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谿

​病在谿:

道解肾经,太溪穴,第三

太溪穴,出自

《灵枢九针十二原》

为十二经脉

肾经之原穴

五脏有疾

应出十二原

阴中之太阴,肾也

原出于太溪

唯有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

以太溪穴为,肾经五输穴之输穴

而以肾经之,水泉穴为原穴

太溪穴位于

内踝之后

跟骨之上

陷中者也

为腧

取穴:

以内踝

与根骨

之上的

凹陷处取穴

必须凹陷处取穴

以肾为坎卦主水

坎者,下陷为坎

下陷之处为

水聚之溪谷

故取陷中

观陷中二字

有坎卦之意

坎中陷也

贴内踝骨而下针

因为肾气走骨膜

实际上

贴骨而下针之处

刚好是凹陷之处

用手摸摸

拇指仔细

探寻一下

感觉指下

动脉搏动

道医一绝:

道解肾经

太溪穴第三X

内经三部九侯

足部三处侯脉

下部天,足厥阴也;

下部地,足少阴也;

下部人,足太阴也

太溪穴为三部九侯之一

太溪在三部九侯脉法里

可以侯肾与肾经的疾病

北方黑色

入通于肾

开窍于二阴

藏精在肾

故病在溪

其味咸

其类水

藏精在肾

故病在溪

此溪为太溪

可于太溪脉

侯肾之病患

山渎无所通者

溪一般都是指

山里的小水流

不与江河相通

太者即大

太溪即为

山谷之间

的大水流

肉之,大会为谷

肉之,小会为溪

在身体指

肢体筋骨

肌肉之间

相互接触

之罅隙、缝隙

或凹陷的部位

大缝处

称谷或大谷

较小凹陷处

称溪或小溪

太溪为原

原穴为

元气通行

注入经脉

的穴位

元气由此穴

注入于经脉

转变为

经脉往来

之经气

经气于

经脉中

上下升降

往来运动

推动脏腑

产生生理功能

肾者,精之处也,主蛰

此穴

五行为土

土主归藏

肾主蜇藏

全奈脾土

所主万物

归藏之德

此穴以主

藏精为主

有形之精

皆藏于土

然谷藏,龙雷相火

太溪藏,北方阴精

但太溪为

肾之原穴

通坎肾所藏

先天之真元

元气由此穴

进入化裁元阴元阳

而具化育生发之德

左右二肾

左肾主藏,元阴肾精

右肾主藏,元阳肾气

左脉口尺部之盛衰虚实可侯

左侧太溪穴,所藏阴精;

右脉口尺部之盛衰虚实可侯

右侧太溪穴,所藏阳气

内经三部九侯

太溪即为

足部侯地、

侯肾虚实

之处

侯脉之处,皆为本经

气血汇集,充实之处

太溪即为

肾经原穴

而肾主藏

元阴元阳

元精元气

是为一身

阴阳根蒂

太溪原穴

尤其紧要

心即如悬

病本干肾

太溪绝

死不治

腹满溏泻

肠鸣反下

太溪绝

死不治

古代针灸书:

“男女病,太溪脉绝,死不治”

太溪脉绝者

肾中

元阴元阳

枯涸

元气尽矣

(右肾元阳,左肾元阴啊)

这个问题

一直没有

对外宣讲

今天即给

送个福利

肾主藏

阳气

白昼走表

东升西降

由西入而

藏于大地

故西方为

阳藏之地

人体右为西

阳气藏于

大地坤土

而太溪穴

在肾经上

五行为土

故为阳气

内藏之地

阴气

夜晚走表

西升东入

入则藏之于东方

东方为人身之左

故左侧肾藏阴气

人体左右

天地东西

在脉法里

侯脉口尺部,有根无根

有根者吉,久病无妨;

