68岁的高大爷在五年前就做过这个心脏瓣膜修复术,但是五年过去了,他的身体好像又回到了五年前,还是会乏力,心悸,胸闷,憋气,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不活动都难受。高大爷就在想,难道自己的手术白做了吗?怎么感觉身体到不如以前好了呢?不如以前禁得起摔打了。去医院一检查,他心都凉半截,因为检查报告显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轻-中度狭窄并中量反流,双房扩大,肺动脉扩张,肺动脉压增厚并三尖瓣中量反流。
他也是恨病,不打算再做手术了,于是,回来之后,就吃了很多药,华法林,地高辛,复方茶碱,输液的心脉隆,细辛脑氯化钠,头孢,呋塞米,等等,都用过,每天吃药吃的口干口苦,痰很多,大便便秘,小便服利尿剂,夜间也还有胸闷不能平躺的情况,脸和腿浮肿,得过脑栓塞,目前还有气管炎,肺功能也不好。一说起来,都是泪,浑身都是病。
为什么高大爷做了手术之后,还是没有好转?就是因为当初的手术,只是解决了反流的问题,但是,导致反流的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为心脏还是在超负荷的工作。所以,这一点是,就看出来了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最讲究的,就是辨证论治,整体治疗,不会把任何疾病单独的看成是一个个体,它们都是相连的。
广慈中医给高大爷的治疗方案,也是从心脏开始调理,用古法制作的丸剂和膏滋剂双管齐下,滋养心脏和身体,让他的身体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两个疗程之后,高大爷的胸闷状况就改善了很多,好像恢复到了没做手术之前的那种感觉,他打算接着用下去,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了这么大的好转,的确是给了高大爷很大的信心。
中医辨别标本而相机施治心脏瓣膜病,对于疗效常有决定性的影响
辨别标本,既是“治病必求于本”的需要,也为分析瓣膜病的轻重缓急,辨明本末主次,确定治疗步骤所必需。如从邪正两方来说,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发病先后来说则原发病、旧病为本,继发病、新病为标;从病变部位来说,则病在内为本,病在外为标。按照中医的恒动观,正确的治法必须是按照“标本相移”的客观情况,相机采取“先治其本”,或“先治其标”,或“标本兼治”的方法,才能药证相合,药到瓣膜病就解除。
调治要兼顾整体与局部,才能使瓣膜问题迎刃而解
中医强调一切从整体考虑,治病必求其本,必须考虑的就是整体的问题,而整体和局部又是辨证的统一,它们的关系的密切联系,但也有区别。局部受到整体的支配,只有整体协调了,局部症状才能一一得到改善。比如中医的四大证候:大实、大虚、大热、大寒,它们的矛盾都是相互对抗的,治疗难免针锋相对,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但除此以外的病证,它们的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的,治疗则采取协调整体为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整体的积极性,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扶正祛邪激活自愈力;同时又要针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只有兼顾了整体与局部,才能充分发挥协调人身整体这个共性的作用,同时又能改善心脏瓣膜局部这个特殊性的作用,进而使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