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和换电

来自我超能盈的雪球专栏

根据第一篇文章《从汽车的历史,看影响行业发展的几大要素》的研究,目前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电动汽车补能一次与燃油汽车补能一次,跑的公里数基本接近。

但充电时间问题没有解决,那么为什么,补能时间快的换电模式没有兴起,而充电模式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明白充电和换电的优劣势。

首先先看充电模式。

充电模式:充电模式从充电技术分类主要分为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也就是所谓的“慢充”和“快充”,目前新兴的还有一种无线充电的模式,但目前由于技术问题,没办法实际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三种模式的分析如下所示:

交流充电由于功率较低,导致了充电时长较长,要8-10小时,这种特点导致了交流充电桩一般都安装在居民小区的停车场内。而直流充电桩,功率较高,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长,仅需20-90分钟。但直流充电桩的技术和设备都比交流充电桩复杂,不仅需要大体积变压器、交直流转换模块,还需要配备谐波抑制装置等。造价较高,技术复杂,这限制了直流充电桩的应用场景,仅能设置为集中式充电站。

截至2020年,公共交流充电桩为49.8万台,直流充电桩30.9万台。同时,根据充电联盟统计,2020年我国新配建私人充电桩超过17万台。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配建私人充电桩数量达到873533台。

而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根据以上公共和私人的充电桩总计保有量,和新能源车的保有量,计算出车桩比,2020年的车桩比为2.93:1,下图为2015-2020年车桩比,呈明显下降态势:

充电模式的优势:

1、成本低——交流充电模式技术十分成熟,成本较低,交流充电桩的安装成本仅需1000元左右,且因为功率低,所以对电网的负荷很小,推广十分容易。

2、场地要求低——充电桩可以以单桩的形式出现,对于场地的要求,直流桩1平方米左右,交流桩基本不占面积。而换电站,需要有电池包存放仓库、机械安装手臂以及换电站之间的分送系统,场地要求高。

3、不涉及电池核心技术,容易达成共识——事实上在电动汽车刚刚发行时,每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充电口基本都是不相同的,后来我国颁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GB/T20234,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充电口可分为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两种,其中交流接口采用的是七针的设计,直流接口采用的九针的设计。很容易的就达成了共识。

充电模式的劣势:

充电效率慢——换电站的换电时长5分钟左右,快充的充电时间为20-90分钟,慢充的充电时间为7-8小时。

我们再来看看换电模式

换电站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主要安装在公共区域,为一种或多种型号的电动汽车提供换电服务。目前国内主要有四家企业采用换电模式,分别为:北汽新能源、蔚来、浙江时空电动、重庆力帆。

截至2021年3月,全国投运换电站总体规模为613座,其中奥动新能源308座,蔚来198座,杭州伯坦科技107座。以奥动新能源为例,奥动通常与知名汽车生产商、电池生产商等开展第三方换电合作,能够满足多种品牌及车型的换电需求。北汽、蔚来等汽车生产商自行研发的换电站,仅为自家车型提供换电服务。

换电模式的优势:

补能速度快——换电相比于充电,速度更快,仅需3-5分钟,根据目前实测,蔚来换电站的换电速度为4分钟。

充电模式的劣势:

1、成本高——蔚来平均每个换电站运营成本为40万元,每个换电站在施工、报批、引电三相的投入是40万元,员工成本按人均15万元1.5个员工计算,场租按每年10万元计算,且电池成本也十分高昂,以蔚来ES670KWh电量的版本来举例,420km的续航,用的是宁德时代811的电池,光电池本身的成本可能就在五六万。笨重并且占用大量资源,以蔚来和中国石化合作的首个换电站为例,占地面积60平方米,提供四个车位,有13块电池,光电池就是一大块成本。

2、企业们对统一的规格无法达成共识——这是我认为换电模式无法大规模推广的最重要重要原因之一!你让比亚迪放弃刀片电池?跟大家用一样的?他会觉得你喝多了。你让宁德时代去用刀片电池?他自己的CTP不香吗?电池的设计,是依据每家车企自身的车身设计,以及供应商所提供的其他产品来决定的,即使是同一家车企,也会因为每款车车型的不同而导致电池的不同。

3、没有一块被设计成快速插拔并且适用所有车型——更别说还要制作同时适用轿车、SUV和皮卡的电池。并且,如今的电池是被当做承重结构来设计的,通过了严苛的碰撞测试,安全问题无法解决。

总结一下——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的优劣势分析,已经把结果说的很明显了,充电模式易普及,哪怕充电慢,但是易普及!极易普及!至于直流快充,那是附加的,有这个东西,能让充电模式更容易普及,毕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补能时间问题。

至于现在网上有部分人吹嘘的,换电车不用买电池,给车主省钱,那就有点好笑了。大家想想,理论上来说,造一辆车,至少也要再生产一块电池出来,而换电模式,等于说造一辆车,要至少再造出一块以上的电池,否则电池就不够用。那我想请问,这些钱最终是谁来出?是摊在谁身上?

我的看法是,换电模式只能小规模的在单个品牌间盛行,可能会是个卖点,但很难成为大趋势。

下篇文章,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分支——燃料电池。这样就可以把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三个方向都看完,优劣势分析完了后,未来何去何从,一目了然

作者:我超能盈
链接:https://xueqiu.com/1759642720/201109240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