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噪三国(5)| 蒋干:你们真以为我那么蠢吗?

我是蒋干,自从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以后,我的名字就成为了愚蠢的代名词。

本来我是一个气量很大的人,笑骂由人,懒得去辩驳。但人们似乎越来越过份,“蒋干中计”,似乎也成了一个成语,被后人广泛用于各种场合。这样越传越离谱,我就忍不住要出来说几句了。

首先,我要声明,《三国演义》里对我的描写纯属胡说八道,我有确切的依据推翻《三国演义》对我的抹黑。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小说中很多内容是虚构的,你不能当做历史资料来看待。如果要准确的找到事实的真相,我们还得去翻翻正规的历史书。

有关三国的历史著作,最权威的莫过于陈寿的《三国志》了,我们来看看《三国志》对我蒋干是怎么评价的?

  “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周瑜传》

大家看看,“有仪容”,就是说我蒋干乃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你们看看那些小人书把我蒋干画成什么样子?獐头鼠目,鬼鬼祟祟 ,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蒋干呼吁:立即停止对我肖像权的侵害,删除丑化我的视频,销毁丑化我的绘画作品,否则,我蒋干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这是对我蒋干智慧和才学的充分肯定。你们用脑子想想,一个傻不拉几的人能以辩论著称吗?而且我的辩论才华还独步江淮之间,安徽,江苏一代都没有对手。

罗贯中这小子太可恨了,居然在一千多年后,凭空想象,把我写成那付猥琐模样。为了以正视听,我就给大家还原一下所谓“群英会”的真实情形。

当时我确实是去了周瑜的大营,当然我是以私人身份去的。周瑜也确实是大摆宴席欢迎我,因为是我名士啊。列位可能不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有着多高的地位?那可是超越一切高官的存在。我这样的名噪一时的名士来访,周瑜多有面子,当然会设下一个宴会来欢迎我。

至于周瑜所谓的粮草堆积如山,将士虎背熊腰,我都没放在眼里,一帮武夫显摆而已,我这样的雅士关心这些粗俗东西,那不是很掉面子。

只是周瑜这小子特别多心眼,我的来访确实也引起了他的不安。周瑜不是怕我劝说他投降曹操,而是怕引起孙权的误会。

想想看, 在周瑜出征时,孙权就不放心,特别派了跟随孙氏几十年的老将程普做副都督,黄盖等一帮老将跟着,说白了就是派他们来充当监军,监视周瑜罢了。周瑜要有投降的举动,一有风吹草动,程普他们会立即把他砍了。

所以,周瑜大摆宴席,把程普、黄盖等老人都请了过来,趁着酒兴大表忠心:“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这番话,估计连夜就会写成密报,由小兵快马送到建邺,交给孙权,孙权看了龙颜大悦。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周瑜好酒好菜招待我,我当然也要配合一下人家,于是我面带微笑,一言不发,似乎对周瑜的语言非常赞赏。

至于什么蒋干盗书,纯粹是子虚乌有。周瑜那小白脸,看样子就白的不太正常,在魏晋时期,好男风是很正常的行为,周瑜有没有这癖好,我可不敢担保。

况且,我蒋干又仪表堂堂,周瑜又喝的烂醉,周瑜确实邀请我和他一起睡,我可不敢,赶紧找借口推辞了。万一晚上周瑜兽性大发,我可菊花不保,还是躲远点为好。

周瑜那不怀好意的目光,看得我不寒而栗,第二天,我就匆忙叫上童子,驾舟北返了。

至于曹操中了反间计杀蔡瑁,张允,纯属罗贯中胡说八道。蔡瑁和张允在荆州本地势力中很有代表性,曹操怎么会杀了他们呢?而且蔡瑁和张允在赤壁大战中根本没死,还升了官。蔡瑁最后做了汉阳亭侯,和关羽的汉寿亭侯平起平坐,张允呢,非常长寿,活到了曹丕做皇帝的时代。

关于我,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后来又来了一段,说我又跑到江南去,顺便把庞统带到了江北,庞统实施连环计火烧了曹营。这更是子虚乌有,庞统当时根本就不在那里,而且,上次我回到江北以后,我就离开了曹操的大营跑了。

眼看你们两家就要打的你死我活,我为什么不赶紧跑掉,做个闲云野鹤多好,非要莫名其妙死在乱军之中。

我是蒋干,你们真的以为我很蠢吗?

(0)

相关推荐