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了,别再把眼睛只盯着名校了

1

1

去伪存真,感受教育最初的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于我,也是工作转折的一年;在湖北疫区历经疫情大考验,虽被困在家中近60天,庆幸心还能自由,在线上给家长朋友们做家庭教育讲座之余,还能回归内心深处,思考生命的来去。9月,我从深圳一所名校离开,跟着一群热血沸腾、有教育情怀的同事们一起筹办一所全新的学校,整个打拼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曾经远远未曾体会到的不易、充实和艰苦创业的奋斗之感,这种经历回头看,是人生一种难得的沉淀和成长。

上到我们何浩校长的教育理想志向和实实在在的办学理念,感受着其身在其中所面临的现实压力、责任与担当,下到每一位从全国重点名校选聘出来的有经验的正高、特级、高级教师日夜辛劳。身在其中拓荒的我,偶有心酸,更多的时候是倍感荣幸;曾经在三所名校的围城里浸润了12年,看到了很多靓丽的风景,如今在新校的围城外打拼一所新的名校,感悟颇丰。

身在名校围城里的人,不觉得名校有多名,也未曾觉得名校的光环有多优越;跳出名校围城外,创办新型的名校,发现原来城外的人都在仰望城里的人,顿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意。但恰恰正是抛弃了所有外在的光环,我们才能看到教育原本最朴实、最纯真、最本质的东西。对教育中的人和事,也才有了更多真实的开悟和更接地气的思考。

2

塔尖上的那几个人

在一线教育摸爬滚打了12年,那是青春奋斗的日子,也是教育人生路上很宝贵的经历,更是自己对教育开始有了真正反思的日子。每年,亲眼目睹并亲身体验着名校老师们的高考高压力和高速运转模式时,我忍不住会问自己:我们的教育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

每到高考放榜的前一夜,不仅仅是家长和学生紧张,领导和老师们也都很紧张,有的还会通宵失眠。当确定了学校里有好几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后,上到领导下到老师们的对话中,我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可以交差了,有这么几个清华北大,我们的数据就好看了,一俊遮百丑。”那时候我常常在想,近千名的高考生,几十万的高考大军,难道就因为出现了几个清华北大学生,或只要出现了一个屏蔽生,整个高考数据就圆满了吗?再圆满也只是塔尖上少有的几个孩子啊,那剩下的孩子们呢?他们的教育就不重要了吗?他们的命运和前途就无关紧要了吗?

那时候的我,总会对教育有些失落和失望。我在想,我们教育的核心目的难道就只是为了培养塔尖上那几个人吗?难道耗费多年心血和那么多的精力就是为了培养塔尖上那几个人在代表着各自的名校相互较劲吗?那塔底下的芸芸众生呢?他们的教育效果和命运就不需要考虑了吗?

从一个人的人生长河和未来发展来看,这样的金字塔投入和功利教育,值吗?

12年里,我见过太多成绩优秀但内心却特别脆弱、低自尊、低价值感的孩子,感受着他们的痛苦和内心挣扎的我,总会去反思原本本自具足的他们为何会有这些问题,也发现他们这些宝藏其实是有很多点和面等待我们教育人去开发和挖掘的。可惜,现实原因,除了抱抱他们,除了开导他们,我也只能眼睁睁地和他们共情,倾听着他们的悲伤,默默感受着他们流露出来的内心的不自信。

我一直在想,为何我们的教育,不能花一些精力来研究一些真正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对日后的生活有益的课程呢?这些对人的心灵深处的唤醒、启发,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并不会影响学生日常学习,反而会让孩子们学习的效果很自然地水到渠成,会让孩子们内心没那么拧巴,学得更轻松一些,活得更洒脱一些,面对得更从容和坚强一些,不好吗?

我们总把眼光盯着清华北大,全市都在卯足了劲儿地在比拼我们有几个清华,你们有几个北大,我们的重本率是多少,你们的重本率又是多少?有意思吗?这样的导向和关注,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群体效应和心理焦虑呢?再想想,近些年来,这些清北毕业生毕业后又去了哪里?他们头顶着光环,他们毕业后内心承受的社会压力和被期望,我们可曾想象过?

看看2020年某学校拟聘教师应届毕业生的信息,相信他们都是素质过硬、很优秀的,可奇怪的是有些毕业生这么优秀了却还不够自信,总担心自己教不好学生。我和我同事在一所新学校外援的时候,经常看到那些毕业于重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天天备课、加班到好晚,有的甚至加班到凌晨才回宿舍。我的一位教书近20年的同事很心疼地说,“要是我的儿子那么努力,花了那么多精力考上了清华北大名校,毕业后工作生活却是这个样子的话,我宁愿他没有花那么多时间来备考名校,我希望他能正常地生活,开心地生活,哪怕是做一名厨师,只要他觉得幸福,我都可以接受。” 我回应她,“是啊,那也得是一名有幸福力的厨师才行。”同事笑了,深表认同。

3

名校,名在哪儿?

