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戮功臣,成就帝业,刘备仁厚待人,为何却功败垂成?
「汉高祖刘邦杀戮功臣,成就帝业,昭烈帝刘备仁厚待人,为何反而功败垂成?」这确实令很多初读历史的人大惑不解。
然而,刘邦登基后,陆续铲除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燕王臧荼等异姓诸侯王,是加强大一统皇权的必须。
对刘邦来说,这些诸侯王,除了韩信算是开了分公司的“自家员工”,而且也并非是几十年交情的丰沛老兄弟,其余异姓诸侯王都是“合伙人”。
虽然韩信、彭越的下场确实很惨,灭三族、具五刑,但也是缘于汉法承袭秦法的酷烈,并不代表刘邦在“残害忠良”,或者说“杀戮功臣”
绝大多数的开汉功臣,刘邦的丰沛老兄弟们,过得不要太滋润,他们这些汉初封侯,是有独立封地的诸侯,本质上就是一个个封地较小的诸侯王,而非后世各朝大臣的空头爵位可比。
汉初功臣既可以将封地代代传袭子孙,又可以入朝为将相,执掌军政大权,即使是藩王待遇优厚如明朝,朱元璋那些子子孙孙,其实也未必及得上他们,而唐、宋那些空有爵位的皇族亲王郡王,更远不能与之相比。
不妨看看,这些开汉功臣又是如何回报刘邦的呢?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大封自己亲族为王,残害刘邦子孙,把“非刘不王的”白马之盟当废纸的时候,他们安享富贵,和光同尘。
汉惠帝刘盈刚想有所作为,就被曹参这个丞相兼功臣领袖,毫不客气地顶回去,抽了自己儿子一顿,教训他“萧规曹随”,也让皇帝直接被狠狠打脸,从此熄灭了和母后争权之念,沉溺酒色英年早逝。
等吕后一死,周勃、陈平、灌婴们为首的功臣集团,倒是打着“辅汉安刘”的旗号,铲除了吕氏集团之后,只因为担心有吕后血脉的小皇帝刘弘长大亲政后,会对他们报复,功臣们毫不客气地宣布刘弘和和惠帝一系皇子(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连同早死的前少帝刘恭、前恒山王刘不疑,汉惠帝的六个亲生儿子,刘邦的六个嫡系子孙,统统为“足下非刘氏,不当立”,全都是抱养的野种!
刘邦、吕后、刘盈都死了,自然是死无对证,由得这些掌管了国家中枢大权的人信口胡说。然后呢,大家手上一同沾血,就这么将开国皇帝的嫡系子孙斩尽杀绝了。因为在那之后,刘邦的庶子、代王刘恒被功臣集团推举为汉文帝,并坐稳了江山,之后的汉朝皇帝皆出自他一脉。因此一众功臣即使公然弑君并杀皇子之举,亦可为“安汉功臣”名垂青史,何其讽刺!
而刘邦铲除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燕王臧荼等人,女婿赵王张敖也被降封为侯,却偏偏放过了长沙王吴芮,除了吴芮的封地偏僻卑湿,兵微将寡,不构成威胁外,另一关键原因,就在于刘邦的皇帝之位,并非从秦始皇、秦二世那里承袭、受禅而来,而是当时麾下的七个诸侯王(合伙人)共同推举:
【诸侯上疏曰:“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汉王曰:“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诸侯王皆曰:“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汉王曰:“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良日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汉书·高帝纪》
汉王刘邦,形式上是在其他各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共同推举下,登基为帝的。——所以在刘邦自己的有生之年,当然不可能将这些合伙人全部铲除,一个不剩,否则帝位合法性何存?这是很明智的政治考量。
同理,汉文帝刘恒作为庶子,是在那些“安汉功臣”指鹿为马,将嫡支刘盈一系宣布为“非刘氏子”的野种斩尽杀绝后,在周勃、陈平、灌婴们的推举下,登基为帝的。所以他这一系的皇帝,也只好捏着鼻子承认了功臣集团公然弑君杀皇子的合法性,而绝不可能给那几个可怜的小孩子去平反正名。
还有汉宣帝刘询,在霍光死后,给“故剑情深”的发妻许皇后报仇,族灭霍氏,并废杀霍皇后,但却没有否定霍光这个严重侵犯皇权的权臣,依旧将其绘图麒麟阁,列为功臣之首,同时对没有血缘关系、又是霍光外孙女的上官皇太后也礼敬终身,待遇优厚,同样也是出于政治考量:
因为汉宣帝的皇位,从官方文书角度,是由霍光和上官太后做主,以武帝曾孙的身份入继汉昭帝嗣,再以昭帝继子的身份成为皇帝,而并非因为他是故太子刘据之孙,就能理所当然地继承皇位。
【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上官皇太后)奏可。】【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其实,正因为有刘邦铲除韩信、彭越、韩王信、英布、臧荼这些“异姓诸侯王”、或者说合伙人的前车之鉴,
所以,当汉中之战刘备斩杀夏侯渊,襄樊之战关羽俘虏于禁、围困曹仁,刘备势力达到顶峰之际,孙权才会毫不犹豫地出手,袭杀关羽,连同之后的猇亭之战,彻底断绝了刘备复兴汉朝的梦想,——当年刘邦的“合伙人”是什么下场,两汉四百年无人不知,孙权岂能不知?
要知道,乱世诸侯的彼此关系,本身就是根据各自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的。一如彭越、张耳、英布、吴芮等人,一开始也是汉王刘邦的“盟友”,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他的臣属。
赤壁之战时,兵败将寡的刘备,实际上只是孙权的附庸,一如他此前依附袁绍、刘表,而到夺取益州、湘水之盟后,刘备和孙权就正式变成了平起平坐的对等关系。
而到了刘备自封汉中王,按汉中、襄樊两路大胜之后的鼎盛趋势,还只是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自封“车骑将军、徐州牧”的孙权,被边缘化沦为其臣属,同样是极有可能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简单道理,可不是只有几百年后的赵匡胤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