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我是这样教那个人人都懂的语文的》
教了十五年的语文,加上读书时代对语文又有些兴趣,可以说对语文还是比较熟悉一些了。
写了几百篇文章了,但是写语文的东西不多。这里面有个缘故,今天说一说。
据说有些学校的领导,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神奇就神奇在所有的科目都能听懂,不光能听懂,听完了还要指手画脚评论一番。
我呢,是做不到的。其实大多数领导都做不到。
但是,据说有一个科目,大家都能听懂。
对,这个“人人都懂”的科目就是语文。
我之所以把人人都懂加上引号,你懂的。
正因为懂的人太多,而我则觉得自己懂得太少,怕是写出来让人口诛笔伐,所以也就不大写语文的东西。
教学的前三年,上课的时候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大概就是属于“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类型。拿到一篇课文,就想想当年老师是怎么讲的,想起来还好,想不起来的就完全由着自己,或者去网上找个教案看看。
所以现在跟第一届的学生坐在一起,还是一直道歉和感谢,道歉是觉得当年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感谢是感谢他们给我当了小白鼠。
学生们倒是很宽容,安慰我,老师你讲得已经很不错了,你看语文课多有意思啊,我们就爱上语文课。
我哈哈一笑。
学生爱上语文课,这倒是真的,我觉得这15年来,我任教的班级,应该没有比语文课更受欢迎的科目了,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
然而光是学生爱上还是不行的,成绩还是要的,总不能考个倒数第一,面子上实在是难看了点。
好在我一直对绩效考核这类的东西看的比较淡然,所以也就一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教,在我看来,语文大概也就应该这样吧。
写这个东西,不是什么高深的论文,所以也就尽可能不出现一些专业术语,算是聊天吧,或许有青年教师看见了,有点启示也未可知。尽管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会喜欢看这个。
不管什么学科,其实都有个“学以致用”的功能,也就是学了,要用。如果说有些学科知识更多的是为了高考,我觉得语文这个东西则有其特殊性。
如果我们做个调查,我有一个自信,那就是85%的学生不喜欢学语文,信不?
我非常自信。
为什么呢?我觉得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相当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是语文老师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太功利了。单纯就是为了分数。
其实如果语文老师们能跳出这个圈子(尽管这很难,毕竟绩效是个紧箍咒),语文教学就会豁然一新。
郭德纲说相声经常讲相声有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其实语文也有四门功课,听说读写。
简单点,就是听懂别人说什么,准确表达自己想说的,看懂别人写的什么,写出自己心中想说的。
所以,语文教学,如果能拨开迷雾,着力于最核心,用最近比较时髦的词来说就是“核心素养”,我觉得就会“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从这个角度出发,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觉得目标就集中了,也清晰了。
首先是教学生写好字,实打实地教会所有生字,手把手地写好所有生字,实打实是功夫,手把手是责任。
当年山东卷的时候,要考生字,我会用一节课讲一个选择题,就讲生字,为什么这个字要这么写,而不是那么写,这个有学问,需要老师好好备课。只要你备好课,学生是喜欢听的。
比如我讲挖墙脚,为什么是“脚”,不是“角”呢,我就领着学生沿着教室比划,你看,挖掉这个“角”,咱的教室能不能倒了?没大有事吧?可是咱沿着这个“脚”全挖了,地基断了,这房子还安全吗?
这样一说,学生就明白了。再比如干燥的燥与急躁的躁怎么区别呢?我告诉他们,一个因为旁边有火烤,所以干,而另一个呢,你们想啊,我们一着急的时候,就会跺脚,所以是个足字旁了。
这都是最简单的例子。
一次我的教研员老师来听我课,听完他告诉我,你这是属于汉语训诂学,是很吃功夫也很费功夫的讲法啊。我笑笑,都是老师教得好,您当年不也两个星期讲一张卷子?我功夫不到,一张卷子只能讲一个周。老师大笑。
除了教会学生认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写好字。
这些年来,只要我不是很忙的时候,都要给学生上书法课,教一教学生怎样写好字。
其实有心的学生,跟着我教以后,都会去模仿我的字,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引领作用。所以,语文老师还是要好好练练自己的字的。
练好一手字,对学生的终身来讲,是受益无穷的。这点我觉得比其它几项都重要,所以先拿出来说一说。
至于其它几样,我采取的方案大抵是如下几种:
我讲课呢,天马行空旁征博引的时候比较多,这大概跟有些英语老师第一堂课喜欢全程英语的意思差不多,有卖弄的嫌疑。
不同的是,我卖弄的时间会比较长,差不多每节课都会卖弄,而能全程英语的老师则不是太多了。
这要感谢自己当年多读了几本闲书,肚子里有点东西,加上又很享受学生崇拜的眼光,所以往外倒的时候也就愈发卖力。
此处有些许夸张的地方,但不过分,呵呵。
目的呢,则是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只有让学生们觉得,原来书里有这么多好东西啊,你看老师知道这么多啊……有了这种感觉,他才会去看书,也才会喜欢语文。
最重要的是,我并不限制学生读书,学生只要想读,读的是正经东西,在合适的时间读,我绝对是举双手赞成的。不仅鼓励他们读,我还把自己的书拿来,在班里设置书柜,借给他们读。这很好的营造了班级的读书氛围。
我上课呢,喜欢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每节课必有一人,算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讲完了我点评。也算是一项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一学期每个人能轮个三到五次。学生往往要提前准备很长时间,客观上也锻炼了他们。
至于写作方面,我采取的是两项措施,一个是写随笔。
写随笔呢,我不限制任何内容,随便写,内容不限字数也不限,题材更不限,但是一定要原创。
很简单的目的,就是先能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准确的表达出来,这已经是很成功的一方面了。至少对写作这个事,不再怕得要死。
我一直力主,写作不是不说人话,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而不是口是心非。
随笔交上来,往年不在领导岗位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给学生写的批语也比较多,有时学生写200字,我有可能把批语写到500字。
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随笔的热情,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每周一篇太少,等不及了要提前送过来让我批阅。
一旦学生有了这个积极性,写作还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吗?
随笔是一方面,我训练学生写作的另一方面是讲素材。
我往往会把几十则素材集中在一起,一则一则领着学生读,讲解里面的思想,讲内涵讲外延,讲如果我写这篇文章会怎么写。
这样最重要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力求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让学生的立意和见解更加深刻一些。
当然,这种讲法也是比较吃功夫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需要对哲学对人生对社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加上自己的写作体会等才能讲的有深度,有效果。
我的这些法子呢,是不是一定出成绩,这个也不太好说,只能说,时间久了,肯定会出成绩,这是必然的。遗憾的是,高中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我一直觉得我适合教大学,也很想去教大学,可惜又没有机会(笑)。
因为教学时间长了,也算是老教师了,加上又有点个性,所以也很少有人敢干涉我的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我能将我的理念推行下去。至于其他老师想用我的法子,可能在主观客观上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困难,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各有各的道,这是无法强求的。所以我的法子,别人未必看得上,看得上的用起来也未必就有效。这也是客观事实。写出来也无非是想抛砖引玉,希望对青年教师有所助益也未可知了。
啰里啰嗦写了一通,就写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