在深圳,有些名校的学位房都已经被炒到了13万一平了。

13万,只能买一平米!可能在内陆某些城市,这是他们一年,甚至是两三年的总收入。但在深圳,因为名校效应,因为家长对名校的盲目追求,带动了很多方面的辐射影响。

名校,究竟名在哪儿?这个名是以什么为指标来评判的呢?

单纯的清北的人数,还有重本率,是吗?

请环顾一下四周,你,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孩子肯定也有不少上重点大学,从重点大学毕业的,但这真的意味着人生的一切就好了吗?真的意味着人生就幸福成功了吗?

No!人生的成功其实是多维度的,幸福也是多面的,可是我们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又在哪儿?

2016年我在北京参加新东方的全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现场有幸听到徐凯文教授的报告,他提到北大入学新生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厌学,因有空心病,大家知道是为何吗?

以下是徐凯文教授的部分讲话内容,请大家认真看看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他,在他自己真实的视角下的看见。

很多孩子高考拼上了名校之后,他们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和人生努力的方向,他们找不到下一个需要实现的目标,没有幸福感。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要去向哪里,心里空落落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我,也恰是在教育领域里努力了12年,看见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学习了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我才懂得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老师,一个普通平凡但真实的自己,那个自己原本就是好的,她需要的不是被改变,她需要的是被看见,既能看见她自己的优点,也能欣然接受她自己的缺点。在真实的自己面前,她既能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更能补短进步,保持一颗终生成长、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心。

在16年受教育的过程中,虽然我读的都不是名校,但后来在三所名校里却工作了12年,我想名校的核心应该还是人,而人的核心,应该还是其思想和灵魂。

可我们的孩子,日常里疲于9科学习和作业,他们可还有自己真正的思想和灵魂去思考自己未来想要过的人生?在一线,我深度理解他们的不易,有些除了是赶作业的奴隶和课外补习机器外,孩子们也很难有时间去真正地独立思考,更别谈去认识自己了,或许要一直到了大学,到了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时候,他们才会开始有了自我二字,他们也才会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如果这样的教育能来得早一点,能让孩子们开悟地更早一些,孩子们的人生幸福指数会不会又不一样了呢?

4

教育培养的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教书越久,走过的学校越多,看到不同层次学习力的孩子越多,我就越来越真实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其实培养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平凡普通本是人生的常态,可常态下我们幸福吗?快乐吗?我们的孩子具备幸福的能力吗?显然,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关注到,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也并不关心和关注。

孩子们也从未思考,总觉得考上了大学,就可以放飞自我了。很多时候都是等到了人生过半,出了问题,才开始反思曾经走过的路,才开始顿悟原来幸福,是一种能力。

可惜我们上学的路上,并没有人关注并教会我们这些,也没有人教会孩子们学会接纳生活的不快乐,学会接纳生活原本最真实的模样和真相——"人生本就苦难重重。"我们只是盲目地让孩子们努力学习,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找份看着很好的工作。可有时候,看着体面的工作未必能让孩子们热情满满、生机盎然;看着普通的生活里,其实也有真挚的笑容和感受得到的温暖。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行业也无谓好坏,只要每一个孩子自己喜欢就好,能发挥自己所长就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自己的极致不仅是对行业的一种价值和意义,更是对全社会、全人类的一种贡献。

教育关键是要让每个孩子找到自我,在未来各行各业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所以教育更应培养孩子的不仅仅局限于小考、中考、高考等,而应培养孩子永远学习、永远创造的幸福力;培养每一个孩子有责任,有担当,充满自信,在找到自我的时候才能真正通向自己的未来,通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甚至是世界的未来。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连自我都没有,所有的学习都是源于父母、学校和社会的逼迫和外力推动,他们又能走多远?在一个人没有发自内心去成长和发现自我的时候,空谈国家,谈民族,谈世界的未来,那又是多么地苍白和空洞呢?

5

塔底下的风景,美的真实

从名校到目前还不是很有名的学校外援上课,我看到了塔底下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有些孩子成绩虽然很差,但也有很多优点,他们善良、可爱、纯真,懂得尊重同学,懂得尊重老师。面对刚毕业的没有经验的老师,他们不会像名校的孩子一样用充满挑剔的眼光去过多要求名校光环下的学校和老师附加的额外条件。除了关注学习,他们也有其它的关注点,比如外在的人,外在的事务,这些孩子情商也挺高,懂得感恩,也永远葆有一颗好奇心。

