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4天4个亿!对影片的攻击是有理有据,还是无中生有?
作为主旋律大片的爱好者,作为吴京、张译、邓超等主演的忠实影迷,笔者对《金刚川》这部电影,一直是期待中又带着忐忑:毕竟从立项到上映,时间实在太短了。
影片只截取了一场我军高炮班对美军飞机的小规模战斗,并不符合很多人对战争片短兵相接、浴血搏杀的预期。
加上影片前半程使用了独特的三重分段叙事,从三个不同视角,去描述同一段剧情,
让很多习惯了流水线叙事的观众,觉得十分违和,甚至对影片许多细节也一知半解,因此迅速表达了各种异议,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影片上映短短几天里,很多的负面评价,完全是搅混水、带节奏,煽动舆论,甚至到了毫无客观性、纯粹【无脑黑】的程度,而且,更在别有用心人士的鼓噪下,迅速传播:
首先,影片上映前,就有人信口胡扯,称截取“金刚川”战斗,是「南朝鲜伪军的胜仗」「只敢拍打南朝鲜军,不敢拍打美军」,
等到影片上映当天,又有人大肆造谣,称「影片结尾是美军飞行员良心发现,没有轰炸,放过了志愿军的人桥」「影片丑化志愿军,靠敌人大发慈悲才赢」
然而,影片里这架美军侦察机,本来就没有带炸弹,驾驶员“史密斯”被人桥震撼了一刹那,立刻引导大批轰炸机进行轰炸。
此时,我军主力大部队都已经顺利过桥,奔赴战场了,才让美军图谋成空。而这,正是张飞(张译)、关磊(吴京)率领的高炮班战士浴血奋战;工兵连战士身为桥桩,肩扛桥路, 换来的宝贵时间差,也就是烈士们牺牲的意义与价值。
不止如此,影片的许多细节,也被此类人等戴着放大镜、不,应该说是显微镜,去挖空心思恶意解读了:
比如张飞和关磊,连长(邓超)与小战士(李九霄),战友们无分职位高低,互相戏谑式的打闹说笑,本是军队中司空见惯的日常,和旧日军/国民党军那种上司对下级军官、普通士兵的公开欺压与羞辱,是一回事么?
比如高炮营地就设在苞米地,肯定要砍伐一定数量的苞米植株,以志愿军的严格军纪,战后肯定会给朝鲜百姓相应的补偿。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得不被砍下的苞米,关磊和张飞吃了两个,难道就代表着「破坏战地纪律,抢夺百姓财物」么?
比如影片最后,眼睛被炮火灼伤的小战士,跟着大部队从桥头冲锋,扛起木头化为人梯的一员,这究竟是如影片黑子解读的那样,「影射志愿军作战盲目」?还是如无数经典红色影片的类似情节,我军战士有伤不下火线、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的写照,相信有心人自有公论。
还有一些人,不止是观影时不仔细,甚至连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居然也能凭着一知半解来挑刺,而且电影里明明有详尽的解说,也被他们直接略过,尤其让人无语:
为什么高炮班只打侦察机,不打轰炸机?因为手里只有两门37mm高炮,只能打低空飞行的侦察机,要打轰炸机,需要85mm高炮或者100mm高炮。
为什么高炮班只有两门炮?因为有两门炮支援兄弟部队了,还有三门战损,仍在抢修中。
为什么关磊牺牲前,要用信号枪打信号弹?因为敌机王牌飞行员“希尔”第二轮俯冲,已经锁定了目标,关磊主动牺牲,就是为了让另一阵地的张飞顺利开火,击伤敌机。
为什么美军轰炸机专门盯着桥炸?因为全师上万主力部队,一直在附近山头林谷隐蔽之中,并没有暴露。直接暴露的只有修桥的工兵连、协助抢修的第八连。
为什么张飞只剩一手一脚,三发炮弹,也能打中敌机,击毙“希尔”?因为“希尔”自以为消灭了我军全部高炮阵地,引导着美军轰炸机开始新一轮低空轰炸,根本没有防犯意识,才被张飞出其不意的复仇一击击落。
为什么美军飞行员“史密斯”看到志愿军人桥后,没有轰炸?因此此前剧情就说了,此人早已厌战,并非如“希尔”那般狂躁,他的侦察机根本没装弹药,刚被人桥震撼,马上引导大批轰炸机来炸桥,正是其本职工作,而绝不是什么“良心发现”“心怀慈悲”。
影片的三重分段叙事结构,第二部分是以美军飞行员为主视角,从剧情结构上,这么安排是否时长过多,是否照顾了大多数观众的观影习惯,不是不能商榷。然而,黑子们因此就强行扣上「美化美军、美化敌人」的罪名,实在匪夷所思!