无根者凶,新病犹危

有根者脉口尺部

脉沉而,充实柔缓

沉者,为肾本,主蛰藏

尺脉,沉而充实,为佳侯

无根者

尺部脉微细欲绝

或者,沉弱近无

脉口尺部无根

可以得知,太溪脉

所藏经气,亦不足

当然也可以

太溪穴处诊断

但,太溪脉不若

足部冲阳脉明显

细按冥心

体会方得

太溪穴的深处

气血搏动之处

也与此处为

土主伏藏

有关

肾本主藏

一如脉口

尺部脉沉

此穴不藏

左侧则会

肾经阴虚

不能制约

上焦心火

心火炎上

其脉细数

或者

左脉口尺弱

而寸部二盛

大人迎两倍

右侧则会

肾中所藏

元阳上越

火不归元

寸浮有余

尺部沉弱

太溪为肾经原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

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

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十二经脉、365穴之经气

皆秉受于,十二经原穴之原气

十二经脉

原气来源于

腹部下丹田

所藏之元气

这个元气

藏于腹部

《周易》:坤为腹

在我们身体五脏里

坤卦为任脉与脾土

《难经·八难》:

所谓生气之原

十二经之根本

肾间动气

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原

一名

守邪之神

肾间动气

道家之

下丹田

内藏元精

元精气化

而为元气

元气于

下丹田

一分为二

元阴元阳

元阴,藏之于左肾

元阳,藏之于右肾

元阴与元阳

是一身阴阳

十二经脉

之本源

五脏原穴五行

皆为土

因有二:

一为

脾土位中

而生四方

土为万物之母

有形五脏皆是

脾土之气化生

五脏为阴

阴气皆来自天地初分时

“浊阴下降为地“之地气

二为土主藏

一身之元气

皆藏于坤土

十二经脉

原穴也为土

太溪临床功效:

滋补肾阴,

温肾强腰,

补益肾气,

纳气平喘,

调理冲任

左肾主藏

元阴肾精

肾受五脏

之精而藏

生殖繁衍

滋养五脏

固涩,阴精津液

制约,大小二便

肾阴之功,皆在,左太溪

右肾主藏

元阳肾气

元阳主温煦五脏

推动脏腑的功能

又能出于膀胱经

为六腑之阳

而主表

实为一身

阳气根蒂

肾阳之功,皆在右太溪

所以

左右太溪可补

肾阴肾阳之虚

临床主治病症

非常广泛

肾阴不足

阴虚生内热

左太溪穴

有六味地黄丸之作用

滋阴清热

治疗

肾阴不足:

腰膝酸软、

手足心热、

心烦失眠、

咽干口燥、

虚火虚热

导致的,咽喉肿痛

肾阴不足,虚热伤及阴津

容易导致,肾虚消渴

小便,尿频短赤而涩痛

或者

肾阴不足

不能滋补

肝木之阴

肝肾阴虚,而相火内扰

导致梦遗,或阳强早泄

也可以,取太溪,而治疗

阴虚生内热,脉多细数;

阴虚而阳浮

脉多寸脉浮

尺部肾位细弱

皆可取太溪穴

(问:阴虚灸,还是按摩,还是针)

以太溪,补肾阴,针刺按摩,皆可以

或者以,热毛巾外敷

肾阴不足

不可妄用灸法

本身肾阴不足

下肢足心发热

若灸适得其反

但以温热毛巾

浸温热水外敷

可以引火下行

温补肾阳

可以温灸

对于滋阴

足部肾经

很多穴位

都有这个功能

比如涌泉、然谷、

太溪、照海、复溜

分析

古往今来

穴位功效

以上穴位

都可治疗

咽喉肿痛、失眠、

虚火虚热、

口渴消渴、

或者

足跟疼痛、

下肢痿软无力、

肺部咳喘

临床取穴

也不可能

每一个

都用到

其中必有一个是最为

合拍合其脉证病因的

那么这些穴位

同中是否存异

从何角度抓住

每一个穴位的

主治核心要点

(我认为:

涌泉对肝

然谷对心

太溪

所有

的阴虚

皆可治)

肾经为水

亦分五行

比如自然界

古人把水分为

青水、赤水、黄水、黑水、弱水

(何为弱水)

昆仑神山,山之下

绕山之水,为弱水

六十甲子纳音

也有五行之水:

大溪水、

天河水、

涧下水、

大海水、

井泉水

(何时下针太溪穴好?)

