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数据脱盲”需提防滥用“线上技术”
解锁老年人智能技术需多手准备
为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信息社会,教育部将联合相关部门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服务,到2022年底,拟推介“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100个、优质教育培训项目200个、优质课程资源500门,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聚焦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助力老年人享受智慧生活。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行业对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重视,手机终端的便利性让数据搜集成为了现实。不管是我们的健康码、行程码,还是银行、保险APP,几乎都是通过智能手机来实现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各行各业与智能手机的深度绑定,以至于没有智能手机几乎无法出行。甚至出现手机实名认证大于身份认证、使用手机支付拒绝现钞的现象,这种现象显然影响了民众正常生活和合法权益,已经触犯了身份证明、印钞等国家权威了。
大数据下的智慧生活确确实实又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便利,公众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大数据下便捷的智慧生活。但是这种智慧生活引起的快速变化确确实实对相当多的老人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大数据下的智慧生活让很多老人变成了"数据文盲"。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及时进行"数据扫盲"是非常必要的,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优质课程500本确实不容易。但是根据历年在课堂上教育"缺课"学生的经验来看,我们非常担心教育主管部门会采用"智能化"的"线上"教学方式对老人们进行"数据扫盲"。
每次上课本人都会提醒"缺课"的同学不要旷课,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人履行了教书育人的职责,浑不在意"缺课"同学的缺失。
同时我们也非常担心我们"用心良苦"地为了解决老人们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使用智能技术的线上课程,根本就无法通过智能终端传送到不会使用智能终端的老人那里去。这种现象就像本人教育课堂上缺课的学生一样效果寥寥。
要想让所有的老人都享受到智慧生活,靠线上教育显然是做不到的,这需要各行各业的线下指导或者教育部门组织老人们集中起来进行线下学习。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当下"数据扫盲"的难度可能会比过去"文字扫盲"更大,一定要有相当数量老人无法实现"数据脱盲"的心理准备。过去文盲脱不了不太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但是现在大数据下如果无法"数据脱盲"可能会在出行、购物、保险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麻烦,可谓是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生活。各行各业在享受大数据的"福利"的时候,需要承担大数据带来的社会责任,需要保证那些无法"数据脱盲"的老人在出行、购物等方面能够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才是。更要提防一些行业、企业为了利用大数据的效率而歧视那些老人、拒绝为老人服务的现象。毕竟大数据最终是为了让"所有人"享受便利的智慧生活,而非是让"所有人"提供大数据让"企业"更便利地赚钱。
如果分清大数据下"人"和"企业"之间的主次,我想"数据扫盲"应该进行得非常顺畅。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