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雨农四、月经过多

四、月经过多

(一)概论月经过多,系指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超过平常,或经行持续日久(能自止)而量多。注意月经过多并非经行仅首日量多,而后量少,周期一般多不推后。本病可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等并见。

(二)因机详述总的来说,本病病机不外虚实寒热四端。一般以血热、痰滞、气虚较为多见,属虚寒者较少。临床时宜细心观察,慎勿误热为寒,或以虚为实,错投方药,造成不良后果。

1.血热

血因热则流,素体阳盛,或平素过食辛燥,或外感热邪,或阴虚火旺,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月经过多。正如《妇科玉尺》说:“经来十数日不止者,血热也……经水过多不止,平时瘦弱,常发热者,由火旺也。”

2.气虚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素本体弱,或因劳倦,或病后体虚,气虚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以致经量过多。

3.痰滞

脾气虚弱,运化失常,痰湿阻滞,使清气不升,经脉壅遏而降下,以致经量过多。如《金匮钩玄》所言:“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

4.虚寒气血俱寒,虚不能摄(由阳虚而生),以致经量过多。月经过多者,不论虚实,均可以发展为崩中。此外,长期月经过多,气随血耗,可见气血两虚。

(三)治则治法

辨别月经过多的原因时必须详细审查症状,寒热虚实各有不同的征象。如《女科经纶》引朱丹溪说:“经水不调,而水色淡白者,气虚也……经水过多而淡色者,痰多也。”又如《沈氏女科辑要》引叶天士之说,“寒主收引,小腹必常冷痛,经行时或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尺迟或微而虚,或大而无力;热则尺洪数,或实有力,参之脉证为的”。朱、叶二氏认为除了以经水的颜色分辨外,还要参照脉证,作为诊断月经过多的辨证要点。月经过多应从多方面来看,过多则耗血,应以止血为重,但是止血的方法随病因不同而各不相同。止血法不是断流,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施治。血热者清而止之,宜凉血固经;气虚者补而止之,宜补气摄血;痰多者宜燥湿导滞,则痰除气顺而血自止;有虚寒症状者,则温补而止之,宜温摄南北。如有兼证,应分清主次,随证施治。

(四)证治分型1.血热证

(1)血热实证症状:月经过多,经量超过正常,或持续时间较一般行经时间延长,色红或紫,其气臭秽或夹有血块,月经开始时腰部微有胀痛;面赤似有潮热,头晕,唇燥,舌绛苔黄,脉弦数或洪大。治法:清热凉血固经。方药:

加减清经汤(自制方)。丹参9g,地骨皮15g,白芍9g,生地黄9g,黄柏6g,知母9g,玄参9g。

(2)阴虚血热证症状:月经过多,或过期不净,色红量多无块,腰腹微有胀痛;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方药:

加减两地汤(自制方)。生地黄15g,玄参9g,白芍9g,地骨皮9g,阿胶6g(化冲),焦艾叶9g,益母草9g。

加减:腹痛,经色黑,有块者,去阿胶,加延胡索6g,蒲黄炭9g;如经期持续过久,加乌贼骨30g,茜草根(炒炭)6g。

(3)血热夹瘀证症状:月经过多,色紫黑有块,气腥臭,腹痛,舌绛苔黄,脉弦数。治法:凉血散瘀。方药:凉血生地饮(自制方)或固经丸(《丹溪心法》)。

凉血生地饮:生地黄18g,丹参12g,侧柏叶9g,黄芩9g,阿胶6g,甘草3g,槐花9g,百草霜6g。如持续时间长,时有腹痛者,加三七粉1.5g。

固经丸:龟甲、芍药、黄柏、黄芩、香附、椿皮。色红有腥臭味者,可以加生地黄、地骨皮。

2.气虚证症状:月经量多或过期不止,色淡质清稀或色黑红有块,面色淡黄,怠惰思睡,心悸气短,怕冷,腰胀腹痛,自觉少腹空坠,舌淡苔白,脉浮虚或弦大。治法:补气摄血。方药:

加减人参养营汤(自制方)。党参12g,白术12g,黄芪12g,秦当归6g,熟地黄9g,甘草3g,益母草15g,香附9g,焦艾叶9g,阿胶珠6g。

加减:心累气短,二便自觉坠胀者,加升麻6g。腰痛甚者,加杜仲12g,续断12g。

此型重症者可见气虚不能摄血,腰胀腹痛,少腹空坠,面色苍白,经色黑有块,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此皆由脾虚气弱,不能统血,宜补脾扶气,方用

丹溪月经过多方(朱丹溪方)。

党参12g,陈皮3g,白术9g,黄芪12g,甘草3g。大便溏泻者,加砂仁6g,扁豆15g,木香3g。

3.痰滞证症状:月经过多,或过期不止,经色淡而黏稠;多属形体肥胖,平素痰多,兼有白带,有时似水状,胸闷脘胀,食少,口淡,舌苔白腻或黄滑,脉弦滑。痰湿化热者兼有苔黄口干、带下色黄、脉滑数的表现。治法:祛痰化湿;痰湿化热者宜除湿祛痰,佐以清热。方药:

