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生命的原动力
找到生命的原动力
本文写李素怀老师对教育生活中常见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对症下药,深刻入理。
上周参加NVC中文主题峰会“丰盈生命的教育”实践报告。分享了自己在教育中践行的非暴力的一些经验和思考。NVC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新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做关注生命的教育,真正做到赋能,支持到学生的生命成长。
在分享过程中,会有一些老师和家长提到一些问题,根据这三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1、孩子上小学不想去学校,觉得上课写字无聊,如何办?
对待“问题”,可以更谨慎一些,先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才试图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过程也是探索小孩经历了什么的过程,这样才会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形成了一些能力和品质。
“不想上学”是现在小孩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小孩不喜欢去学校,学校很多事情让小孩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体验了挫败感,让他没有成就感。所以我们要找到“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我们需要确定“上课写字无聊”是不是他不想去上学的根源,如果不是,我们需要通过聆听和观察找出真正的根源。如果真的是“上课写字无聊”让他不喜欢上学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在“写字”上去探索,去研究。为什么“写字“让他觉得无聊,是老师不让他动,还是他写的不好,老师批评他,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在写字上他经历了什么?只有了解了他在写字上经历了什么,才会去解决,否则我们就会做无用功,很可能我们的干预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直觉和感受。
假如,孩子在写字上未得到认可,经历了批评,觉得自己在写字方面很糟糕,他会拒绝去学校,“写字“会成为他恐惧的事情,从而不想去学校,因为我不知道具体原因,所以只能做假设,作为家长,我们要继续探索小孩关于写字的更多信息。如果是因写字受挫,我们要创造机会让他体验写字带给他的成就感,从而引起他写字的乐趣。我们需要解决现象背后的那个真正问题。
2、中学生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又不愿意去见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从专业的角度解决问题,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我还是有很多疑点和好奇的地方,孩子“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知道多少,有没有自认为的知道,是否准确和科学性。
第二个我们需要澄清的是,需不需要必须见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第三个我们需要探寻的是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是怎样理解的,他对见医生有什么想法,他为什么不愿意见心理老师。只有把这些问题澄清,我们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答案在问题里。
孩子不愿意一定有个内在的需要未被我们看见,需要是他行为的原动力。他选择“拒绝“里面也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我们从信息中获取他”不“背后的一个需要,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那时我们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疗愈师。
因为信息很少,我们还是假设,他可能是恐惧,恐惧自己的问题,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也可能是害怕,害怕见到陌生人……
3、我面对的是一群家有抑郁焦虑或双相障碍症的家长。最近想给他们开一场公益课,想咨询第一次以什么主题来开展比较好?
这个群体家长急需解决的是什么,渴望的是什么,第一次你最想给到他们什么支持。你最想给到他们的,恰好是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你给他们的主题内容。
你可以做问卷调查,或是和他们聊聊,探寻一下他们需要什么,是你最终要呈现的内容。
一个“问题“出现,我们需要沿着问题进行探寻,通过更多信息找到事件的真相,然后再去找策略。有时矛盾或冲突的出现可能是缺乏信息或是信息错误导致,不断地在”问题“里去寻找真相,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有些问题是带着滤镜呈现而已,我们需要关掉“美颜“,看到真实的样子,也许那个问题不需要解决的。给时间点时间,找到生命的原动力,你可能会发现来自生命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