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 代号118

总540期  

2021年 08月 16日

  • 杨梅莹报告文学作品

  • 代号118  

阿拉沟横穿天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天山道”。
1976年11月,知青倪桂英经过严格政治审察被招工成为一名电厂工人。接到录用通知那天,他兴奋的彻夜未眠。倪桂英对未来充满憧憬。
那年,倪桂英21岁。
“小倪同志,你要去的是阿拉沟燎原变电站,是国防秘密军工基地,那里的一切对外绝对保密,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记的不记,不该存的不存。从今起,你属于保密电厂工人,你所在单位代号118。”领导语气严肃地对倪桂英讲。
阿拉沟成为与外隔绝的秘密军工基地。
阿拉沟风光(网络图)
—————————
领导的话让倪桂英热血在沸腾,为自己能够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而激动。年轻的倪桂英欣然接受这份特殊工作,当英雄是他从小的梦想,只要祖国需要再苦再难他都不怕。
翌日,阿拉沟下了雪。天山巍巍,雪山耸峙。没有告别,无人送行,倪桂英背着简单行囊独自走进阿拉沟。领导嘱托字字凿在倪桂英心上,成为他为之一生坚守的信条。
阿拉沟比倪桂英想象得还要荒凉。这是一条荒凉寂静的蜿蜒山谷,地势陡峭。两侧山峰凸立,山脊缺草无树,山色如褐。谷底有条大河,水流不息。河床布满大大小小形状迥异的鹅卵石。
静静的阿拉沟河(网络图)
————————————
新疆丰收电厂位于阿拉沟偏东北方向,坐落在阿拉沟河边,背倚山脚。倪桂英工作的燎原变电站在沟西山坡,条件比丰收电厂更寂苦。
燎原变电站是丰收电厂所属五座变电站之一,负责为燎原、星火、曙光三家军工厂供电。
变电站有两名工人,包括倪桂英。他们日常生活用品从附近军工厂供给所购买,饮用水要去阿拉沟河里往回背。
守口如瓶   皆为忠诚
军工基地保密制度严格,不准给任何人谈单位工作地址,谈干什么工作,谈工作单位。家人只知道倪桂英参加了工作,不知道是什么单位在哪儿工作。倪桂英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不知道在什么单位什么地方工作,你这是啥工作?”母亲不放心地问。倪桂英又答“不知道。”“你这孩子,啥都不知道能叫啥工作?”母亲嗔怪他。倪桂英依然答复“不知道。”母亲见倪桂英一问三不知,生气地说:“啥都不知道的工作,你还有必要参加吗?连你妈我都不信任,我看你是翅膀硬了,对你妈也保密,要知道,我是你亲妈,能出卖你不成?”倪桂英笑着说:“妈,您啥也别打听,我什么都不知道,您只要记住一点,您的儿子听党的话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工作,我的工作很光荣。”
倪妈妈只能作罢。她能理解却又不能理解。
燎原变电站代号118。出于保密工作需要,阿拉沟所有单位都使用代号,这些代号实际上是信箱号,如丰收电厂代号107,曙光厂代号120……
通信不留地址,只写新疆乌鲁木齐118信箱。倪桂英写信除了报平安就是说些想念之类的话,内容千篇一律。刚开始收到倪桂英的信,还能接受,后来,所有信件内容大致相同,家人不淡定了。他们甚至怀疑倪桂英是否真的参加了工作。再给倪桂英写信的时候,他们话里话外套倪桂英的话,希望他回信能说说在哪儿工作干啥工作。
倪桂英的回答是“不能说。”
世上哪个母亲不牵挂儿女?倪妈妈也一样。倪桂英内容基本相同的家书触疼了倪妈妈的心,她想知倪桂英究竟在哪儿?在干什么?生活的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越想,倪妈妈越放心不下。她是既担心又心疼。“哼,你不讲,难道我就找不到118在哪儿吗?就不知道它是干啥的吗?”倪妈妈来了犟脾气。
在乌鲁木齐,倪妈妈逢人便问:“知道118信箱吗?知道118在哪儿吗?知道118是干什么的吗?”
118这串数字如泥牛入海,悄然无声。
日子是煎熬的,对倪妈妈来讲。从倪桂英的信里她看不到确切信息,倪妈妈便掰着指头盼望倪桂英探亲的日子,等待倪桂英告诉她真相。
阿拉沟古道风光(网络图)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倪妈妈等来的是倪桂英长期的“不能说”。岁月浸染了风骨,倪妈妈早已习惯了倪桂英的沉默,她明白儿子是为国家保守秘密。
明知道却说不知道,而且这个“谎言”一说就是小半辈子,对老实的倪桂英来讲,挺难的。
宁打光棍   绝不泄密
在“三线建设”军工基地工作的人注定不能有浪漫的爱情。倪桂英也如此。
军工基地的男人找对象是件难事。由于与外隔绝,倪桂英认识的姑娘极少。即便有认识的,严格的保密制度,他也不敢轻易跟姑娘交往。那个特殊年代,对方家庭成员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政审”通不过,那怕感情再好也不能结合,尤其保密单位。另外,为了保密起见,凡是跟阿拉沟军工基地的人恋爱结婚,对方需要调入阿拉沟工作,在这之前,不能告诉对方在那工作,干什么工作,甚至连自己日常生活作息都不能说。