一般酉时,最好是,甲己之日癸酉时

太溪穴位于

内踝尖之内

足跟骨之上下陷处

古代

内踝,称为,内昆仑

外踝,称为,外昆仑

太溪穴,即就是

昆仑神山之下的水

昆仑之巅的,虚空仙境

有西王母的,太渊瑶池

是为

西方金水,金生肾水

这个肾水即太溪之水

太溪穴位于

内昆仑之下

是为水之原穴

太溪之水

的确来自

昆仑山巅之

太渊瑶池之水

昆仑山

丹水色黄

饮之不死

为不死水

另外还有

不死药、不死树

黄色丹水,是否,太溪属土,之黄水

饮之不死,是否,肾中所藏,之元精

元精可生元气

道家炼精化气

道医一绝:

道解,肾经

太溪穴第三

肾经的五输穴

就是五行之水

涌泉之水

与肝木相关

可补肝肾之阴

谷水心火有关

可补心肾之阴

太溪之水

为土中水

为五脏之元阴

化生滋养万物

复溜之水为金

为肺金之水

可以补养

肺肾阴虚

这样去应用

这几个穴位

滋养清热

即就不会

无从下手

取穴

肝肾阴虚

阴虚阳亢动风

容易导致头顶

胀痛眩晕、

急躁易怒、

耳鸣面赤

传统

医家多以太溪配伍

太冲、风池、百会

滋补肝肾

平肝熄风

疗效确切

阴虚火旺之耳鸣、耳聋

可以太溪合听会、阳池

(或外关、阳谷)同用

以太溪,滋阴降火

以听会、阳池升发

清阳之气上走耳窍

肾阴亏虚导致

虚火上炎牙痛

可取太溪

配大杼

同用

肾虚

牙根松动

牙软不坚

也可用之

肾主骨

齿为骨之余

故取太溪

补肾固齿

骨会大杼

大杼为,膀胱经穴位

与肾又,互为表里

二穴配伍

可以治疗

肾虚骨病

腰部骨病

加配肾俞

腰为肾之府

肾主藏精

而生骨髓

脑为髓海

肾精不足

容易

骨髓、脊髓、脑髓

空虚

骨髓空虚,容易导致

下肢骨痿,下肢痿软无力

腰膝酸软,如踩云端

脊髓不足

腰脊无力

俯仰不利

可取太溪

配绝骨、肾俞

强筋健骨

脑髓不足

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精神萎靡、

健忘痴呆、

懈怠喜卧

可取太溪配

大杼、风池、

风府、百会

等同用

以补肾

化生骨髓

充养髓海

之不足

取风府、百会者,

“脑为髓之海,

其输

上在其盖,

下在风府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最好配合,填补肾精之药服之,

比如左归丸、虎潜丸

五脏之精,皆上注于目

肾脏之精,上注于眼瞳

肾精不足

眼目干涩模糊

可取

太溪太冲

肝肾原穴

滋补肝肾精血

配伍膀胱经之

睛明、胆经之

瞳子髎

引精血

上注于目

从而达到治疗眼疾的疗效

亦可配伍

明目地黄丸同用

脉口盛于人迎可取

肾阳不足

多培补

右太溪

为主

肾阳亏虚则容易

腰膝不温或冷痛

手足四肢逆冷

可取太溪穴

温肾壮阳

《灵枢官针》:

中寒厥,取踝后少阴也

踝后

少阴为,太溪穴,

太溪为,水中土穴,

土主四肢,右太溪内藏元阳,

取之可温肾阳而暖四肢厥冷,

以灸为佳;

肾阳不足

而导致

两腰肾俞部位

或发凉或冷痛

可以太溪配伍

委中、肾俞穴

同用;

由于肾阳不足

而至腰脊疼痛

或者肾阳素虚

复感

严冬寒邪

内舍于肾

肾足少阴之脉

起于小趾之下

邪走足心

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

络膀胱

寒邪入肾,循经上入腰脊

凝于脊柱,导致肾痹:

肾痹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

同时表现

畏寒怕冷

腰脊僵硬

而乏柔和

则可以太溪配伍:

