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习:赵之谦一方仿汉印的作品

今天说方赵之谦的印“北平陶燮咸印信”,印蜕如下:

(赵之谦刻“北平陶燮咸印信”)

把这方印拿出来单说,是因为这方印是仿汉之作,而学篆刻之初,大都是在”印宗秦汉“的旗帜之下学印,在汉印上下足功夫,我们需要从名家的仿汉之作里吸取经验,这方印是白文仿汉之作,印款如下:

(印款)

“星甫将有远行,出石索刻,为抚汉铸印法。谛视乃类《五凤摩崖》、《石门颂》二刻,请方家鉴别,戊午七月,撝叔识。”

朋友要远行了,出石头让赵大师刻印,于是,赵大师以汉铸印的方法刻了这方印,但仔细看,有点像《五凤摩崖》和《石门颂》两处石刻。

《五凤刻石》又名《鲁孝王刻石》公元前56年(鲁孝王34年,即五凤二年)刻。3行13字,隶书,笔画平直,气韵高古,波挑不显,雄浑古朴,为汉代古隶刻石之冠,备受明清书家的推崇。《五凤刻石》如图:

(五凤刻石)

清代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称《五凤刻石》说:“字凡十三,无一字不浑成高古”。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如图,也是隶书,如图:

(《石门颂》局部)

《石门颂》字多,655个字,全部是隶书,字意古朴雄健,稍带篆意。

我们知道,汉代的正式通用文字就是隶书,但刚从秦朝过渡过来,字体仍带有较强的篆书意味,其实这正是汉印缪篆的文字特征。

赵之谦仿汉铸印刻的这方印,字意刻出《五凤刻石》和《石门颂》的汉隶古意,这正是赵之谦”印外求印“精神之下取法汉刻石的精品,也正是赵之谦悟透汉印精髓的神采之作。我们仔细品味原印,这方印是十足的汉铸印风格,提到铸印风格,需要细致说两句:

铸印风格的印并不一定是铸造的,凿印风格的印也并不一定是凿制的,而是指的印章风格。

所谓的铸印风格并不是指用铸造的方式铸造出来的印才是铸印风格,而是指一种具备线条饱满匀称,笔画浑厚凝重,布局端庄平正的风格,具备这种风格的印章,即便是用凿印的方式凿制、刻制而成,也同样是铸印风格的印,如图:

(汉“平安长印”)

(汉“军司马印”)

(汉“阿阳长印”)

凿印的风格是线条瘦削凌厉,笔画恣肆豪放,布局奇险多变的印章风格,具备这种风格的印章,都叫凿印风格的印章,如图:

(汉”虎威将军章“)

(汉”牙门司马“)

(汉”裨将军章“)

所谓的铸印、凿印风格,其实是代表的不同时代的印章风貌,并不是单指制作印章的方式,两汉时期(包括新莽的15年)的印章,特别是官印,基本上都是上述的铸印风格,到了东汉,即便是军情急迫之下的将军印,也有方整平正的铸印风格,而后来的凿印风格则是两汉以后的作品,特别是西晋时期的印章作品,则多是凿印风格的印。

赵之谦这里所说的铸印风格,跟汉印里的铸印风格是一路来的,但汉印里的铸印风格不管是铸还是刻或凿,都是在铜上刻制,赵之谦这方作品则是刻石作品,我们来思考,刻铜,刀与铜之间感觉是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切割关系,出来的效果一般就是沉着,含蓄,浑厚,端庄。

赵之谦以及后来的各名家所谓的仿汉均是以石头仿金属的成印感觉,那是用金属刀具与石料之间的切割关系。这方印除了章法上是依照汉印章法的“任疏任密”的章法原则之外,在“”“”两字底部都留下大面积红地,使整方印章疏密原则上符合“密处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跑马”的一动一静的空灵与密实相结合的鲜活气息,整方印笔画线条所仿的正是铸印刀法的精致整齐,用刀精确(比如陶燮两字的大白笔画之中的小红点留红)、细致(线条留红之细,白笔画与红地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字的笔画起止停顿,收放控拉,各线条丝丝到位,刀刀精确,表现出来的每一根线条均充满活力,既工整之极饱含刀意,又活沷生动笔意丰富,出来的效果恰是上面讲的铸印风格。

(【老李刻堂】之12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