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依形,地附气,万物化始,知其理而辨地理之阴阳

上一篇文章,讲到中五立极。有的易友还有疑问,文章之前再解释一下。

中五立极,相当于临界点。立极前是河图,立极后就是洛书了。所以经文才会说: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就是说立极之后,按洛书排布。

立极前为体,立极后为用。立极前,中间有十,立极后则虚十。中五立极,土在中宫,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死,所以临制四方之气。瓜熟则蒂落,物种的延续,就是自然界中万物最大的功用。

什么是纵横纪纲呢?四六位巽乾相对,称之为天纲。二八位坤艮相对,称之为地纪。在洛书和后天八卦的四隅之位。所以叫: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洛书之用,真是奥妙无方,堪舆原始理论都可以在洛书上找到根据。比如除了纵横三数合十五,对宫合十。更有合五、合十五的数理。些子法、城门水法都与此数理相关。

好了,《青囊经》上卷化始,还剩最后一段经文: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上面这段经文就是讲阴阳五行的变化和天地形气相交的造化之理。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天干分五行,五行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论次序,甲乙为始,戊己为中,壬癸为终。五行木火土金水循环相生。甲与乙、丙与丁等就如同气兄弟,这叫阴阳相得。陈抟就称之为本气、余气。阳为本气,阴为余气。

五行从气,有阴阳之辨。气为无形无质的东西,如何五行相生?所以十天干要周行十二地支才能完成两气的相生,转换的场所就是长生十二宫的墓库。

木生火,就是“乙丙交而趋戌”,余气乙木和本气丙火之间就在墓库戌宫完成转换。金生水,就是“辛壬会而聚辰”,辛金余气和壬水本气之间就在墓库辰宫完成转换。

其它甲癸是水生木、丁庚也是如此连气。辰戌丑未四季土就是它们交换场所,也就是四墓库。这就是杨公金、木、水、火四大局。天干地支就是三合风水的理论基石。

刚才说的是五行相生,余气生下一本气。那么属阳的本气比如甲木起什么作用呢?上述经文中的阳以相阴的“相”字,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懂。“相”就是丞相,有君就有相,“相”就是辅佐的意思。

要讲清楚阳以相阴,就要用到八卦之象。很多研究易经的,总是说八卦根本没有五行。他们却不知道八卦之象和五行有相通的道理。

震为雷,也为木,雷动则龙随,雷化之木,龙雷之火,又称为相火,为什么叫相火?因为火有形无体,不能独自存在。震木生火,火之本体就是震木,所以就叫相火。

巽本为风,在东又为木,风木同气,所以医家就有厥阴风的说法。上次刚好有易友问到这个八卦五行的问题。

八卦通五行,从后天八卦看,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土,坤土生兑、乾金,金又生坎水。坎水与木之间也要有土,无土则水生不成木。坤艮为生死门,就是交换湿土、干土,实际上是交换水火二气。

后天八卦有木、金、土各二,主形质。有水、火各一,主气。有五行之气,又有五行之质,则造化万物了。

阳以相阴的道理讲清楚了,经文的后面几句都很好理解,就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反正记住几个原则:一是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二是阴阳相依相伏;三是阴阳互根;四是阴阳消长转化。地理中最忌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第二篇文章中,

就拿实图给大家举了一个山水阴阳相对的例子。

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这就是讲天地阴阳形气相交,天地间万物造化开始。也是要求我们堪舆时要懂得上应天星,下寻气脉,在地理中辨阴阳。

好了,《青囊经》上卷经文已经解读完,字不多,却博大精深,可以延伸的理论非常多。下文继续讲中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