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八大山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中国文人画到八大山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诚如荆浩《笔法记》所云:“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隐迹立形,备仪不俗”。如此精华的笔墨,一点一画,旨在发摅心意,是其意匠惨淡经营所得,绝非言之无物或心欲言而口不逮的画家所可梦见。有史家云,八大山人唏嘘欲泣,佯狂过市,其所为作,皆类醉后泼墨。凡此种种评论,大体由于对笔墨之道无切身体会。八大山人的画笔简意密,构图精审,足证其神思极清醒,态度极严肃,毫无沈泐处,故能达到剖裂玄微,匠心独运,观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远境界。

对于狂肆其外,枯索其中的写意画家,八大山人的用笔更足资龟鉴。中国泼墨写意画的要则原来是绵里藏针,绝不能以生硬霸悍为目标。八大山人的笔墨层次与变化形成了一种含蓄的节奏感—笔墨韵味。八大山人能臻此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的笔墨中早有了书法的风骨。

八大山人的运墨笔法,或如高山坠石,或如零破袈裟,或渖若浓烟,或淡若云山,或率意点厾,或纵横涂抹,或轮辐排笔,由内及外,或先筋后墨,由外及里。其间,叶的俯仰反侧,诸叶之间的亲疏揖让,自可生诸笔端,一气呵成!

大师极擅于以少胜多,复杂的题材到了八大山人手里难而不难。我见过一幅他画的《八仙过海》。几笔就一个人物,很是凝炼有神啊!

朱聋……立节守志,为避免政治迫害,遁迹释道,潜心致力于艺术事业。所谓化愤慨而为艺是也。

八大山人之画,人多以“简单”观之,实则客观情况尽抹煞矣!八大山人之画,基于生活、环境、情绪三者之不同常人,而画之创作亦不同常人常情。彼常以画泄愤遣情,以复国之武器凝变为字画,其中画形、画理、画调、情绪种种,知者多茫然,只以为和尚画格耳!当时通其情与知其情者,唯石涛耳!余则了了。八大山人豪爽天纵之气,聪明超迈之怀抱,生遇如此逆境,其内心一切可想而知!至其画之块垒酝酿,须特殊之简化提炼,幻妙而出,他人哪能知?后人与之同境同情者可拟其画,可知其画,否则井蛙测天,妄语吠影。八大山人之画,评者真痴人说梦矣!五月二日感记之以自勉耳。(1964年手稿)

八大山人书法,写《兰亭》而参以篆意,生动飞舞,直逼《兰亭》原本。且有过之无不及。

他惯写平常事物,造型谨严,格调甚高……令观者百看不厌,不忍释手……董其昌书法、画法、品格皆不及八大山人。(晚年读八大山人画后之题记)

八大山人的章法,大处纵横交错,大开大合,小处欲扬先抑,含而不露,张弛起伏,适可而止,绝不剑拔弩张。这样,自然在冲突中产生了和谐之感。

八大山人的章法,字、画的黑白与印章搭配得当,一丝不苟,仿佛京戏的场面:一人出场,满台有戏;两人出场,顾盼生姿:众人武打,疏而不散。

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形,乃“意象”的典范。仅以点睛而论,为神之顾盼,或点在眼上部,或点在眼下部,或在前部,或在中上部,或合为一线者,并非如有人说的“白眼望青天”,造做出来的。他有一幅折枝小鸟,是点睛于眼下沿位的——望地。有趣的是题词:“怪鸟人独看”,好像有先见之明似的。

造形精简得不能再简时,“剩下”的这些形象则应当是最具有概括性的精微形象。否则,概括岂不成了概念化——野而空的乏味形象了。

八大山人于无画处求画,无墨处以空补。年轻时体会不到这一点。

八大山人的画简直是银灰色调子!

八大山人的墨,我过去都是一块一块分析的。在杭州时,和潘天寿先生一起,在纸上先点几笔,干后在灯或窗前逆光而照,看谁的墨用得如烟云状为佳。

朱耷,以墨分五彩代替色彩,益感其画法高。……其构图如铁铸,不可加减动摇。

(0)

相关推荐

  • 八大山人朱耷《杂画册页》选赏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 ...

  • 馆藏中的经典|朱耷(八大山人)与石涛合画的《兰竹图》

    中国清代画坛有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僧人画家,画史中称为"清四僧",他们是石涛.朱耷.髡残[kūn cán]和弘仁,其中朱耷[dā]和石涛名气最大.今天,我们要为您介绍的是一幅由石涛和朱 ...

  • 八大山人这笔墨,绝了!

    八大山人<兰亭诗画册> 24×13.5cm×12 八大山人的<兰亭诗画册>第一次为世人所知,始于张大千1955年编辑出版的<大风堂名迹>,在这之前,鲜有人提及.它的 ...

  • 八大山人这笔墨,绝了

    八大山人这笔墨,绝了! 八大山人<兰亭诗画册> 24×13.5cm×12 <兰亭诗画册>是八大山人晚年之作,画面上野逸闲笔跃然纸上.他笔下的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 ...

  • 李苦禅:不少人在速写上很有功力,却一辈子也画不到宣纸上去。

    我早年是学西画的,从徐悲鸿的炭画课和西画系人体画课中打下了写生的基本功底子,以后学国画时便容易从写生入手,并且非常得力于速写.不过,速写绝不是目的,有不少人在速写上很有功力,却一辈子也画不到宣纸上去. ...

  • 李苦禅一一论“笔墨”(三)

    李苦禅 <白梅八哥> 简单看,勾.划.勒.写是笔,涂.抹.刷.渲是墨.进一步看,凡笔触.笔痕.笔迹皆是笔.如画荷一团墨,墨中乏笔触则无骨,谓之有墨无笔:每笔不论笔痕粗细都有干湿浓淡之变化, ...

  • 李苦禅一一论“笔墨”(二)

    李苦禅 <水族> 简单看,勾.划.勒.写是笔,涂.抹.刷.渲是墨.进一步看,凡笔触.笔痕.笔迹皆是笔.如画荷一团墨,墨中乏笔触则无骨,谓之有墨无笔:每笔不论笔痕粗细都有干湿浓淡之变化,即是 ...

  • 李苦禅一一论“笔墨”(一)

    李苦禅 <远瞻河山新> 简单看,勾.划.勒.写是笔,涂.抹.刷.渲是墨.进一步看,凡笔触.笔痕.笔迹皆是笔.如画荷一团墨,墨中乏笔触则无骨,谓之有墨无笔:每笔不论笔痕粗细都有干湿浓淡之变化 ...

  • 朱屺瞻:八大山人厉害在笔笔派上用场!

    朱屺瞻 以泼墨法写雨景,最能发挥水墨淋漓变化的效果.一幅画只有线条而没有墨韵,便缺乏精神,容易变得"干巴巴"! 朱屺瞻作品 作牵牛花,吾求其简,花作圈,叶不勾,却须幻出不尽的变化. ...

  • 没骨花鸟传统笔墨参考(上)

    没骨花鸟传统笔墨参考(上) 没骨花鸟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传统勾线设色的方法中省略了勾线,即所谓"没骨",是纯粹以色彩进行造型的绘画方式,美术史书一般称此种画法为&quo ...

  • 李苦禅一一画戏不解之缘(上)

    我画了一辈子画,也喜欢了一辈子戏:尤其是京戏,与我的艺术生涯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苦禅 < 墨荷图 > 早在少年时代,家乡常演"大台子戏"一一河北梆子或京戏.尤其在修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