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9页)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
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有些人 认为在人类历史时期,世界气候并无变动。这种唯心主义的论断,已被 我国历史记录所否定。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在丰富的过去的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记载,可惜非 常分散。这篇论文就手边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希望把近五千年来的气 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写出一个轮廓。
在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趋极端,而温度的变化在冬春即能影 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冬季温度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所控制,升降比 较统一。因此,本文以冬季温度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
近五千年的时间,根据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考古时期(约 公元前3 0 0 0——110 0年)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遗址(属于仰韶
文化,用C的14次方同位素测定为约5 6 0 0——6 0 8 0年前)和 河南安阳殷墟(约公元前14 0 0――110 0年)的发掘表明,当时 猎获的野兽中有竹鼠、麞和水牛等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而现在西安和 安阳一带已经不存在这些动物了。 此外,在殷代留下来的甲骨文上可以
看出当时安阳人种稻比现在大约要早一个月。在山东历城县发掘龙山文 化遗迹中找到一块炭化竹节, 有些陶器外表也似竹节。这说明在新石器 时代晚期,竹类的分布在黄河流域,可直到东部沿海。根据这些事实, 我们可以假设,五千年以来,竹类分布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1。一3纬 度。对照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温度,可以说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 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比现在年平均温度高2C左 右,正月份的平均温度高3° —5°C。
物候时期(公元前110 0 公元14 0 0年)
人们要知道一年中寒来暑往,常常用肉眼来看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 木抽芽发叶、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等,这就是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