恰恰相反,这部分看似“很好莱坞”的片段,目的就是为了“反好莱坞”,解构无数美式好莱坞大片鼓吹的个人英雄主义。
首先,必须承认,当时的美军,刚打完二战没几年,不止是装备绝对优势,武装到了牙齿,同样在强大的国力加持下,在顺境、逆境中虽然惜命,真到了绝境也颇具勇气,和鬼子白刃战,用飞机撞航母,他们都干过,并非不堪一击的“少爷兵”。
而美军的许多飞行员,大都是经历过二战战场的王牌,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更自信到了极致。
牛仔帽“希尔”这个美军王牌飞行员,影片用几个细节就将他的傲慢、自大、偏执、酗酒、精神狂躁甚至癫狂的方方面面,全刻画出来了。
而这么一个违抗上司命令,毫无战场纪律,抢夺战友飞机,执着于个人拼斗的典型美式大片男主,在装备绝对优势下,被只剩下一只胳膊一条腿的张飞直接凌空打爆,不正是死于他的傲慢自大么?
其他两个美军飞行员,一个刚上战场,就被经验丰富的关磊,于近乎不可能位置、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击毙,到死还是稀里糊涂。另一个“史密斯”,本就一心只想等停战回家,此战更直接被志愿军吓破了胆,战后连飞机都不敢坐了,活生生被打出了ptsd。
反观我军,张飞能创造三发最后炮弹、残肢断臂击落敌机的奇迹,与关磊的言传身教、自我牺牲密不可分,不止他们两师徒,整个高炮班所有战士,都是如同一人、毫无犹豫地视死如归。
关磊这个战斗素养极高的高炮连长,仅仅因为战场抽烟就被降职为班长,这才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真正的胜利保障,胜过一切个人英雄主义。
——这些细节处理,正是【以小见大】,写出崇尚集体主义的军队,如何打败了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军队。
而我军喀秋莎火箭炮,在夜空画出美丽的弧线,直接炸毁美军炮兵基地,当场击毙美军数百人,在片中从三个角度地反复播放,这样的影片难道竟不是“反美”?
事实上,《金刚川》不止从主题到内容都在“反美”,同时也是一部从剧情到结构,都竭力反好莱坞美式大片的电影,才反而会让许多习惯了“好莱坞式叙事”的人,第一时间觉得违和。
《金刚川》电影的英文名“牺牲”,也被许多黑子大做文章,称「影片把战争刻画得过于残酷,宣传白左式“反战”思想,质疑我军的正义性」云云,如此论调更加不值一哂。
首先,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维护和平一直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宗旨。
“抗美援朝”是为了什么?多少人还记得后四个字?【保家卫国】!
唯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才能为了保卫和平,不惜牺牲,志愿军战士与美军浴血奋战,为的不正是后方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么?
《歌唱祖国》「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略我们就叫他灭亡!」
《英雄赞歌》「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我的祖国》「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这些红色经典老歌的歌词,字里行间对和平的渴望,和欧美个人主义主导的“反战”,岂能混为一谈!
而一个刚刚从百废待兴走向新生的国度,决然去对抗当时的世界霸主,在国力、工业、科技的全面劣势下,与十七国联军百万之众做殊死之战,真实的战场只会远比电影中截取的片段更加残酷。
美军倚仗当时强大的国力,飞机打不完,炸弹丢不完,武器装备到后勤保障都远远强于我军,是基本的事实。
当我军运输队拼死牺牲,运给坑道里坚守战士的物资,就是一个苹果几包饼干的时候,对面的美军飞机,却可以给他们带去一人一条火鸡腿。
当我军战士就着积雪啃炒面的时候,美军士兵却还能吃上巧克力、糖果,甚至圣诞大餐。
长津湖之战,若不是我军战士严重缺少御寒物资,在严寒天气下大批非战斗减员,又怎可能让军心士气完全被打垮的美军陆战一师狼狈逃走?
可以说,我军每一场艰苦的战斗胜利,不但是主攻部队大量伤亡,还有侧翼牵制、佯攻、增援部队的大量牺牲,如《金刚川》的高炮班和工兵连战士一样,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换取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正如《金刚川》里,志愿军战士在缺少空中支援,缺少装备弹药的劣势环境,持之不懈、前赴后继地和敌人斗智斗勇,让敌机始终炸不毁一座简易的木桥,不得不低头认输:这是神迹!
