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142)张家弄
苏州的巷子有很多,如果说十全街、平江路是装点过的苏州模样,让人一见倾心,那么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子、小弄堂,大概就是古城姑苏“素颜”的模样。张家弄就是其中一条,这条几乎找不到旅游攻略的巷子,和苏州大多数小巷一样,即使样貌毫不起眼,但细细挖掘,每一条都有自己特别的故事。
双塔附近这条长173米的张家弄少有人知,若不是巷口挂着写有“张家弄”的路牌,很容易误以为这是一条不知名的支弄。张家弄的西边是香积弄,东出叶家弄,几经曲折,往南可以到十梓街。和很多苏州的街巷一样,张家弄原先并不叫这个名字。据清康熙《苏州府志》记载,这里在清代被称作积庆寺后巷。积庆寺在今天的孔付司巷严衙前一带,宋代开宝八年,有位姓盛的大户贡献出自家的住宅建了寺院,后来这所寺院被赐名为积庆寺。元朝末年遭毁,明朝进行了修复。清顺治十四年再度重修。清代至民国初期,积庆寺后巷是织绸机户的聚居地,因为张姓人家较多,所以就叫张家弄了。
既然张家弄曾名为积庆寺后巷,那一般有后必有前,积庆寺前巷又在哪里呢?答案在清康熙《苏州府志》里可以找到,因为记载中有这么一句话——“积庆寺前巷,今名严衙前”。
其实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苏州古城内陆名里直接有“衙门”字眼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严衙前、包衙前、谢衙前、韩衙庄、文衙弄、沈衙弄……一看就知道这些地方曾住过这几位姓氏的官员,其中最出名的大概算是严衙前了。
但有很多新苏州人,甚至很多90、00后的苏州本地人会说,并没有听说过严衙前呀。其实,生活在古城区的话,大家平时极有可能经过路过这儿,只是不知道这条路叫严衙前罢了,因为名字变了。
严衙前,就是现在十梓街望星桥至凤凰街的一段,80年代它和十梓街、天赐庄这三条相连的道路统一改名为十梓街,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十梓街中段还有一条小巷称为严衙弄。之所以叫严衙弄,是因为明代大学士严讷曾经住在这里。
这位严讷大学士,论名气肯定没有王鏊、申时行等人响,但在当时也是政府高官,更难能可贵的是史书上对他评价极高,说他“任人唯贤,破格超擢人才,吏治一新”。
严衙前有明代大学士居住过,而在张家弄,同样居住过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就是物理界泰斗、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
虽然李政道出生在上海,但李家祖籍苏州,根据档案记载,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的创建人之一,后来博习书院扩建为东吴大学,也就是现在苏州大学的前身。而年幼时的李政道就居住在张家弄5号。
苏州不仅是李政道祖辈的故乡,也是他曾经读书成长的地方。功成名就后的李政道,有一次重游苏州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如果天堂有苏州十分之一的美丽,那就很好了”。只是如今的张家弄内,已经寻不到李家当年的痕迹,也很少人有人知道,李政道曾在这里生活过。
从叶家弄拐进张家弄,巷口偏窄,人也不多,几乎不会有游客踏足,倒也让居民们乐个清静。但小巷绿化却不少,其实也未必是绿化多,只是因为巷子窄了,一样的绿化数量显得相对密集。不过这样也好,谁不愿意推开窗户,就见到满眼绿意呢!
往里走,巷子渐渐宽了一些,但也就是苏州城内最普通街巷的模样。偶尔碰到有个小伙子从居民楼里走出来,想询问关于这条巷子的历史,小伙子回答说,自己才搬来半年,选择这里只是因为地处古城核心,去哪里都方便,不远处的定慧寺巷、凤凰街美食又多,唯一的烦恼是停车难。这时,路过的老伯凑上来说,自己很早就搬到了张家弄,就是喜欢这里的闹中取静,即使儿女在其他地方准备了带电梯的新房子,自己也不愿意搬走。他说,无论巷子还是邻居,都是老的,小桥流水在身旁,吴侬软语在耳畔,这种老苏州的日子,是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
一条街巷,有没有历史故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可以为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主播:清风 南飞
摄影:晓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