命门、阳谷、后溪

等同用以温肾散寒

肾阳不足

容易导致

阳痿早泄

配伍肾俞、命门同用

右肾亦藏肾气,肾气亏虚

容易导致小便清长、频数

可以太溪

配伍、肾俞、

气海、膀胱俞同用

肾气亦主纳气

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可以太溪配伍

气海、肺俞同用

气海

为道家,下丹田

为肾中,元气海

修炼家

气沉丹田

气归元海

先后天之

气机相交

”真人之,息以踵“

太溪正好位于足踵

太溪又为肾经原穴

故可纳气,而平喘

另外

太溪又主

咳嗽气逆

肾咳,刺足太溪

太溪为肾经原穴

内藏,元阴元阳

元者生气之原也

元阳主万物资始

元阴主万物资生

肾主

生殖繁衍

故太溪穴

可以用于

胎产不孕、

男子精冷

精弱死精

以太溪

即属于肾水

又五行为土

土者,万物之母,

妊娠者,母也,

土为坤卦

又主腹部,

而腹部正即是

胎产孕育之地

传统理论

肾藏先天,脾主后天

太溪一穴,二者兼有

是为胎产不孕之首选穴

又主妇人月经不调

肾虚闭经或者带下

妇人月经,古称经水

经水之周期与月相关

一月一行

而月者

水之精

周易里

坎为月

坎为血卦

故肾之原穴太溪

与妇人月经相关

带下者,亦水湿之类

肾主水

土主湿

太溪水中土

故也可主

带下之病

《灵枢厥病》

厥心痛,痛如针刺,

其心心痛甚者,

脾心痛也,

取之,然谷、太溪

然谷为,肾经火穴,

太溪为,肾经土穴,

火与心相关,土与脾相关,

故取,然谷、太溪治疗

按此取穴,必有,脉口二盛

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

肾结石

急性发作,之绞痛

亦可单取,太溪穴

根据医家

应用经验

疗效肯定

肾中石淋,有医家配伍

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治疗

可以排出

部分结石

从配伍上看

也比较合理

另外古代

医家经验

太溪透昆仑

或者

配伍昆仑穴

可以通经活络

治疗足跟疼痛

肾经之中,主足跟疼痛者

有三穴:涌泉、然谷、太溪

(0)

相关推荐

  • 巜六味地黄丸》身家大揭密!(值得每个人收藏)

    说起六味地黄丸,我觉得社会上用的都泛滥了,似乎人人都会用.一说肾虚,不辨阴阳寒热都买六味地黄丸:一说能治糖尿病,不管虚实寒热就服六味地黄丸:一说能长寿,不分体质好坏就服六味地黄丸.   更有甚者,我经 ...

  • 五行略论

    戴氏心意拳之五行略论        五行名称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常之形气也.五常,内外有别:内有五脏,外有五官.       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心属火,肝属木 ...

  •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师都在用,建议收藏备用! 1.子宫肌瘤--"最怕"--宫瘤消颗粒 2.口疮--"最怕"--知柏地黄丸 3.颈椎病--&q ...

  • 治疗颈腰椎病,这儿有一味特效药,效果显而易见

    导读:小编跟师时,师父就用血竭治疗颈腰椎病,效果确实显而易见.王老师总结的识别好血竭的三个特点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很受用. 血竭是治颈椎和腰椎病的特效药 中医传统是医药不分家,历来精于医者必精于药.知医 ...

  • 植物神经紊乱中医叫什么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气血亏虚,情志内伤,肝气抑郁,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调,升降失司,脾失健运,生化健运不足,渐进气血亏虚,心神失主,痰瘀内阻,胆虚决断失职,气郁化火,久则伤心,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 ...

  • 一药降一病,10种常见病“首选”中成药,...

    一药降一病,10种常见病"首选"中成药,大夫都在偷偷用   1.感冒中暑--"首选"--清暑益气丸 药理: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 ...

  • 5种“药”,过期也不要扔,兑水浇花,保花不生“虫和病”

    今日导读:5种"过期药"不要扔,兑水浇花,保花不生"虫和病"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养花,家里摆上几盆花,不但能美化居室,还能净化空气,养花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多多 ...

  • 一病一药,8种常见病,经常用的中成药,便...

    一病一药,8种常见病,经常用的中成药,便宜还管用,收藏起来,有备无患. 1.慢性胃炎--经常用--胃康灵胶囊 药理: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 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反 ...

  • ​后“背” 在“诉说”你的“病”,你知道吗?

    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背部健康与否,往往直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 ...

  • 心静,人不病!张仲景用于“静心”的方子,专治烦躁不安,请欣赏【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 ...

  • 灵素之问 | 六经病欲解时的唯一价值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19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太阳病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