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深信不疑的历史,原来是这样的
今天老冯跟你讲两个故事,一个是鬼吹灯的故事,一个是光绪皇帝学英语的故事,这两件事,对你有启发,建议你读完。
1
我们中国古代盗墓圈子里,一直有“鬼吹灯”的说法,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来的?
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
古代盗墓,通常都要2个人以上,胆子大的,手持油灯,或者蜡烛,走在最前方、最深处,胆子小的,跟在后面。
要知道,在墓穴深处,没有声音,气氛阴森,大家都很紧张。
有的时候会发生这种事:走在最前面的那盏油灯,或者蜡烛,会突然熄灭,然后,那个人也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这个时候,后面的人就会害怕,一窝蜂后撤,从洞口逃出去。
逃出去的人,到了安全的地方,就会琢磨:刚才,油灯(或者蜡烛)为何会突然熄灭?没有理由啊,我们在家点油灯,点了半辈子,除了风吹之外,从来没有熄灭的时候,可是,墓穴里面,一点风也没有,那盏油灯,为什么会熄灭呢?还有,我们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兄弟,为什么会倒地身亡呢?
琢磨来琢磨去,盗墓团伙得出了一个结论:是墓主,也就是那个鬼,把灯吹灭了,而且,把人掐死了。
这,就是古时候“鬼吹灯”说法的由来。
在科学不昌明的古代,那时候的盗墓团伙,他们只能这样解释,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实在想不出来,还能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好,那么,我们今天科学昌明了,人们开窍了,对于“鬼吹灯”这事,现在已经有明确的解释。
事情的真相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其实就是因为墓穴深处,常年封闭,里面缺氧,油灯的火,一旦遇到氧气不足,就会自动熄灭,而持灯走在最前头的那个兄弟,也是因为缺氧,窒息,倒地,身亡。
一解释,所有的现象,都解释通了。
原来,并没有什么鬼,也没有鬼吹灯,灯灭是因为缺氧,人也不是鬼掐死的,而是缺氧死的。
那么,我们古代的中国人,他们是无法总结出这个真相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氧气”,什么叫“缺氧”。
也就是说,我们的先人,缺乏基础科学的知识框架,所以,他们无法正确地解释世界。
再举一个例子:
我们古代中原地区的官员到广东来出差,越过梅岭,经韶关、清远,一到省城,很多人会开始发烧、呕吐、头痛,各种不舒服,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那么,看医生,老中医告诉他:你不知道吗?我们广东“瘴气”重。
是的,当时的人们,把这个现象,解释为“广东瘴气重”。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因为广东炎热,蚊子多,这些南下的官员,在路上的某一段山路,被蚊子叮了,传染了疟疾。
是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我们的古人,他们就是无法把自己的病,和岭南的蚊子搭上联系,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乏基础科学的知识框架。
我们明朝末年有个名气很大的中医,名叫吴又可,他是明朝部队的军医,当时明朝部队流行鼠疫,吴又可是个聪明人,他迅速总结出,病人A朝着健康士兵B咳嗽,结果B很快就感染了,吴又可立马做出反应:用布条把口鼻绑住,也就是我们今天口罩的原型。
影视剧的吴又可形象
孙传庭将军问他:吴又可大夫,为什么我们要用布条绑住口鼻?
你知道吴又可是怎么解释的吗?
吴又可是这样说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瘟疫,病人呼吸出来的气,是“邪气”,我们可以用布条,阻挡“邪气”。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很可惜?是的,吴又可其实已经摸到了科学的大门,但是,他就是进不去,为什么?因为他缺乏了基础科学的知识框架。
吴又可应当提供给孙传庭将军的正确答案是:鼠疫杆菌,通过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造成感染。
这,就是科学的解释。
但是,我们当时的中国人,没有办法做出这样的解释,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基础科学的知识框架,我们不知道什么叫鼠疫杆菌,我们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细菌这个东西。
再举个例子: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发现:天麻吃了,可以治头痛,但是,我们的先人,不知道为什么。
天麻
可是作为大夫,必然要收徒弟,那么,徒弟问起:“为什么天麻可以治头痛?”老中医不能说“我不知道”,对吧,说“我不知道”多LOW啊,所以,还是需要解释的。
那么,对于天麻可以治头痛这件事,我们的中医,是如何解释的呢?
中医是这样解释的:简单地说,头痛是由“肝阳上亢”引起的,天麻是一种“风剂”,它可以“平抑肝阳”,所以,天麻能治头痛。
那么我们看,西医同样承认,天麻具有一定的抑制头痛的作用,可是,西医是如何解释“天麻可以治头痛”这件事的呢?
