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联邦预算案看点:中低收入人群减税真的是利好吗?
AFN
本篇共1547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
本周,澳财长莫里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即将公布的联邦政府预算案中,中低收入群体可享有个人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同样,反对党工党在竞选纲领中也抛出了不同版本的“减税”策略。
那么,减税政策究竟是政客赢得选举的惯用手段,还是利好经济和纳税人、具备可行性的的有利举措呢?
首先,澳财长莫里斯表示:“减税可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一定条件下,这条论据是成立的。尤其是在工资增长率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如果给中低收入群体减税,那么这部分群体可能会将退税用于日常开支,带动消费,进而利好经济。
但是,问题来了,用于支持减税的资金从何而来?如果没有新的收入,减税只会进一步增加财政预算赤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减税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增加赤字”。这样的减税政策是以政府负债和利息增加作为代价的,而纳税人最终还是得为这样的减税政策买单。
整体而言,澳财长莫里斯的减税政策依据是:“减税可促进经济增长,而提高税率只会导致经济走软。”
相比之下,工党的计划是取消现行的各种税收减免(负扣税)、增加资本利得税、进而增加税收收入总额,用于支持给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减税。对此,澳财长莫里斯表示,尽管自己的减税计划不一定可有效改善经济运行状况,但是工党的计划却一定会导致经济恶化。
同样,在一定条件下,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尤其是针对很多高收入群体,边际税率越高,这类群体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会相应降低。
经济学家Michael Keating指出,如果增税超过一定的限度,上述说法是合理的。赋税过重可降低经济增长活动,进而降低政府用于维持现有经济活动的支付能力。
但是,经济学家同样指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澳大利亚、以及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已经达到这一限度。换言之,现有增加税率的政策尚不足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对经合组织(OECD)国家在过去25年的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我们会发现税收水平和生产力的改善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尽管不同国家税收占本国GDP的比例各有差异,但是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改善幅度则大体一致。由此可见,全球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才是推动生产力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时对税收政策也具有更大的影响。
经济学家Michael Keating表示,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税率的高低,更取决于税收的种类、不同税种的组合、税收的去向。据统计,税收收入用于教育培训、创新和基础设施的比例越高,由此带动的生产力水平改善则越明显。
参考资料:澳洲金融评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