电影不是纪录片,截取展示战争的一个侧面、一次战斗,然后化用融合其他战役的英雄事迹,是再正常不过的拍摄手法。
一部影片宣传了“牺牲”,不等于“卖惨”,一部影片宣传了“战友情”,也不等于没有“家国义”,一部影片宣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更不等于“人海战术、用人命堆砌胜利”,
那种居然会认为非此即彼的论调,本就是标准的【二极管思维】,或者纯粹就是为了鸡蛋挑骨头,吹毛求疵罢了。
而认为整部影片「没有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写明志愿军为何而战」的论调,是不是根本没看影片开头?
长达数分钟的真实纪录片式旁白,已经将美军发动侵略战争、侵扰我国边境、轰炸我国城市,人民军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时代背景,说得清清楚楚。
影片中穿插了许多志愿军老战士的旁白:「只有打赢美国侵略者,中国老百姓才能过安稳日子」,影片结尾是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雕塑,是解放军战机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而片中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在敌机狂轰滥炸下,依然建制不乱,有条不紊,按照既定目标行动,除了我人民军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何而战,世界上还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做到么?有么?
作为观众,当然可以认为这种用旁白和纪录片形式,去展示主题的方式,太明显、太直接,但也是制作工期实在太短,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整部影片能有相对长的制作流程,相信在艺术层面能处理得更圆融,这确是一种遗憾。
而三重分段叙事,虽然让很多人不习惯,但真正完全重复的镜头,加起来都不超过3分钟,只是为了提醒观众、代表着影片重要节点,并非当真为了凑满2小时的时长。
《金刚川》这部电影,因为三位导演其中一人的个人缘故,一直被各种解读、甚至做出种种阴谋论和引申揣测。
此人影片上映前夕,接连爆出在烈士陵园鞠躬时背手,接受采访时带美军帽子出镜的新闻,确实应该狠狠批评,也是对整部影片票房与投资方的不负责任。
然而,几亿的大投资、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多年来第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重要时刻,没有谁真敢在影片中乱玩花样,也轮不到任何个人去一手遮天、颠倒黑白。
只因某人在电影之外的原因,而否定整部电影、甚至质疑电影立意与传递精神的论调,践踏的不止是几千名工作者夜以继日、群策合力的辛苦,同样亦是对我们这些认可、喜爱这部电影的观众的智商侮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对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恨之入骨的“公知”“精美”“精韩”分子,他们真的偃旗息鼓了么?他们怎么可能放过阻击《金刚川》这第一枪的机会?
无非是玩弄“反装忠”的把戏,故意搅混水、带节奏,煽动舆论,在公知/精美言论早被人人喊打的时候,玩弄新花样来欺骗人民、散布谣言罢了。
其实,任何一部热门电影,都少不了此类人等、此类论调的存在。如《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概莫能外。
笔者清楚记得,《哪吒》上映才短短几天时,就已有特立独行做“举世皆浊我独醒”状的网络大V们尝试下场,力图给这部儿童动画片,扣上「胡编乱造,歪曲神话故事」「官二代欺压百姓,丑化普罗大众」「视龙为妖物,丑化中华民族象征」等种种匪夷所思的帽子了。这几部影片幸运之处在于,大爆电影引发的上亿人次的观影狂潮,很容易就把这种言论,当成笑话一样湮没掉。
而《金刚川》从立项到上映,不但制作周期实在太短,而且为了赶上抗美援朝70周年,首映于10月底~11月,这个全年公认的最冷档期,不可能形成类似的观影热潮。
而且,正因为《金刚川》抗美援朝主题意义重大,对公知、精美、精韩分子的刺激程度,不止远超《哪吒》,同样远非《战狼2》《流浪地球》可比,才让种种“莫须有”指摘的负面声音,竟看似成了气候。
所以,对此等奇谈怪论,若再不正面回击,那么想要毁灭刚刚起步成型的主旋律大制作电影,未免也太容易了。这种舆论环境若不加改编,只能让创作者们束手束脚,不论怎么拍都会被群起攻之。
反之,看看拍《西虹市首富》,7000万成本,24亿票房, 8个月时间,净赚8个亿。拍《新喜剧之王》,3000万成本,6.2亿票房,3个月时间,净赚3个亿。
谁又会那么闲得蛋疼,来指责这种轻松喜剧电影,不够“革命”?不够“爱国”?
那么这样一来,还会有多少投资者,愿意再出几亿资金,来“吃力不讨好”投资主旋律大片?还会有多少创作者,愿意呕心沥血地投入创作?
最后让整个题材被市场淘汰,重新如前些年一样束之高阁,就是某些自诩“爱国者”所希望看到的么?
而影片上映4天,票房已破4亿,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