星芎丸(《丹溪心法》)或苦参半夏汤(《丹溪心法》)。

星芎丸:天南星120g,川芎90g,苍术90g,香附(童便浸)12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6~9g,1日2次,开水送服。

苦参半夏汤:苦参4.5g,半夏4.5g,白术7.5g,陈皮3g,生姜6g。

加减:带下色黄而臭者,加黄柏6g,茵陈9g。

若兼脾虚,症见大便溏薄、苔白腻、脉虚滑者,宜健脾化痰,六君子汤主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党参15g,茯神12g,白术9g,法半夏9g,陈皮6g,炙甘草3g。

若苔黄口干,带下色黄,脉滑数,余症相同者,治宜豁痰导滞活血,

越鞠丸主之(《丹溪心法》)。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麦芽各等份,水煎,加竹沥半盏,饭前服或饭后食远顿服。

4.虚寒证症状:头晕神倦,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小便频数,大便不实,脉沉细。方药:

温经汤去麦门冬(《金匮要略》)。吴茱萸9g,白芍9g,肉桂6g,党参6g,秦当归6g,川芎6g,阿胶6g,甘草6g,法半夏9g。

加减:若虚甚而内寒者,症见经量过多不止、舌质黯淡、脉沉细而微,宜用鹿茸丸(《妇人大全良方》)主之。鹿茸30g,赤石脂30g,禹余粮30g,艾叶15g,柏叶15g,当归60g,续断60g,熟地黄(洗焙)60g,附子(炮去皮脐)15g。(刘河间:辛温之药佐以苦寒)

(0)

相关推荐

  • 马老师治疗月经过多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黄展央 初诊:2016年11月14日.叶某,女,30岁,浙江温州人,因"经量过多伴腰酸3个月"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周期28天,经期8天,经量多,色鲜红,乳胀,腰酸,有血块, ...

  • 医家名方|《金匮要略》中治疗心脏疾病药方的最全总结

    前两天我们群里的一个大姐给我发来了她老公的体检报告单,通过检查发现她老公现有确诊的风心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想找我问能否中药治疗?他在当地已经吃了好长时间的中药了,但是这病情依然存在,问我有没有什么好 ...

  • ​​卓雨农  四、阴痒

    ​四.阴痒 (一)概论妇女阴道内部或外部瘙痒,甚或疼痛,不时流水,坐卧不安者,称为阴痒.<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曰:"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 ...

  •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卓雨农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中医学的其他各科一样,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着重调整和恢复全身机能.因此,必须运用四诊.八纲,仔细诊察形.气.色.脉,结合气候.季节.地区.饮食.起居 ...

  • 方剂索引  卓雨农

    方剂索引 一画 一贯煎(<柳州医话>)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 川楝子 二画 二至丸(<医方集解>) 女贞子 旱莲草 二香饮(自制方) 香附 檀香 台乌 青皮 姜黄 ...

  • ​卓雨农  带下病

    ​带下病的治疗大法是温.清.补.涩四法. 脾虚阳气下陷,寒湿下注者,宜补气升阳.温化寒湿: 湿热下注者,宜清热利湿: 肝经郁火者,宜清热泻肝,热甚者宜泻火: 肾虚滑脱者,宜温肾固涩. 临证时还需要根据 ...

  • ​曾倩运用卓雨农经验之临证录及浅析

    ​曾倩运用卓雨农经验之临证录及浅析 一.月经先期 卓老认为,月经先期不外气虚.血热.肝郁.血瘀四途,并常与月经量多同见,失治误治可发展为崩漏之患. 气虚者,常选四君子汤.二至丸.乌茜汤合方加减: 血热 ...

  • ​卓雨农常用独特方药举隅一

    ​卓雨农常用独特方药举隅 一.通脉大生丸 1.药物组成由 杜仲.桑寄生.紫河车.续断.菟丝子.荔枝核.枸杞.肉苁蓉.鹿角霜.砂仁.艾叶.茯苓.当归.山药.首乌.台乌药.车前子等17味中药组成. 2.功 ...

  • ​卓雨农  三、不孕症

    ​三.不孕症 (一)概论现代一般认为女子有规律的性生活1年以上,未避孕,配偶无病而未能生育,或曾经生育一二胎,后即不再生产者都称为不孕.前者古人称为"全不产",后者称为" ...

  • 卓雨农  八、闭经

    ​八.闭经 (一)概述闭经是指女子到一定时期(18周岁)月经当至不至,或来潮后又至少停止2个月以上,除开习惯性居经.闭月.妊娠期和哺乳期,并且无其他病患者(一般经闭时期无全身症状),此为闭经.初潮后1 ...

  • 卓雨农  ​七、痛经

    ​七.痛经 (一)概论痛经指在行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发生腰腹疼痛,或兼胀满,疼痛剧烈者不能忍受.本病主要伴随月经周期发作,不论经前.经后.经期都可能出现.疼痛的部位有下腹部正中.左侧.右侧或双侧,或整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