封闭的阿拉沟人找对象难,成家更难。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倪桂英找不上对象,家人心急如焚。趁倪桂英探亲,他们把倪桂英的相亲时间安排的爆满。尽管如此,还是没姑娘愿意跟倪桂英交往。是倪桂英长相差?非也。倪桂英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家庭出身也好。原因是人家姑娘不知道倪桂英在哪工作?干啥工作?问他,他竟然冒出三个字“不知道”。姑娘气得说倪桂英不是彪就是精神不正常。试想,哪个姑娘敢把终身托付给一个连自个干啥工作都不知道的人?
“你连自个在那工作都不知道,哪家姑娘敢嫁你?为了你自己,你松松口把干啥工作跟人说说,不行吗?”亲朋好友劝倪桂英。
“不能说。找不到媳妇我宁愿打一辈子光棍。”倪桂英坚决地说。
1980年冬天,大龄剩男倪桂英遇到自己的爱情,对方是燎原军工厂工人陈运芬。诚实本分勤奋的倪桂英深深打动了四川姑娘陈运芬的芳心。
恋爱不久,倪桂英跟陈运芬结婚。
阿拉沟的苦,只有阿拉沟人最懂,外人无法体会。跟倪桂英在一起工作的工人,因受不了苦,在倪桂英到变电站工作的第二年,便通过各种关系调走。后来,又调来一位年轻姑娘跟倪桂英搭档,可是,三年后的某一天,不知何故,姑娘竟撞死在经过阿拉沟的火车上。姑娘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受不了阿拉沟的苦,也有人说姑娘在阿拉沟憋出精神病,还有人说因为她找不到爱情失望。
燎原变电站成了倪桂英一个人的变电站,陪伴他的是在燎原厂工作的妻子。
1985年,组织将陈运芬调到变电站工作。主要原因是没人愿意来变电站,陈运芬是最好的选择。
1996年夏季,一场世纪不遇的洪水差点把阿拉沟所有的建筑夷为平地。自此,阿拉沟军工厂陆续搬出山沟,新疆丰收电厂也随之撤到乌鲁木齐南郊,同乌鲁木齐红雁池第二发电厂合并。
倪桂英夫妇所在的燎原变电站依旧留在阿拉沟。
军工厂虽然搬走了,但是阿拉沟军工基地并未解密。倪桂英夫妇依然要向外界保守他们的工作和身份,孤苦坚守。
当年燎原厂生产火箭炮。(网络图)
—————————————————
祖国在前  小家在后
倪桂英女儿在阿拉沟出生。
为了防止泄露阿拉沟军工基地信息,泄露他们的工作和身份,倪桂英决然将女儿留在阿拉沟读书。
“为啥不送孩子到乌鲁木齐读书?孩子在大城市接受教育总比在山沟强。”有人劝倪桂英。
倪桂英说:“怕孩子小不懂事,她不知道那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万一说了不该说的,损失的是国家利益。”
“你们为阿拉沟献了青春献终身,还要献下一代么?你得多为孩子将来考虑。”
倪桂英不假思索地说:“祖国在前,小家在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职责所在,在国家面前,个人利益算得了什么。”
从小学到初中,倪桂英女儿一直在阿拉沟读书。偏僻的阿拉沟教育质量低下,孩子学习成绩偏差。1997年中考,孩子没能考上高中。
阿拉沟没有高中教学。
“让孩子到沟外自费读中专吧?孩子不能没文化。”陈运芬跟倪桂英商量。
倪桂英同意。他觉得女儿长大了,能懂事懂道理。
去沟外读书,如果有人问你家在哪儿?你爸妈干啥工作?什么单位?你要说不知道。不能跟任何人谈起阿拉沟的人与事。往家寄信不能写地址,要写代号118信箱。
夫妻俩一遍又一遍地给女儿灌输保密制度,弄得女儿还没等他们开口便直接说出他们要说的话。
这是倪桂英女儿第一次独自走出阿拉沟。沟外的精彩让女孩措手不及。
2005年倪桂英从特种岗位退休,他跟陈运芬才告别燎原变电站走出山沟。从弱冠二十到天命半百。三十年日月轮回,中国大地发生沧桑巨变。
随着对阿拉沟军工基地的解密,尘封的阿拉沟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阿拉沟渐渐被外界了解认知。这时候,亲朋好友才知道倪桂英在山沟里三十年值守一座变电站。
“丰收电厂结束历史使命正式关停时,471名职工拖家带口分流到了吐鲁番、昌吉、乌鲁木齐等地方,这个数字一直刻在我脑子里。”退休职工谭建国指指脑门说。当年,他是丰收电厂办公室主任。
英雄无闻,志坚如铁!

杨梅莹简介

杨梅莹,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以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为主,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万多字。出版长篇小说《仰望长空》,长篇报告文学《红石榴》。散文《回报》入选《中国2018年精短美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入选《中国家风》。《红石榴》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仰望长空》荣获第二届全国工业文学三等奖。曾多次获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征文一、二等奖。《仰望长空》荣获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文学创作小说奖。2020年,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践活动先进个人。长篇小说《归途》被新疆维吾尔自区列为2021年文艺扶持奖励项目。

请点击标题阅读

杨梅莹老师的经典文字

1、梅莹随笔 ‖ 狗 事

2、战“疫” ‖ 一个村庄的坚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