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的日记,回首已是2020

98年的梦想

98年的日记,再读已是2020年。
22年,弹指一挥间。
很感谢这些珍贵、朴实的文字,为我留下儿时的生长记忆,也让我看到了后来我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最顺其自然”的轨迹。
无论是成长中的悲伤、挫败、痛苦、挣扎,还是小小的喜悦,我都能理解这其中的“水到渠成”最真实的成长之烦恼和其中缘由了。
人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沉淀过后,每一次重温这些文字,各中滋味、感受和诠释都是不同的。
学了点心理学和家庭教育,从业12年,班主任10年工作的一线实践以来,密切接触了那么多学生、家长和其背后的一个个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再次回读我小时候写的这些文字,从15岁小姑娘稚嫩、青涩、满腹委屈、挣扎和呐喊的文字,到17、18岁沉稳、爱思考的高中青葱岁月,再到20来岁时努力、奋进、逐渐自信的中文和全英文日记,我终于深刻地明白并理解了现在的一切,字里行间我都能找到岁月的顺其自然生长,教育与生活的一些规律雏形,其中有亲子沟通模式、高考发挥失常偶然中的必然,还有坐得住、静得下来,如此刻般继续在我个人公号里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点滴思考等意志行动力和持续力外在表现。
(那些年,我的日记)
22年过去了,我成长变化了,逐渐懂得了自己;22年过去了,原来我一直也都没有变。
时间带走了我的青春,然而初心一直还在,内核还在,做一名教师的梦想不知不觉也已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了12年。

98年的日记里充满了汗水、泪水、委屈和挣扎。

庆幸那时候,心中还有梦。

初一时的小姑娘,弯弯扭扭的字,那时候还真是可爱。

回首,如今梦想已照进现实,我已经行走在教师职业生涯第12年的路上了。

2000年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

翻看到高一时的日记,发现其中有一篇关于写老师的日记,那时候明显对教师角色的辛苦有了很多的共情、细微的觉察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初中到高中,字也明显有了变化。

回首曾教过我的老师们,如今我已变成了他们的模样。

那时候,站在高中生的视角看老师,对老师每日起早贪黑有了一丝丝心疼,但有梦的日子,苦也是心甘情愿的,后来在另一篇日记里,我又看到了这份热爱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给与机会锻炼再次升温了。

在大学的英文日记里,我也发现了梦想原来一直都在经受着千锤百炼。

(我大学时写的日记)

荣格说,“在你的潜意识里还未被意识到的东西,就成了你所谓的命运。”走到今天才发现,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有千丝万缕的因果交织而成,只是你有没有觉察到而已。

觉察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功力。

回首我这10本日记本,不仅仅是记录了我小时候到大学的成长轨迹,更让我看到了我自己,对人的思维模式、习惯、品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模式等等,还有自己与自己、与家人、与这个世界的互动模型都有了很多配套启示。

感谢自己,感谢家人,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才铸就了我现在的模样。

如书中所言,我们小时候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命,都是从周围大人那里学来的。

所以,教育无他,唯有爱和榜样。想让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也要带头做好榜样示范,并跟孩子及时耐心沟通和反馈彼此不同的感受。

18年我在接受新东方全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专访时反复诠释了这个认知的理解

回首21年前,语文老师在我的日记本上留下的红笔字点评,我好像看到了那时候的自己,镜头还原地很真实,老师也很棒。

现在,我更加理解了老师那时候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我也全身心地接纳了现在的自己,我爱我现在的这份模样。

今天读美国作家露易丝的《生命的重建》一书,启发很深,我也很平静地写下了我的一段练习和内心的感受。

往后余生,借助曾国藩的处世法则来提醒自己: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顺应、面对、不焦虑没有发生的事情,专注于做好当前的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已经过去的事情无论好坏都不要再留恋了。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好好爱自己,自爱比他爱更重要,在自爱的基础上,他爱才是锦上添花。努力经营好自己,人生不设限,努力经营幸福,让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幸福。
文:米三多
图:米三多
摄影:米三多
音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