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的这幅书法,有千古大风流,不愧是书法史上的“草圣”

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出现于楷书和行书之前,它是最初是作为一种通用书体存在的,有着无尽写意风流,只是后来楷书的出现和流行,使得世人开始从追求草书的实用性,变成了艺术性。

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草圣”有2人,一是怀素,二是张旭。

怀素的草书学习的是张旭,不过他的狂草书法,也是在早年积累的程度上卓然成家的。

怀素自幼便出家为僧,他学习书法非常非常用功,写秃的笔头都堆成了一个小山,这也造就了怀素“秃笔成山”的一段佳话。

他平生有一幅大草作品,深得后世书法家的喜爱,甚至让五代时期的大天才,写下“天下第五行书”的杨凝式,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幅书法,便是他的草书《王羲之传》。

此作是怀素四十九岁时所写,整体来看,全帖草法娴熟,字态圆润,变化生姿,跳荡开合,龙飞凤舞,可以说是信手挥毫,胆魄极大,气势恢宏,让人真真切切感到一种草书豪放之美。

加之此作内容书写的是“书圣”王羲之的传略,一代大师的学书经历,所以写得极其用心,又加上在挥洒自如之中展现,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以及抒发理念的深刻认知,这也增加了此帖的分量。

五代时期的杨凝式对此作评价道:“十年挥毫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大才子杨凝式这番话,无疑就鉴定了此作乃是怀素真迹无疑。

明代东海居士、草书大家张弼,更是对此作赞誉有加,他道:“此唐释怀素草书真迹,数百年来绢素墨色如新,历朝诸贤鉴定,固不得谓为赝。”

同样,此言也是确定此作为怀素真迹无疑。

由此也可见,此作乃是后世人学习草书的上好范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