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滋味长16

(一)
余同年生谢梦渔。以庚戌进士第三人及第。学问淹雅,官京师二十馀年。郁郁不得志。
尝语余曰:“学问是一事,科名是一事,禄位是一事,三者分而不合,有学问者不必有科名也,有科名者不必有禄位也。
余深韪其言。
偶以语何子贞前辈,
先生曰:“传不传,又是一事。”
书读多了,不难发现其实先秦各种家,都是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现象,阐释道理的。
关键切入点一是:视角,视角,视角。
关键切入点二是:特有视角下看到的现象
关键切入点三是:知本,知本,知本。
比如:
儒家:贵族视角看社会现象
法家:君主视角看社会现象
兵家:军事家视角看社会现象
纵横家:心理学家视角看社会现象
墨家:技术人员视角看社会现象
道家:图书管理员视角下看社会现象
(二)
9.13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段与萁子居朝鲜,泰伯居吴,陶渊明的“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归去来兮辞》;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一起品味。

孔子想去九夷居住。有人说:“那个地方愚昧落后,怎么能住?”孔子说:“泰伯、萁子居住的地方,哪里简陋呢?”

9.14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这段讲上梁正,下梁才能不歪。与《史记李广列传》一起品读。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雅》:朝会雅道行

《颂》:德盛功成颂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身正行端,人们评价我的乐《风》气正。孔乐《风》气正的关键在于知晓并遵从《雅》与《颂》所立下的规矩。

9.15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这段讲忠与孝,社会与家庭。帮助他人与兼顾自身利益。

孔子说,在外就承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家就付出应付出的家庭义务。尽力帮助他人,不为自身生活而忧愁。世人所谓忠孝两全、利人利己之类的矛盾,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啊。

9.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段与《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起看,向水学习务本之道。

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遗小间,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既似知者;障防山而能清净,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入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困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孔子在川上说:“川流不息的水奔腾回归大海,回到本源。”

无本之水,最后只会干涸。

9.17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段讲自然舒服与外在胁迫

色:甲骨文人跪在刀前,形容人在压力压迫下的样子。

孔子说,我没见过人在压力压迫下还能觉得自然舒服的。

9.1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段讲自然舒服与主观意愿,千金难买我乐意。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9.19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这段讲教育上的自然舒服、外在胁迫与主观意愿间的联系。

孔子说,听到别人的建议并认真对待的,只有颜回了!

9.20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段讲进步与止于至善

孔子谈论颜回:“可惜啊!我见到他一直在进步,却没机会看他止于至善。”

9.21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段讲事物自身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受外部环境制约。

颜回很努力,但是天妒英才。

与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一起品味。

孔子说:“庄稼生长的过程中,出苗但是不吐穗开花的有,吐穗开花但是不结果实的也有。”

9.22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段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孔子说,后生可畏之处在于年富力强,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要对他们报以期望。四十五十岁过后还是默默无闻的话,就不要再用期望的眼光要求他们了

9.23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段讲好话坏话的好与坏。

孔子说:“刺耳难听的话,能不抵触吗?重要的是要改正错误。顺耳好听的话,能不高兴吗?重要的是要分析真假。高兴而不分析真假,抵触而不改正错误,我不知道拿这种人怎么办。”

孔子说:“以诚实负责为贵,不要和虚伪滑头的人交朋友。不要怕犯错,改了就行。”

9.24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段讲本志:志未定,需辩,志已定,需立

孔子说,改变人的行为要比观念容易的多。军队可以丧失最高指挥,但人不可以丧失理想。

9.25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这段讲安贫乐道的实际实践之本。道可道,非常道。

忮:心生枝节——嫉妒

求:贪求

孔子说,内心安于贫,不卑不亢。子路就是这样不被金钱所累的人。不眼红别人,不贪求自己得到的不够多,能做到这些干什么都会顺利的。子路将孔子的这几句话一直挂在嘴边。孔子又说, 道的标准是宠辱不惊,你整天将道理挂在嘴边又怎么会顺利呢?道是全面的,挂在嘴边就片面了,怎么能顺利呢?

9.26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段还是讲知本的重要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岁寒:大小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孔子说,天气寒冷,万物凋零,才知道松柏耐寒啊!

9.27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段讲知本才能辩惑、遣忧、释惧。

孔子说,知道了本末缘由就不会疑惑,拥有仁者爱人的本心就不会忧愁。拥有迎难而上的本心就不会惧怕。

9.28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这段讲本末枝节。

育人与种树是有正相关的。能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发展的道路方向却未必相同。哪怕发展与成长的方向相同,收获的果实也不尽相同。那怕收获了同一个果实,那这个果实谁有权吃呢?

权:权变,随机应变。

孔子说,学生们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发展的方向则不尽相同;发展方向相同的,成家立业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位置立业的,遇事权变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

9.29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这段还是接着上段讲本末枝节,思想离不开本末枝节。

“唐棣树生机勃勃的伸展着嫩绿的枝条,枝条上的叶子随风摇摆翩翩起舞。看着这唐棣树的本末枝节随着时间日渐分离,我不由的想起曾经同桌的她好久没有联系了。唉,我们居住的地方太遥远了。”

孔子说,还是不够想念啊,真的想念的话地球也就那么大而已。

(0)

相关推荐

  • “唐棣之华”与“折枝之愿”(40)

    ◆ 张长元 前人把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的.非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诗"句,称为"逸诗".<论语>托"唐棣之华", ...

  • 《五行精纪》论科名

    《五行精纪》论科名

  • 但有真思何其远——《论语》悟读【232】

    但有真思,何远之有. <论语>第九篇第三十章: [原文] "唐棣(dì)之华(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1

    (一)前言 世间书籍皆是桥梁, 人间众生身处井中. 桥梁有长有短指引人生方向,井口有宽有窄开拓眼界大小. 放眼望,生猛的年代永远是以前而不是现在,因为时间的沉淀让我们有了机会对过往进行生猛的包装解读.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2

    (一)井论 十年前,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讲述了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当你展望未来时,你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他们串在一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3

    (一)观物观 以眼观物可取风,以心观物可识雅,以理观物可知变. (二)为政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段为为政者画一个愿景讲--如何受人爱戴.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4

    (一)论心与论迹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二)为政第二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5

    (一)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字面翻译: 有子说,礼的作用啊,最重要的是让人心境安顺,处事自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6

    (一)圈定切割大小君 论语中谈论事情圈定在一起,无非天时的事.地利的事.人和的事. 把论语的事切割碎了品味下,只有大人的事.小人的事.君子的事. "大""小"&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7

    (一)论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开放的题目,开放的答案.管理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因所处位置的不同,着重点的不同,管理只有好与不好,适合不适合. (二)八佾第三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8

    (一)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二)里仁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与乡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周礼·地官·遗人>:&qu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9

    (一)观观不对观观对 观观不对:任何人的三观都不会完全一致的. 观观对: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三观. 世上没有真正的共情和感同身受.哪怕共同经历,人类的悲喜也并不完全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