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话“中国播音主持(口语传播)的现状与未来”
2021年10月31日 15:56 来源:戏剧影视教指委
2021年10月24日晚上7点,“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八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江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由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邀请到周星教授、罗幸教授、陈虹教授、马欣教授四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本次研讨会做精彩点评发言。同时邀请到徐晓宁教授、于琳副教授、钟华教授、张北丽教授、王杨副教授就相关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精彩详细的汇报与交流。本次讲座在B站、小鹅通和“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本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燕教授担任主持。
开幕式环节,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和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利生教授先后发表致辞。
周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具有很强的时代呼应度,他期待本次交流能够触发更多的思考,传达有关新时代播主和口语传播的新认识。周利生教授介绍了江西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情况,并对“审美与向善”系列讲座表示赞赏和祝贺。
接下来,“中国播音主持(口语传播)的现状与未来”主题论坛正式开始。
第一位发言嘉宾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局长,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教育部主任,高级编辑的徐晓宁教授从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专业边界的消融、重塑的思考与举措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目前分为六个方向:新闻主播、节目主持、类型解说、英汉双播、影视播音、礼仪主持。专业边界的消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专业标准的消融、专业技能的消融和专业职能的消融。重塑播音主持专业的重点在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实现路径和课程重组六个方面。
第二位发言嘉宾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播音主持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于琳副教授结合江西师范大学播音主持办学十余年来的经验分享了她对中国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的一些思考。她认为,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其最核心的内涵是专业化的表达能力。专业特色体现在:一、多元融通。基于德智兼修四位一体的核心培养目标,该校架构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音声化创作模块、口语化传播模块、编导创作模块等;二、课赛协同。将竞赛元素碎片化,细分到教学环节中的各个知识点,再融入到课程中去;三、学演并举。这个“演”不单纯指演播室内的“演”或是舞台的“表演”,而是突破边界,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大的平台上有展示的机会。
第三位发言嘉宾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贵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钟华教授首先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历史沿革情况。接着,钟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该校这一专业的特色优势:一是立足西部与民族地区,熟悉民族政策与法规,了解民族文化和传统;二是扎根基层,培养新型媒体人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借助部校共建的平台,强化课程思政。其教学举措有: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民族基层地区;二、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创新;三、深化课程思政,推动专业建设。
第四位发言嘉宾四川传媒学院有声语言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张北丽教授介绍了四川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情况及特色。其学院在有声语言艺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第一是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的理念紧密对接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二是在培养过程当中,注重对接传媒产业的生产流程;第三是夯实基础建设培养能力,紧密对接传媒产业发展需求;最后,张教授分享了该校在加强实践教学条件下做出的一些努力。她也倡导大家一起守正创新,持之以恒,积极地创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同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位发言嘉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硕士,现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的王杨副教授首先介绍了该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情况,他们致力于培养复合型的口语传播人才,其奋斗目标是达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其次,王杨副教授阐述了其人才培养特色,围绕着学校特色、学院特色和专业特色这三个关键词思考,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以及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什么。最后,她对本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一个是人才选拔的源头问题,另一个则是人才选拔的出口问题。
五位专家发言完毕后,教指委的几位特邀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
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罗幸教授从跨界思维、多元化课程模块的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谈及了自己的感受。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陈虹教授陈述了口语传播的发展历程及其被设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由来。她指出,面对智能时代的技术加持,口语传播应该发挥实用和价值层面的应有之意。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秘书长马欣教授认为,口语传播是研究人类语言传播交流的规律,偏向于逻辑和修辞;播音主持艺术则主要侧重于研究播音主持以及相关媒体岗位的语言规律,偏向于声音的艺术和技术标准。他呼吁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解决目前面临的生源问题。
讲座结束后,罗幸、陈虹、马欣三位专家对收看讲座的网友们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在周星教授的点评及总结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门类作为新文科基本方略之一,主要以“化人、美人”为目标,戏剧与影视学科亦然。为更好地推广新文科建设理念,发挥戏剧与影视学科的文化推广与价值引领,在2020年下半年成功开展“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二季二十讲系列讲座、2021年上半年成功开展“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三季二十二讲系列讲座得到众多高校师生及网友热赞的基础上,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别策划举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继续联袂全国各大高校、专业艺术院校,聚焦戏剧与影视学科,广邀多所高校的重要专家名师线上开讲、传道解惑。此次讲座是“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八讲,继续延续和推进后疫情与智能时代下戏剧影视学术的前沿理论热点,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门类及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积极助力,接下来还将有更多讲座,为大家奉上一场场学术盛宴,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