在操场散步时,一男孩刚打完球回来时给我打招呼,两眼放光,面带微笑,帅极了。对比在教室里,他愁眉不展,几乎从早到晚都是瞌睡模样的画面,判若两人。我就鼓励他在教室里要像在球场上一样眼里有光、心中有梦地绽放自己;还有一个男孩,被鼓励后真的很认真在学习英语,虽然基础弱听不懂,但也很认真地记笔记,认真练习书写。一个晚饭后我在操场散步的时候,他喊了我几声米姐,当时我在和同事聊天没有注意,后来听到有人喊美女的时候,我便回头看到了他,他和同学们走在一起一脸傻笑地说,“你看你看,喊你米姐听不见,喊你美女,你就听见了。”当时我哈哈大笑,看着小男孩满脸开心的笑容和神情,我看到了生命最动人的绽放,相比教室里那副不自信、自卑又胆怯的模样,真是判若两人。那些胆怯和不自信的表现,是源于在现有的学习评价体系里,他们长期得不到认可,自己也认为自己学习差就一无是处所致。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孩子虽然读书很擅长,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的孩子在读书上虽然很弱,但在别的领域很强啊;都2021年了,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和评价不应该是固化的、封闭的,而应是多元的、开放的、多维的。还记得一次早读课上,我临时邀请了一位很瞌睡的孩子来创造性地给其它同学上课,那孩子被点上台后,大大方方地讲起题来。讲解中,他给自己挖了一个又一个坑,我很惊讶又惊喜地看到了他依然能淡定自若地从他挖的坑里爬出来,还能面带笑容自圆其说,这不就是耐挫力和本事吗?这种直面课堂的强大心态和应变能力,岂不强大?在漫长苦难的人生里,这些宝贵品质何尝不会帮助他打怪升级,自信地直面人生和生活呢?

这12年一直在一线教育里实践和观察,近10年的班主任角色体验,我深刻意识到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人,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敢于梦想和追求,敢于直面人生中每一份苦难与压力, 既能拥抱阳光雨露, 亦能笑看人生风雨,包容、大气、勇敢、淡定的生活,坚韧地在平凡的生活里做一个内心有力量豁达的人。这也是我个人微信公众号米教育与生活5年前开始记录、反思和前行的初心

如果我们的教育关注点不仅是重本率、名校本身,而是本着培养有幸福力的普通人时,重要的是能关注到生而为人,成人的必备品质,如勇敢、大气、自尊、自信、自爱、强大的心态、永远学习、永远创造等宝贵的学习和生活品质,并有多条路径、更开放、更多元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由内而外地向上发展时,我们的教育何尝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呢?

6

48名红山人荟萃在深圳市红山中学搞啥子?

2020年9月,经历了疫区疫情的我跳出了名校舒适圈,来到了这所正在筹建的新学校——深圳市红山中学。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有教育情怀和梦想的拓荒牛。这里的老师平均年龄约36岁,有经验,有热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依然还有梦,热爱教育,热爱学习。我才呼吁一个关于新教师大学“朱永新说书”的报名学习活动,上到我们何浩校长,下到每一位老师,大家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这种在用行动来践行学校的校风“永远学习、永远创造”的学习行为表达,让人颇为触动和感动。看这生理年龄,都是有经验的年轻人,热爱学习,热爱成长和进步。身在这样的团队里,每一个人的心理年龄都很青春活力,每一个人都斗志满满,阳光向上,真好!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教育之道无他,唯有爱和榜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用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师范”和为人师的真谛,而我身边的这些同事和领导,正在用实际行动来榜样示范启迪着我和身边的学生不断向上生长。

48位从全国选聘而来的省市特级名师、学科带头人荟萃于此,只因对教育还有情怀和梦想,只因大家被红山中学的办学理念所吸引,因何浩校长带动了全体老师一起携手共创一所新型的、有思想、有灵魂、有温度、知行合一的名校。我们眼里的名校不仅是塔尖上的那几个人,我们会努力关注塔底下的芸芸众生,更会努力唤醒每一个来红山中学的孩子参与到自我的未来建设,做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并能由内而外地向上积极生长、向下扎根。当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还能葆有永远学习、永远创造的生活热情和自信,更能有让自己未来人生幸福的能力。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们荟萃于此的教育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路漫漫而修远兮,我们将上下细心、耐心、用心求索。

“我们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深圳市红山中学坚持“博雅融通  未来在我"的核心理念,以“博雅筑基课程、融通固基课程、未来强基课程”等“三基”课程体系为学校发展根基;以“五力”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力、审美力、自治力、创新力、领导力等必备能力;以“一幸福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家庭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基;根据未来世界精英公民的必备素养需求,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担当、自律精神、坚毅品质、包容协同、融汇创新等五大核心素养;对接国家强基计划,厚植爱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打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努力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和领军人物”!

在现有的、现实的教育路上,我们的理想看着虽然有点难,但我们是脚踏实地的追梦人,我们立足现实和教育的根本,自信满满地向心中理想的教育之路出发。

未来会怎样,谁都无法保证。但我们始终坚信:怀揣梦想,努力付诸实际行动能知行合一的教育追梦人,才有可能会无限地接近自己理想的教育之路。

迎着光,向着太阳,我们会努力在现实中去平衡和践行。虽然是在艰难的教育环境里,但坚信有了我们这批拓荒者一条心地奔跑在教育的生活里,定能平衡出一条想走的教育之路,也定能让红山中学的每一个孩子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在现有的名校环境下,哪怕我们改变了现有教育模式的一点点,我想,那便是成功。

备注:教育的变革需要你我他,有时哪怕我们付出一点点的努力也可以让教育变得很不一样,欢迎点亮在看,也欢迎您转发给更多的人看到,让我们的教育因您而变得更加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