西医是这样解释的:天麻含有天麻素,是一种葡萄糖苷,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血管四周阻力,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同时调整神经系统的神经功能障碍,控制血管活性物质和致痛的产生,因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相比之下,哪个更有说服力?答案是:后者。为什么?因为后者更具体,而且,在病床上,在实验室里,是可以验证的。
换句话说,“平抑肝阳”,只是另一个版本的“鬼吹灯”而已。
中药的问题,不在于疗效,而在于解释。
很多中药,其实是有疗效的,但是,它的解释是过时的,和“鬼吹灯”的解释,其实是一回事。
希望我今天这段文字,对你有所启发。
2
接下来,老冯为你讲第二个故事:光绪皇帝学英语的故事,这个故事,同样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光绪皇帝仰慕西方文化,他要学英语,于是,找臣子推荐英语老师,臣子告诉光绪皇帝,说认识一个人,中国人,名叫颜永京,是个牧师,留美多年回国的,英语棒棒的,这人在上海,可以召他进京,教光绪皇帝英语。
老冯插个话啊,这个颜永京,就是后来民国大外交家颜惠庆的爸爸。
好,我们不扯远,言归正传。
朝廷的招用信息,发到了颜永京的手上,颜永京一看,起初是心动的,但是,后来,还是决定婉拒,于是,找了个借口,推掉了。
为什么颜永京敢推掉皇帝的任命呢?因为颜永京住在上海,受英美租界保护,光绪皇帝,拿他没办法。
后来,家人问颜永京:皇上叫你教他英语,那是多么荣幸的工作机会啊,为什么不去呢?
颜永京说:我教皇上英语,他是我的学生,但是,他同时又是皇帝,我需要向他双腿下跪磕头,这事,没尊严,我不干。
颜永京
于是呢,光绪皇帝继续找人介绍。
结果呢,有两个人,愿意教光绪英文,他们是:
张德彝:京师同文馆毕业生,曾经担任多名大清驻外使节的翻译官,现在是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正翻译官。
沈铎:广东同文馆毕业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副翻译官。
这两个人愿意教光绪皇帝英语,而且,不介意向皇帝跪拜。
于是,1890年12月1日,光绪皇帝开始了他学英语的生涯。
这一年,光绪19岁,是亲政(亲自处理朝政)的第二年,离甲午战争,还有4年。
给光绪上课,其实很辛苦,光绪每天上半个小时英语课,上课时间是凌晨4点,所以,张德彝和沈铎这两个英语老师,要起得很早。
光绪皇帝学英语,态度很认真,很积极,几乎每堂课,都准时到课堂。
张德彝和沈铎这两人经过短暂磨合之后,约好了这么一件事:无论光绪皇帝的口语发音怎么错误,都不要指正他,为什么?因为他是皇帝,得罪不起,我们如果当面指正他,一旦惹怒了他,我们会很危险,即使不惹怒他,惹他不高兴,我们未来在总理衙门的升迁,也会受影响。
也就是说,张德彝和沈铎这两个老师给光绪皇帝教授英语,他们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教会皇帝英语,而是为了在自保、安全的前提下,在皇帝面前捞取政治资本,以服务于自己未来在仕途上的升迁。
张德彝
也正因为如此,张德彝和沈铎这两人,并没有认真教光绪。
1894年12月,慈禧太后下旨,不让光绪再学英语,至此,光绪学英语的时间,已经长达4年,然而,光绪的英语发音,还是非常的差,为什么?因为过去的4年间,无论皇帝的发音多么错误,张德彝和沈铎这两人,都不敢当面指出来纠正。
可怜的光绪皇帝,学了4年英语,硬是浪费了4年早晨的大好时光,他至死都不知道,教他英语的两位老师,并不是真心来授业的,而是来阿谀逢迎、投其所好的,是“假”老师。
所以,最终光绪皇帝的英语,还是没有学好。
那么,我们回顾光绪皇帝学英语的这件趣事,是想说明什么道理呢?
老冯想对你说的是,光绪皇帝学英语这事,其实就是大清王朝体制的一个缩影:一个国家的皇帝,连学英语这么小的事,他的臣子,都不敢对他讲真话,那么在其他更重要的国家大事上面,臣子们,就更是不敢讲真话了。
为什么?因为满清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是一个依靠恐惧来威镇天下的朝廷,在这样的朝廷当官,做臣子的,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第一位要考虑的是:不要被皇帝杀头、下狱、处分,然后,才是考虑自己为国家尽一点职责。
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1891年,光绪皇帝下令停止给北洋水师添置一舰一炮,北洋水师的老总李鸿章,不敢对皇帝说一个“不”字,因为在那种恐惧体制下,臣子不敢对皇帝的命令,提出一点点的异议,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甲午战争会打输,为什么大清最后会没了。
那么,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举例说:我们在公司,做团队的领导,对下面的员工,不要太霸气,不要总是吼人,骂人,拍桌子的,因为那样会营造一种恐惧,你就是皇帝,员工(臣子)都怕你,那么在公司的大小事情上,所有人都不敢随便说话,不敢给你提建议,有些事情即使大家明明知道你错了,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指正你,那样的话,你的业务,你的团队,你的公司,就很危险。
好了,老冯今天就和你聊到这,希望这些文字,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