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红玉是代曹家小姐参选“才女”的?(《石头记》研究)

雍正七年发布上谕:清朝入关时从龙之佐的后代,凡是犯了经济罪者一律赦免。曹頫因拖欠官银被抄家籍产治罪,枷号催追,所犯属经济罪,符合上谕中被赦免之列。

雍正七年,雍正已恶治了他的政敌,政权稳定,清宫准备第二年春天挑选秀女、才女,指示:有爵之家,以及书香门第,凡年龄在十三至十七岁的女孩,必须亲名达部,以待挑选。

曹頫养女曹香玉,原是苏州织造李煦长子李鼐之女,名李香玉。因父母双亡,雍正元年其家被抄没时,李香玉恰好不在苏州,而是住在南京织造府曹家,于是雪芹祖母李氏便命曹頫夫妇将其认作长女,并改名曹香玉。自此她成了曹家的小姐。

雍正七年,曹香玉十四岁,必须亲名达部参选才女。曹香玉暗恋着雪芹,坚持不肯参选。于是曹頫妻子王氏便使用了“调包计”,令红玉(在小说中即黛玉原型)冒曹香玉之名参选才女。

红玉本是曹家买来的小戏子,即龄官的原型。初入曹府时年仅七岁。在曹家学了两年戏。因宫中老太妃(雍正生母)薨逝,有爵之家纷纷将自家豢养的戏班遣散,以打消雍正对他们关起门来看戏的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曹家亦将戏班解散。此时红玉九岁,恰逢曹家要办家学,曹雪芹便趁机将红玉与袭人原型柳蕙兰,向祖母讨来做了自己的丫鬟兼伴读。雪芹要两个女儿做伴读之史实,隐写在甄(谐音“真”)宝玉身上。甄宝玉对祖母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雪芹、红玉、香玉、蕙兰……在家学一起读书,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他们历时四年,个个学成才子、才女,熟知四书五经,通晓诗词曲赋,喜爱琴棋书画。曹家藏书约十万卷,这群少男少女终日畅游于书林诗海之中,广揽博收。红玉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与其他人相比更胜一筹。

《石头记》第五十回林黛玉作了一首“灯谜诗”,这首诗所反映的是黛玉原型红玉代曹香玉参选才女时,一举夺魁的实况。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见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下面先将这首诗的词义做个阐释:

騄駬何劳缚紫绳:騄駬,亦作“绿耳”。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騄駬是其中之一。紫绳:紫色的马缰绳。

驰城逐堑见狰狞:城:城池。堑:濠沟。狰狞:凶猛、骠勇。诗意指:骏马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濠沟,奔腾向前,势不可挡。

主人指示风雷动:主人一声令下,它便风驰电掣般地飞奔向前。

鳌背三山独立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山,随波往还,帝恐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载之,五山始峙,后剩下蓬莱、方丈、瀛州三仙山。“鳌背三山”或“鳌山”即指此。科举时代称状元或第一名为“独占鳌头”。

《石头记》第一回“甲戌本”有一侧批云:“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作者令黛玉写出这首灯谜诗,其用意即:将“騄駬”比喻黛玉原型红玉。一方面她完全听从“主人”的指示,另一方面则以此比喻她的聪慧机敏。才学过人。她能在代曹香玉参选才女的应试中,游刃有余,犹如“騄駬”“驰城逐堑见狰狞”。当时红玉正在曹頫的妻子雪芹的婶娘王夫人处做丫鬟,诗中的“主人”便是指王夫人。王夫人要求红玉代曹家小姐参选才女,红玉便全力以赴,结果独占鳌头,成为“女状元”。

这首诗,反映的是红玉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她原是曹家买来的小戏子,后做了伴读丫鬟,用赵姨娘的话来说便是:在曹家连“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然而雍正八年, 红玉十五岁,在假冒曹家小姐曹香玉的身份参选“才女”时,一举夺魁。此后便在圆明园汇芳书院做了两年公主、郡主的“入学陪侍”。雍正十年,十七岁时,被雍正看中,纳为皇贵妃。第二年,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下皇子弘曕,第二天(六月十二日)被册封为皇后。雍正驾崩后,晋升为正宫皇太后。难怪《石头记》第一回中,在绛珠仙子“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处,“甲戌本”有侧批曰:“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

从上述所介绍的红玉戏剧性的经历,可以看出脂砚斋关于红玉的批语“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何等恰当,何等贴切!

像这首灯谜诗,只有通过对《石头记》的研究,才可能正确理解。如果研读的是删去全部脂砚斋批语的一百二十回阉割、篡改本《红楼梦》小说,其研究结论便会陷入主观臆测的泥潭。比如《红楼梦》研究者,无法理解“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一联诗中的“主人”指何人?更无法理解黛玉因何会参加宫试,并考中状元?至于对这一联诗的理解,多认为写的是黛玉的结局:认为黛玉死后便又会成绛珠仙草;或认为:既然黛玉是名列蓬莱的“世外仙姝”,在人间也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或认为:描绘出了黛玉为人处处谨慎,层层设防,处事细致,不留痕迹的特点。也有研究者认为这首诗与黛玉无关,很可能是暗喻贾家极盛时期的权势。结果研究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读者则不知所从。

(本文的研究依据是:以“戚序本”为底本校勘而成的带有全部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