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迪克:【我外公,我家唯一的志愿军老兵的家国记忆(一)】

我老家,山东莱阳大夼乡朱城泊村,外公丛瑞庆,山东海阳从氏家族支脉(至今海阳政协领导班子都永久性保留一名丛姓家族负责外内外丛姓家族成员的统战工作),原匈奴人金日磾后人(金日磾躲避霍光专政时的权斗而辞官隐居,举家改姓丛),海阳丛姓以天资聪敏、读书用功,身体强壮著称,多在奋战于体育和学术界(如我母亲的妹妹丛学娣)。

外公是我们家唯一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成员。

外公祖祖辈辈做木匠,其父曾在东北给旅居日本人做木匠,说日本人很有礼貌和客气,张大帅的威望很高,日本人也都很客气很和气,张小帅差些,918后他回到了关内(日本人的态度变蛮横了)。

外公也跟着做木匠,生活水平比一般地主家庭都好(地主家庭大多日子也吃不起白面馒头,一年也吃不起几次肉)。

外婆是本地最大地主家的女儿,地主出钱请老师办私塾,全村男孩都可以免费读书,但大多数家庭的男孩都得干活所以也没读书,外婆因为是女孩,也没资格读书。

外公在私塾读书,认识了外婆,加上外婆的未婚夫在外读书,未来也不大可能回农村,所以协议取消婚约,嫁给了小她6岁的我外公。木匠和地主女儿通婚,当时认为属于门当户对。

几乎同时,我爷爷和和奶奶结婚,奶奶也是当地大地主家庭的女儿,爷爷是地主家长工,他前妻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儿和儿子,地主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做续弦,又生了两男两女包括我父亲。这段婚姻当然不算门当户对,爷爷也不像外公有劳动特长,唯一解释是爷爷颜值很高,是远近闻名的帅哥,后来我父亲曾被海军推送给叶群作为选婿候选人之一(参看林前秘书《毛家湾记事》),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当地鲍氏家族源以齐相鲍叔牙为祖,后代特点足智多谋而不善断,多忍让妥协精神,故多师爷、军师、幕僚、智囊、秘书(顶峰是80年代末我一个叔叔鲍X担任总书计的大秘!),办公室主任(我父亲曾在某局连续19年为5任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创下当地官场奇闻),分析师、演员(出美女多,如鲍蓉,鲍蕾);而少将军(鲍超是个例)、总裁、老板、操盘手,X长、导演(详细资料可参看鲍氏祖训)。现在全国知名的棠樾牌坊就是鲍氏家族在南方的祖祠所在,我曾两次祭拜,该村的鲍氏祠堂是大华人地区唯一一个给家族女性设祠的祠堂,这也反映了鲍姓的另一个特点——女强男弱(一般鲍姓娶妻都取比自己更聪明能干的,颜值相对考虑较少,反正自己的颜值已经够了,无需为后代颜值担心)——反正就我家里,奶奶,外婆,我妹,我老婆,都比男方收入高或者职称高或者级别高。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一个乡的邻村人,他们结婚时,抗战已进行到相持阶段。

35年长城抗战,30万中央军与5万日军硬刚不敌,国民政府开始确立持久抗战和全面抗战国策。作为全民抗战的一个手段,老家基层县政府开始对全县年轻人进行军事训练和选拔,模仿广西搞民团(预备役民兵)。韩主席放弃济南后,县长也跑了,教官和大家说:几十万正规军都不是日军对手,我们更别想了,大家散了吧。

然后兔共来了,这些原来的民团全都吸收成了八路军(国府便宜了我兔,或者说我兔捡了便宜——这个细节证明,我兔的抗战意志远强于d国!)。

外公年龄还小,没参加民团,但抗战初期参加了“抗日民众先锋队”,一开始也是kmt县政府组织,然后成为我党实际控制的进步组织,主要是为抗战提供后勤和情报等服务,外公外婆都加入了(当时没结婚,但在战斗中进一步结下了深厚感情),外公利用木匠身份为日本人做工获得了很多情报。外婆则利用地主家的威望和资源,为抗战筹款筹粮。

45年5月4日,母亲出生,7日日寇来扫荡——这件事我父亲坚决不同意(接受我党传统教育的他说,当时距离日本投降只差几个月了,早就进入局部反攻阶段,鬼子怎么还有能力扫荡,应该早就被我军团团包围,龟缩在城里和据点里),但外婆却记忆深刻,大家都躲在地窖里,外婆用喂奶的方式堵住母亲的嘴不让哭。

事实上,抗战知道八月七日前(苏联进攻东北、我军开始大反攻、美国投原子弹),中国境内敌强我弱态势依然没有改变,直到那几天之前,正面和敌后战场固然已经开始局部反攻不断收复失地但同时日军每次战术性反击,也继续丢失土地(很多网贴说知道抗战结束前几天,正面战场还丢失县城,敌后战场却不断收复失地,这说法没错,但犯了选择性遗忘的错误——正面战场固然依然丢失土地,但也不断收复,敌后固然不断收复,但每次扫荡也依然不断主动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从这个态势看,知道日军投降前十几天,中国战场依然属于你来我往互有攻守的相持阶段)。

然后外公参加了华野,参加了解放战争,然后外婆和奶奶家则开始了土改……(续))  [组图共3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