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卅八载之八 从村名想起
沧海桑田卅八载之八
从村名想起
唐建新
为什么没有了昔日的痕迹,38年前的草房土墙,被瓷砖楼房替代,乡村田野被水泥路面切分,田地里长满了荒草以及没有去收割的枯干的玉米杆,到处可见的是没膝高的野草荒蒿。在石桩桩堰塘、斑竹趟、文革水库,大都有外地人在这里承包进行网箱养鱼。在过去的层层梯田密布的生产队里,到处可以见到的是满目葱茏一派醉人的绿啊。
村里的人,尤其是我曾经比肩劳动过的人,大多数是进入颐养天年的年龄,常常去街上麻将馆搓麻将,或者就在村子里找人搓麻将。或者外出帮助儿女照看孙儿孙女,或者到去高中附近租房去陪读,据说现在读高中的学生中恶霸不少,敢于动刀子的不少,收取保护费的不少,真正读书的太少,为了熬出一个高中毕业文凭,或者参军或者外出,这些祖父母辈们也是够辛苦的了。
沧海桑田卅八载,有的人自认为儿女能够读书而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关系出去读书而精神失常了,有的生产队干部因为女婿的不争气而暴毙而亡了,有的在竞选中改名字而失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了。大多都在拒绝火化,精心修造自己的墓地,期盼坟山上能够冒出青烟,使子孙后代好一些。
江帆是另类,写下遗嘱,对女儿说的很清楚,自己至今不修山(坟山),死后一定火化,不再占用土地,如果尸体有用则进行遗体捐献。并认为儿女各自有自己的造化,在哪一方去生存都不知道,何况国家建设,哪里的坟山也挡不住发展的规划。
透过三十八年的山乡巨变,是与邻近汪洋富有煤炭资源有关,使得人的观念跟得上市场经济发展;也是国家政策调整,使得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仅不交公粮不交农业税,就是抛荒,也给每亩100多元的补贴,孩子读书不交学费书费,看病有医保报销60%,另外还有养老保险按月发放。大家觉得,农民从来没有过的好日子来了,关键是自己不要有病疼在身。
当年来这里当知识青年时,大队的名字叫“奋斗”,后来改名为“荷塘”,再后来叫“田中村”,其实解放前老地名就曾经叫过“荷塘”,也叫过“田中间”。从名字的更替中,又似乎寓意着一种隐忧:不再奋斗之后,不再留恋清香宜人的荷塘之后,是不是都因为身处“田中间”而掉进了“钱中间”呢。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哪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走向何方?
几位曾经的知识青年都先后回来看望过,多的甚至回来过三次,我算是回来得最晚的了。来重温自己的青葱岁月,来寻找自己曾经的人生旅痕,来看望过去得到的质朴温情,来回味时代发展的轨迹。
因为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很多详尽一些的情况了解太少,尤其是负面的东西知之不多,但是,我也惟愿这些父老乡亲们身体康健,快快乐乐颐养天年,儿孙们顺应发展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创业有成,惟愿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滋润美好。
奋斗,荷塘,田中,那是一辈子萦绕心头值得再回味再回访的地方。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